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f已知):(1)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__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f已知):(1)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__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f已知):
(1)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u和物距v,并记录     ______   的性质特点;
(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里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____ 移动(填“上”或“下”);
(4)实验发现:当物距在      __ 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               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答案
(1)凸透镜
(2)像 
(3)下 
(4)大于焦距;大于两倍焦距
举一反三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是                  ;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                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F、F"为凸透镜的焦点,P、P"是距凸透镜两倍焦距处,烛焰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当把烛焰移到P、F之间,调整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照相机可通过调节物距u、像距v,使远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的像清晰地留在底片上。人的眼睛是怎样将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某实验小组经过思考,提出了下列猜想:眼睛能将远处物体和近处物体都看得清楚,是因为眼睛的焦距发生了变化。    
究竟猜想是否正确?该实验小组经过讨论后,利用f= 9cm,f=10cm、f=11cm的三个凸透镜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实验过程中改变物距,换用不同的凸透镜,但保持像距不变(注意这一点),实验现象和数据知表:
分析实验数据:
(1)比较实验2与实验1发现,当被观察物体变近时,要在原处得到清晰的像,可换用焦距较 __________(选填 “大”或“小”)的凸透镜。
(2)比较实验3与实验1发现,当被观察物体变远时,要在原处得到清晰的像,可换用焦距较 ________(选填  “大”或“小”)的凸透镜。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思考,证实自己的猜想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即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很清楚,是通过调节晶状体厚度的变化,改变______而实现的。
(3)市面上有一种照相机就是仿照眼睛晶状体能自动调焦的功能而设计的。在某处拍完远景后,再拍近景特写,要想在胶片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则它的焦距应变 ________(选填“大”或“小”)。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王强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又想采用实验中的装置来比较甲、乙、丙、丁四个透镜焦距的大小,在实验中还测出了其中一个透镜的焦距.实验时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保持16 cm不变,烛焰通过四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推断                  
[     ]
A.甲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是8 cm      
B.乙透镜的焦距最小,丁透镜的焦距是16 cm      
C.丙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是8 cm
D.丁透镜的焦距最小,甲透镜的焦距是16 cm            
题型:江苏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和一个月前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这一对组合体将携手遨游太空两周(见下图甲)。
(1)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_____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两个重达8吨多的庞然大物都是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运载火箭的头部涂有一种特殊材料的保护层,它在与空气作用升温后会熔化,并迅速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不再升高,从而保护了火箭。
(3)图乙是安装在神州八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对接过程中的天宫一号,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  透镜。通过摄像机镜头所成的是一个_____  (选填“正”或“倒”)立的像。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