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题型:河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________
(2)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中对“心”的解释与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的文章语言犀利,论辩性极强,设喻举例皆从身边入手。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因手指弯曲不如别人,四处求医,由之引出下面的论述。请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翻译这一论述。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死如不可兼得,要舍生取义。
2.(1)辟:躲避。(2)蹴:用脚践踏。
3.(1)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2)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意对即可)
4.本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略”。
6.手指(弯曲)不如别人,便知道讨厌它,思想不如别人,却不知道讨厌它,这就是所谓的不明事理。
举一反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1)家贫,无从书以观                :__________
(2)录毕,走送                          :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手自笔录,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计:___________
(2)然志犹未已,君谓将安出?(《隆中对》)          计:___________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事。(《陈涉世家》)计:___________
3.作者在学习上遇到的矛盾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⑥,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①自新:人名。②方简:刚直简朴。③檠(qíng):灯架。④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⑤意气:神色,精神。⑥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1.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是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______家经典著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   )
空乏其身(   )
于虑(   )
而后(   )
3、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 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少提一剑乡里 (                )
(2)位将相 (               )
2、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题型:吉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离***者,犹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盖自怨生也。
  注释:①〔楚]指楚国王室。②[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③〔志〕同“记”。④〔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⑤〔伐〕自我夸耀。⑥〔离〕同“罹”,遭遇,糟受(灾难或疾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谗之曰                         因________
②屈平王听之不聪也       疾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选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