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伐竹取道( ) (2)佁然不动(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 2.A 3.(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得钱,则市盐酪①径归,尽则更出。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②数事,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鼻耳窍有尘土,即以笔拈出之,率以为常,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③,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④。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⑤,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⑥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注释】①盐酪:指食盐等物品。②麻拂:除尘工具。③衲袍:僧袍。④扃:jiǒng关闭。⑤营营:指内心忧虑的样子。⑥方寸:内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则市盐酪径归( ) (2)吾几为子所累( ) (2)不衣而出( ) (4)适遇一人过前(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越数日见之(指代富人) B.问之(指代刘先生) C.出则锁之(指代门) D.即解袍与之(指代路上遇见的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刘先生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③段中,作者描绘了出游中的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游玩山水,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讨山越(屡次) B.窃随当击贼(私自) C.遂往诣蒙(拜访) D.因为肃画五策(因此) 2.与“以备不虞”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C.俯身倾耳以请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译文: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B.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译文: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故意对待他。 C.肃于是越席就之。 译文:鲁肃于是跨过坐席靠近他。 D.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我不知道您的才略所达到的程度,(先前)才这样对待您啊。 4.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少年吕蒙勇猛无比,鲁莽行事。母亲无法管教。 B.鲁肃不听他人提醒,在“诣蒙”时借酒力搪塞吕蒙。 C.鲁肃原先轻视吕蒙,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鲁肃的态度转为亲近和尊重。 D.在《孙权劝学》中,“非复吴下阿蒙”的感慨同样表现出鲁肃知错即改的坦诚。 |
文言文阅读。 |
赈灾(节选) 钱泳 |
(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tiào)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dí)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mín)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嘉庆十有九年_________ (2)窃见赤地数千里_________ (3)爨(cuān)无薪_________ (4)远近咸便矣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以”与“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土砾凸者为丘 B.策之不以其道 C.扶苏以数谏故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被灾尤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齐彦槐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齐人也,坐盗___________ ②叶徒相似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