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2分)
A.天大雨宾客大宴
B.已失期关山若飞
C.上使外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D.当立者公子扶苏入据陈
小题2:、下面语句中划线的“之”字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怅恨久B.乃记而去
C.送杜少府任蜀川D.跪而拾以归
小题3:、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结合语段文字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小题1: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2)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8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之以应陈涉。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扶苏数谏故B.陈胜、吴广谋曰
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当立者公子扶苏
C.项燕楚将D.楚人怜
士卒多用者                          二世***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吴广爱人素:sù 朴素B.广故数言欲亡:wáng 死亡
C.尉果广笞:chī 用竹板打D.坚执锐被:biè 同“披”
小题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3分)
小题4:.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4分)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2分)                    
(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范仲淹有志》,完成相关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常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④粥不充,日昃⑤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①再适:改嫁。②朱氏:姓朱的。③世家:家世。④粥:稠粥。⑤日昃:日偏西。
小题1:.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选文中表明范仲淹志向的句子:(2分)
小题2:.用简要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晒: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上 与 群 臣 论 止 盗
小题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或(       )   (2)自是(       )   (3)遗(       )
小题3:.说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的意思(2分)
小题4:.唐太宗“止盗” 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请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小题5:.从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君主?请作出评价。(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