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髫( ) ②甫行数里(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阡陌交通( ) ②悉如外人(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tiáo ②fǔ 2.①交错通达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意对即可) 5.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
举一反三
读《三峡》,完成问题。 |
三峡 郦道元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3.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
文言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粗的词语。 (1)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⑶相与步于中庭( ) 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填写空白处。 选文 时间 景 情 甲文 ⑴______ 月景 闲情 乙文 更定 ⑵______ ⑶______ |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
纯孝之报 |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②贮录:储存,收存。③遗(wèi):给予。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⑤未展:来不及。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 )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 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