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2.“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注】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①对《虞美人》词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时了:何时才完了,何时才到尽头?
B.东风:东方吹来的风。
C.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
D.问君:实际是问自己,君指自己。
②《凉州词》诗中“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凉州词》一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
B.“葡萄美酒夜光杯”这句诗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宫廷宴饮时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  )
C.《虞美人》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
D.《虞美人》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春水的奔放倾泻,使全词在语气上前后呼应,流走自如。(  )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春行”为题眼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D.诗歌在景物的描写中还重点突出了白沙堤的美。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