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 绝:___________
王命急宣。或:___________
③不以也。 疾:___________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见。悉: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断 ②有时 ③快 ④全,都
2.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舣船,船靠岸边。②面,侧面以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持短接战。   兵:_____________
(2)项王身亦十余创。被: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江东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今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C.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不忍***之,赐公              屠惧,投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⑴沿阻绝(   )⑵然不动(   )⑶其岸势犬牙互(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不见曦月(   )
乘奔御风(   )
⑶往来翕忽(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段,完成问题。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渔人甚之(   )`
(2)如外人(   )
(3)阡陌交通(   )
(4)便还家(   )
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以 不以物喜,不己悲(《岳阳楼记》) 家贫,无从致书观(《送东阳马生序》)
B.之 缘溪行,忘路远近(选文)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为 武陵人捕鱼业(选文)       不足外人道也(选文)
D.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臣,不能绝也(《公输》)
3.翻译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
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
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5.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就文中所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_____________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邀请
C.不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之     志:记住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忘路远近     徐公不若君美也
B.见渔人,大惊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今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往  如土石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