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非若是也 ▲ (2) 轻寡人与 ▲ (3) 寡人谕矣 ▲ (4)长跪而谢之 ▲ 小题2:.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徒以有先生也 老大徒伤悲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小题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小题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
答案
小题1:(4分)轻视 这样 明白,懂得 道歉 小题1:(3分) C 小题1:(3分)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小题1:(3分)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
解析
小题1:考查文言实词。(1) 这样 (2) 轻视 (3) 明白,懂得 (4) 道歉 小题2:C 接受 A 只是/白白地;徒然 B白色,指丧服/向来 D 发作/开放 小题3:虽:即使 易:交换 直:只,仅仅。(各一分) 小题4:先从原文中找出,再用自己的话概括。从“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概括出“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
举一反三
(三)(8分)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节选自《陈涉世家》)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2分) ① 会天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 小题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
(四)(12分)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千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素性佞邪:朴素的品性 | B.于是刊章讨捕:刊登文章 | C.俭得亡命:丢掉性命 | D.若不重其名行:名声和品行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2分)A.残暴百姓,所为不轨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B.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 C.钦因起抚笃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D.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请你认真阅读甄别,全都表明张俭美好的德行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的一组是( )(2分) ①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②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③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④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⑤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张俭最初被地方推荐为茂才,因为刺史讥笑他,所以张俭称病推辞不就。 | B.张俭冒死严劾大宦官侯览及其母亲的罪行,受到天下人的敬仰。 | C.由于受到陷害,张俭离家出逃,所到之处,人们不惜身家性命,掩护隐藏他,足见当时当政者的不得人心。 |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仕,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不再参预政事。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②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
(一)陈涉世家 阅读两段选文,按要求答题。(10分)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小题1:.句中划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今亡亦死(逃亡)会天大雨(适逢,恰巧) | B.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着)皆刑其长吏(惩罚) | C.为天下唱(通“倡”,首发)卒中往往语(处处) | D.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楚人怜之(怜惜,可怜)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文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 B.等死,死国可乎?(反正等下去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 | C.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 | D.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 小题3:.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中,第一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这部分点明陈涉起义的阶级和思想基础。显示他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 | B.“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 C.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制造舆论,树立威信,为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中看出陈胜的斗争才智。 | D.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因为自然原因误期,却要被斩首,可见秦的暴政已达到了极点。间接原因是“今或闻无罪,二世***之”,这也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 小题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①原因: ②启示: |
(二)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8-11题(14分)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③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小题1:.⑴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齐国好厚葬( ) ②布帛尽于衣裘( ) ③桓公患之 ( ) ④厚葬之风休矣( ) ⑵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则”与“布帛尽则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 )(2分)A.入则无法家拂士 | B.战则请从 | C.至则无可用 |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小题2:.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 小题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 |
文言阅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项王军壁垓下壁:安营扎寨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归属 |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2分) 小题3:.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项羽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