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朕不与迁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良久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帝嫌其人(   )
②良久不(   )
③帝怒形于(   )
④外间百姓正雨(   )
3.与例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刑惩恶
A.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帝竟从其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左右皆震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朕/不与迁官
   ②良久/不止
2.①一向,向来;②离开;③脸色;④期望,盼望。
3.C
4.①皇帝最终同意(听从)了他的请求。②身边的人都感到惊恐(害怕)。
5.①劝说皇帝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②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
(2)竹取道      伐:____________
(3)佁不动佁     然:____________
(4)其岸势犬牙差差  互: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源(其:指代小溪)
C、其境过清(以:因为)
D、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乞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数事,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解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选自宋代郭彖《睽车志》)
【注释】:①盐酪:指食盐等食品。②麻拂:除尘工具。③衲袍:僧袍。④扃:jiōng,关闭。⑤营营:指内心忧愁的样子。⑥方寸:内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则盐酪径归  市:__________
(2)赠一衲袍   尝:__________
(3)刘欣谢而   去:__________
(4)遇一人过前  适: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越数日见(之:指刘先生)
B.问(之:指富人)
C.出则锁(之:指门)
D.即解袍与(之:指路上遇见的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刘先生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连月不_____________
(2)忧畏讥_____________
(3)沙鸥翔_____________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不责僮婢(节选)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取白衫且止__________
(2)觉其故______________
(3)奴以米酒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终不扬其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中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粗字词。
(1)颜白发(  )
(2)醉翁意(  )
(3)树林阴(  )
(4)述文者(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弘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________的和谐之声。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气。
《桃花源记》飘逸着________的理想之风。
5.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