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买履者( ) ②先自度其足( ) ③反归取之( ) ④宁信度( )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至之市”中的“之”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B.学而时习之 C.辍耕之垄上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句。 ① 吾忘持度。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不试之以足?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宁信度,无自信”的郑国人,往返集市的结果是徒劳无功、“不得履”,在现实生活中的此类人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鞋子 ②量长短 ③同“返”,返回 ④量好的尺码 2.C 3.①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②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略”。 |
举一反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句中划线词与“春冬之时”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
A、辍耕之垄上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2、解释上文加粗的词。 ①曦_____________ ②奔_____________ ③漱_____________ ④属_____________ 3、作者描绘三峡风光,不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而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合理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你认为最具美感的一个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成最美丽的画面,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之 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 B、才美不外见:才能和特长不能看见。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D、其真无马邪: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文章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作者的见解: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B、全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指出千里马对伯乐的作用,然后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导出全文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C、课文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刻画了食马者的愚蠢、荒唐的形象。 |
爱 莲 说 周敦颐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
A、香远益清(更)/ 斟酌损益(增加) B、自李唐来(自从)/ 自非亭午夜分(在) C、菊之爱(助词,无义)/ 君之病在肌肤(的) D、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嫩) 2、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中、地上各种草木所开的花,可爱的很繁杂。 B、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浸洗过,但是并不显得妖气。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是只能在远处观赏而不能走近去玩弄它。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文中用菊和牡丹分别作反衬和正补,直接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因而美名远场。 C、文中两个“独”字既表现出作者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D、最后一句写爱牡丹的人很多而爱莲的人少,说明当时牡丹的珍贵。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呼尔而与之( ) (4)万钟于我何加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本文作者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和一则道理论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出师表》 |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悉以咨之( ) (2)性行淑均( ) (3)以遗陛下( ) (4)裨补阙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段最后一句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