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文,完成问题。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

阅读古文,完成问题。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古文,完成问题。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吏事(   )
②读之竟日(   )
③普颜色不变(   )
④他日补旧纸(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感动。(选自《宋史·赵普传》)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比较“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普》一文表现的中心是。材料中体现这一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和材料后,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熟悉;②整日;③脸色、神色;④修补。
2、赵普性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3、(1)终于、死(去世)
   (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
4、要刻苦读书;要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做任何事都要有超人毅力和坚定意志;全心为国、全力做事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等。(写出两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赵普》一文,完成问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下列加粗字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两项(  )(  )
A.普少吏事                     学而时之(《论语》)
B.太祖常劝读书              遂以楼(《黄鹤楼》)
C.跪而拾以归主人           处处款(《于园》)
D.多忌克                        乘奔御风(《三峡》)
E.尝奏荐某人某官           孰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下列加粗词语中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处决如流
B.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C.他日补缀旧纸
D.普明日复奏其人
3.上文中有一个词语已演化为成语,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它现在的意思;并再写出两个有类似意思的成
文中成语: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
类似成语: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说“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太祖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赵普“勤奋读书”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何启发?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载以入                           船_____________
(2)习其声                           益_____________
(3)倚冲冒                           荡_____________
(4)驴不胜怒,之                 蹄_____________
(5)尽其肉,乃去                    去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黔驴技穷”是从本文演化而来的,文中哪句话与成语的意思最贴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一段文字是《黔之驴》原文的最后一段,选入教材时,编者将其删掉了。请细细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原文: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唉!驴子形体庞大,好像很有法道,声音宏亮,好像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有人认为,驴子被吃,是因为它沉不住气,暴露了自身的缺点。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结合选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赵普》片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  )吏事
(  )为相
手不(  )卷
(  )户
2.根据上下文判断,对《孙权劝学》一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写出下列语句的基本意思。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我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我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而:而形貌昳丽 濯清涟而不妖
B、以: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于:皆朝于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良田美池桑竹之尾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朝: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
C、间: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孰:孰视之      我孰与徐公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
①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横线上将本文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
三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变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1-4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以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处江湖之远则忧君                  其___________
(2)自数十年                                是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古仁人之心与         不甚解
B.然则何时而耶                 怏怏不
C.或请以重法以禁之             鸿鹄
D.不暇廉耻耳                    温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用重法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用甲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题型:甘肃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