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粗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深入不——吹求疵
B.庶驽钝——声嘶力
C.兴复之——东施
D.咨诹善——听途说
2.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①先帝(刘备)知道臣下(诸葛)对待事物小心认真,所以在即将驾崩(挂掉)的时候将天下大业托付给我
   ②这是我应当报答先皇的知遇之恩并且效忠陛下应尽的职责。
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4.报先帝忠陛下
5.例: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为 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多义词。
①自南海还    ( )     望桓侯而走  ( )
②蜀之有二僧    ( )     肉食者鄙   ( )
③西蜀之南海    ( )     国怀乡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阐述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奔____________
 (2)窥谷忘。                                 反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字数在50个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西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或异二者之为             为____________
之南都入学舍          去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的_________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表达方式。
4.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之                  从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
(3)可谓学也已矣                  好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向:从前。②冀、雍:古代两个州的名称。③曩:以往,过去。④绝:横渡。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甲翁之妻子乡           去__________
(2)山余亦未登               是__________
(3)愚公年九十               且__________
(4)翌日,二翁往           偕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差矣,汝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