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

阅读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欲信大于天下(   )
猖獗,至于今日(   )
臣本布衣,耕南阳(   )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   )
2、找出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先主器之,先主曰  然志犹未已,君计将安出?
B、欲信大义天下    受任败军之际
C、先帝不臣卑鄙    遂许先帝驱驰
D、智太短浅,遂用猖獗 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甲乙两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出处上:《隆中对》与《出师表》都出自陈寿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B.人物目的上:甲段中刘备求贤下士,旨在讨计问策,以成就大业;乙段中诸葛亮自述身世,旨在表明忠贞,以打动后主。
C.表达方式上:甲乙两段都以叙述为主。
D.语言特色上:甲乙两段言辞都诚挚恳切。

答案
1、通“伸”,伸张  因此  亲自  长草
2、B
3、(1)这个人(您)只能到他那里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委屈自己大驾亲自去拜访他。
   (2)以后恰值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从那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意对即可)
4、C
举一反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爱莲说
周敦颐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便还家:(   )
②桑竹之:(   )
③阡陌交通:(   )
怡然自乐:(   )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阙_______  襄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睛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 绝: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命急宣。 或: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以也。 疾: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悉: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还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不可缺(   )
(4)亡天下(   )
3、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讯
C.交通 妻子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举例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可联系《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