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选自《国语·文公伐原》)
[注]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乙]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人。”即以次饮之酒,***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人:不喝酒会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⑤惠公:晋国国君。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公令疏军而之    去:________
(2)三年,晋攻秦穆公  居:________
(3)秦穆公尝出而其骏马 亡:________
(4)吾骏马也      是:________
2.下面加粗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令疏军而去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
B.文公伐原,令三日之粮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所识穷乏者我欤
D.报马得酒之恩矣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德出而福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文公和秦穆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读了这两则小故事,你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概括一下晋文公和秦穆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有何感想?请写出你的感想和体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离开。(2)过了。(3)丢。(4)这。
2.B
3.(1)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2)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报啊!
4.取信于民。
5.晋文公讲信义,言出必行。秦穆公宽容豁达,不拘小节。
6.示例:作为国君,只有对百姓讲信义,具有宽容豁达的精神,才能民心所向,天下大治。而作为普通人,我们同样需要信守诺言和宽容豁达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了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为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其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①“商”和下文中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
(3)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__________
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当。(只需填序号)
[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的含义是____。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题。
(1)[乙]段中的“其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其兰之室”。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选贤能(   )_______________
(2)男有,女有归(   )_______________
(3)货其弃于地也(   )_______________
(4)不必于己(   )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全文,概要简答。选文先概述,后阐述____________,最后具体描述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的思想。
4.试结合本文和政治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谈谈“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和谐社会”的异同。(100字以内)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子·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辞:谢绝。⑤奚:何,什么。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秋水至        时:___________
(2)河伯始其面目     旋:___________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山 之:___________
(4)亦去害马者而已矣   其: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河伯始旋面目 亦去害马者而已矣
B.望洋向而叹曰 知具茨之山乎
C.河伯欣自喜  曰:“。”
D.于焉     进亦忧,退亦忧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阅读[甲]文,从齐王的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乙]文中,晏子的言行被后人称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意思。
(1)上书寡人者 谏:_________
(2)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
(3)齐人也,盗 坐:_________
(4)其味不同其 实: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史》记载:“(赵普)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有人说赵普该向邹忌和晏子学习,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面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   )
子子孙孙,无穷也(   )
寒暑节,始一反焉(   )
河曲智叟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含义与愚公精神一致的项是(   )
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B.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4.根据上文内容和下面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对话。
智叟:你的子孙可能会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比如说读书、当朝廷大臣之类的,可能有些人不愿意去参加搬山,你把个人的意志强加给子孙,剥夺子孙生活的自由,你是一个很自私的人。
愚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