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涯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小题1:第一二句中“天涯”一词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格,有何表达

天 涯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小题1:第一二句中“天涯”一词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格,有何表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天 涯
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小题1:第一二句中“天涯”一词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格,有何表达效果?(2分)
答:                                                                       
小题2:结合第三四句诗,具体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2分)
答:                                                                       
答案

小题1:(2分)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点明题意(1分)。回环重复 (0.5分),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更见低徊缠绵之致(0.5分)。
小题2:(2分)“莺啼”与啼哭联系起来(0.5分), “最高花”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0.5分)。莺的泪水打湿了最高处的花,含蓄地表现了作者伤春(0.5分 ) 悲己(0.5分)的忧伤之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诗题就是“天涯”,点明“点明题意。根据前后句中的“春日”与“斜”两词理解诗人把景与情结合在一起写法,感叹人在“天涯”之苦,两个“天涯”有强调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结合上题的解答,理解古诗中“天涯”这一意像通常的意义,再抓住三四句中“啼”“泪”等字,理解诗人感叹春光(美好的事物)易逝的心情。
举一反三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陈涉太息曰:“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长江悲已滞,         。(王勃《山中》)
⑤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⑥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⑨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 鹭 图
刘羽(明)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向斜阳白头。
小题1:首句“芳草垂杨荫碧流”描绘的春景有何特点?对刻画白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小题2:这首诗托物言志,请结合第三、四句诗说说“独”“叹”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寒食①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节令,清明前一天。太原、上党、西河、雁门等地为纪念介子推,每年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俗称寒食节。
小题1:首句中的“满”字写出了二月江南怎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小题1: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2:、三、四句中的“惹”字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小题1:简要分析“义士还家尽锦衣”中“尽”字在诗中的妙处。(2分)
答:                                                                    
小题2:作者的思绪从“宫女如花”急转到“鹧鸪飞”,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