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文中加粗词。
(1)类:___________
(2)是:___________
(3)夸:___________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2)这;(3)夸耀(炫耀)
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
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意对即可)
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
6.开阔的胸襟。(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选自《三戒》)
  [注释]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生岁子:_____________
(2)室无完:_____________
(3)五六猫:_____________
(4)僮罗捕之:_____________
2.用“/”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昼 累 累 与 人 兼 行 夜 则 窃 啮 斗 暴 其 声 万 状 不 可 以 寝 终 不 厌。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 )
(2)忆年少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写法上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人弟子其室(塞满,充满)
B.四僵劲不能动(肢体)
C.右备容(臭味)
D.同舍生皆绮绣(穿)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和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衾拥覆,久而乃和
B.无从致书
C.塞忠谏之路也
D.其境过清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B.选文第二段中“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第一段“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形成对比。
C.选文最后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为了进一步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
D.本文主旨在劝学,写法上叙议结合,主要采用议论方式,直接表明观点,收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多次提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其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完成问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成侯邹忌为齐相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hà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shuì,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词语。
(1)门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闹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