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能言之鸭 陆龟蒙①才名播海内,居吴中,然性浮薄。时有内官②,经长洲,于水滨见一花鸭,弹之而毙。守者告之,乃乘小舟,修表章,告内官曰:“某养此鸭,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
能言之鸭 |
陆龟蒙①才名播海内,居吴中,然性浮薄。时有内官②,经长洲,于水滨见一花鸭,弹之而毙。守者告之,乃乘小舟,修表章,告内官曰:“某养此鸭,能人言;方欲上进,君何***之?”乃将表示之。内官惊而且惭,酬之银盎。临行询之,竞解何言语。陆曰:“教来数载,能自呼其名尔!”(五代·于逖《闻奇录》)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②内官:宦官。 1.《古汉语词典》中“修”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乃乘小舟,修表章”中的“修”最恰当的解释是( ) A.修饰 B.整治 C.书写 D.学习 2.文中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就作了这样的表示。 B.于是拿表章给内官看。 C.就表示一下态度吧。 D.于是表示要上告。 3.“内官惊而且惭”,其中“惊”“惭”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内官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B 3.“惊”“惭”的原因是打死的鸭子是能言之鸭、进贡之鸭、名人之鸭。内官是个惧上欺下之人(愚蠢的人)。 |
举一反三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睛,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粗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余以为妙绝( )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__________”,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裂其织( )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___________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__ ③足兵 兵:___________ ④民信之矣 信: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恩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吾与徐公孰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能谤讥于市朝 朝而往,暮而归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______________”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跛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_____________ (2)己过不改则累德 累: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 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①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