如图所示是某校初三(1)班物理实验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你认为杠杆两端螺母的作用是什么?若发现杠杆在使用前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是某校初三(1)班物理实验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你认为杠杆两端螺母的作用是什么?若发现杠杆在使用前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节;也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还要再旋动两侧的平衡螺母? (2)一实验小组得到的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
|
这两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_______的一组肯定有错误.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的实际值比记录值大还是小? (3)通过此探究实验应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另一实验小组的同学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们的实验存在什么问题? |
|
答案
(1)调节杠杆平衡;左;左;不需要 (2)1;小 (3)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仅靠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是不正确的 |
举一反三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_________ 位置平衡;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 调节.如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上表中. |
|
(2)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3)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______. (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___A.减小摩擦,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5)古希腊的学者阿基米德首先总结了杠杆平衡条件,据此,他发出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的豪言,他的设想_________(“有”或“没有”)道理,经过努力能实现吗?为什么?_________. |
|
小华、小明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所用实验器材有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和支架等.他们分别在已调水平平衡的杠杆上施加动力F1、阻力F2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华、小明的操作情况分别如图(a)、(b)所示,表一、表二为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
|
(1)请判断:小华的结论是 _________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依据是: 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华又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从实验的角度分析,小华的问题是: _________ ;请你提出实验的改进措施,帮助小华得出正确的结论.你的措施是 _________ (3)改进实验后,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_________ . |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 _________ 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图(丙)中的弹簧秤示数比图(乙)的示数要 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 . (3)小明认为按图(乙)进行实验更好,理由是 _________ . (4)小红认为按图(丙)进行实验更好,理由是 _________ . |
|
小红所在的科技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自制一杆秤(自重不计),其照片如图所示.秤砣的质量m0为1kg,根据照片估算此杆秤最大测量值为 _________ kg;若要增大该杆秤的测量范围,可采用的方法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已知秤杆上0.5kg和2.5kg的两根刻度线相距10cm,则秤钩连接点A与提钮O点的距离是_________cm. |
|
如图所示,杠杆上每格等距,每个钩码重都是1N,当杠杆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_________ ;若要求弹簧秤示数为9N,并且钩在支点左侧时,则它应钩在 _________ 处,拉力方向应为 _________ .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