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

文言文阅读。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斥之(追赶)
B.富人病死(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幸(多么)
D.不复有态(原来的)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
B.不物喜
C.尽家财付孝基
D.其境过清
3.翻译下列句子。
(1)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久之,其子丐于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5.富人的儿子后来能尽得父亲所遗家财,他自己身上有没有原因呢?请你简要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1)孝基按礼数为富人办了后事。
  (2)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
4.A
5.富人的儿子勇于改过自新,抓住他人给予的机会,自立自强,踏实做事,也是他得以继。(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比较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恒  河曲智叟以应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安能辨我雄雌
D.恒亡  则有去怀乡
2.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 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琊王晏之母,闻者成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 ,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 ,闻其笳 ,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成为之惧。孝绪日:“亲而不党,何 之及?”竟获免。(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 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闻者咸叹之 异:_______________
(2)不绵纩 服:________________
(3)孝绪之必至颠覆 度: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3.翻译句子。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
而攻之  环:___________________
革非不坚利也   兵:___________________
而去之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寡助之  至: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不胜 委去之
B.然而不胜 得道多助
C.固国不山溪之险 天下之所顺
D.寡助至 天下顺
(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8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月色入(         )     
无与乐者(          )
少闲人如吾两人(               )(           )
2.把下面面译成白话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内容,作者要到承天寺,是因为(     ) 
A.失眠难耐   
B.心绪无聊   
C.偕友赏月    
D.参禅求道
6.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
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7.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8.文章表达的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一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鹰击于殿上(    )
(2)秦王色(    )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寡人者,轻寡人与(    )
(4)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日(    )
2.唐雎面对秦王以________相威胁时,他以________作答,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________的形象。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君王形象。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棂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大王尝闻布衣怒乎?
B.天子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士也。
D.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5.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爱人
C.安陵君地于先王而守之 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而幽香
7.唐雎以“布衣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样的效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