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

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小题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小题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案

小题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小题1:(2分)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解析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1、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2、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分析恰当计;语意相近即可。
举一反三
默写(5分)
小题1: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冀《论诗》1分)
小题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1分)
小题3:地不满东南,       。(《共工怒触不周山》1分)
小题4: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林嗣环《口技》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填写(10分)
小题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1分)
小题2: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
小题3: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1分)
小题4:《红楼梦》中林黛玉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来感慨自己的命运,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却以“                                         ” 为喻来表明自己的心志,两者对人生的感悟是何等的不同。(1分)
小题5: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明月”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2分)
小题6:人生难免有别离。当我们面临分别时,也许会有李白“挥手自兹去,          ”的离别之声,也许会有王维“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殷切劝告。(2分)
小题7: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青年时代,身处开元盛世的他有着“                    ,                   ”(《望岳》)的远大抱负;安史之乱时,他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想。(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填写(10分)
小题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小题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小题3: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小题4: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小题5: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与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题6:诗人在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感时往往避实就虚,借历史典故来抒写情怀。李白《行路难》中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表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希望得到皇帝重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                                
         ”表现自己欲驰骋沙场,***敌报国的爱国之志。
小题7:古诗词往往以“意境”取胜,许多诗都是很优美的山水画,具有一种图画美,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描绘了异地他乡的美景,寄托了自己的思乡情结。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一句则运用景物的重叠更替交代了船过荆门时的壮丽景色,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小题8: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连续两句相关的诗句:                                                    
小题9:诸葛亮是千古名相,素来以其智慧和忠诚为后人所称道、敬仰。例如诗人杜甫在《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为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                         ”。
小题1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此第三境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填写(共10分)
小题1: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小题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小题3:                       ,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小题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来表明作者报效国家、愿意为国献身的句子是:                                   
小题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难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近两年,国家加大了各地廉租房的建设,用以解决目前房价过高的问题。谈到这个重要的决策,相关部门负责人感慨道:“我们的这个做法,都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生活幸福、各有所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不再呼喊‘                              !’”(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句填空)
小题7:陶醉于秀美的田园风光之中,留恋于怡然的山川佳景之中,我们想起了古之隐士,他们宁可归隐,寄心自然,也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真是“                                  ”。(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填写)
小题8:绿色,是一种生命的颜色,请写出古诗中含有“绿”的诗句:                                                          
小题9:李***在澳大利亚工商界午餐会上的演讲时,用“相知无远近,                .”表达了两国之间深厚情谊及友好合作关系的心愿。
小题10: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正如李白在《将进酒》里所说的一样:“              ,千金散尽还复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填空。
小题1:阳春布德泽,                  。(汉乐府《长歌行》)
小题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小题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                                   
小题4:同是望月,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用“                          ”来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小题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两句诗的写作手法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6: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的《蝶恋花》),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小题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先贤有这样风范的人不胜枚举,请写出古诗词中能表现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的连续两句:“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