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字词。 (1)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估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3.方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同县的人。 (2)以此为有利可图。 (3)通“攀”,牵,引。 (4)四处拜访。 2.D 3.“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不使学。 5.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膛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无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观察家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迹忧。然而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其中,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是___________;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是___________。 2.下面句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或异二者之为 为众忌疾 B.不以物喜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先天下之忧而忧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 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 3.翻译下面各句,并将你翻译句子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 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方法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理解。 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___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___________,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5.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与赏析。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②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③。母微笑曰:“病少差④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选自《鸣机夜课读记》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辄 (zhé):总是,就。③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④差(chài):同“瘥”,病愈。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暇更录唐、宋人诗_________________ ②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_________________ ③未尝寝_________________ ④尝问曰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与文中“教之为吟哦声”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B.无案牍之劳形 C.唐人尚未盛为之 D.能以径寸之木 |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乙】雍正初,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惟掉尾长鸣。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张元怪之_______________ ②速延医治之_______________ ③牛逸,至其父墓前_______________ ④引之使出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的“为”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始悟为山市 B.唐人尚未盛为之 C.叔父为蛇所啮 D.为宫室、器皿、人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该乐师是盲人,故自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孰:疑问代词,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怎能与在黑暗中走路相比呢)?”平公曰:“善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学,恐已暮矣 欲: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不炳烛乎 炳烛: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乙)文中的一句话来规劝(甲)文中的吕蒙要重视学习,你认为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指导(乙)文中的晋平公读书的方法,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读了上面(甲)(乙)两段文章,你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给下面的字注音。 辄( ) 琅( ) 恬( ) 儒(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窃入学舍: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已:____________________ (3)冕因去依僧寺以居:____________________ (4)录为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此文后,你获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