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问题。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问题。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问题。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单调、清冷
(2)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①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古诗鉴赏。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歌阅读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作者朱熹是______朝___________家。
2.翻译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借助自然中的美丽景象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阙题
(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 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 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________(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①〔破山寺〕现在江苏常熟虞山北。②〔初日〕早上的太阳。③〔禅房〕僧人的房舍。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____________”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____________的后禅院之景。
2.从写作手法角度,说说后两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