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____
 (2)予谓菊,花之隐者也               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                               闻____________
 (4)到山花烂漫时                         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沾染;污染
    (2)我
    (3)听说
    (4)等待;等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5.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举一反三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 ③差(chài):同“瘥”,病愈。
1、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
2、下面每组句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
①手自笔录                       录__________
暇更唐宋人诗               
趋百里外                   尝__________
寝                             
3、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②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 名:_____________
(2)惟吾德馨 德馨: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划线的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多趣味_______________
(2)林寒涧_______________
(3)引凄异______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不以也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文中用“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饮少醉。                                         :______________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节选自《华佗传》)
  注:①[烦懑]:烦躁郁闷②[内疽]:腹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或用法。
A.斯须尽服。                        :____________
B.遇良医可济救。                 :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华佗看了陈登的面相和为他切脉后,就判定他胃中有虫数升,并告诉他生虫的原因。
B.华佗给陈登服药很有讲究,先服一升,过一会儿再服一升,效果很好,说明华佗很懂药理。
C.陈登服药后,吐出三升左右的红头虫子,虫子半身就是他平常吃下去的生鱼片。
D.陈登病好后,华佗预言三年后又会复发,遇良医才可得救。后来果如华佗所言,说明华佗真是神医。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