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鞋)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邑( )人大姓文不识 (2)与其( )佣作而不求偿 (3)时人畏服之如是( ) (4)邑人曰:“穷( )矣!” (5)遂去( )不返。 2.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同乡 (2)他、指文不识 (3)如此、像这样 (4)穷尽 (5)离开 2、(1)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全部通读一遍。 (2)先生停下来听我说,请您再谈谈前面的观点。(重点字词翻译准确) 3、(1)勤学无烛,穿壁引光读书。 (2)与人佣作不求偿,愿读遍主人书。(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下面节选了几则《论语》,既有我们课堂上学过的,也有没学过的,读完后,有信心答对后面的题吗?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者。”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⑥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识:zhī,记住;厌:满足;倦:厌倦;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 ⑧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好学也。” (尝:曾经;以思:用来思考;无益:没有益处) ⑨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思维敏捷,聪敏;不耻:不以……为耻辱) ⑩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hào;乐:lè)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 ) (2)学而不思则罔( ) (3)士不可以不弘毅( ) (4)勿施于人呢( ) 2、翻译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从⑦-⑩则中选择适当的句子填到下面相应横线上(每小题写一句即可)。 ①关于学习方法的 ②关于学习态度的 4、对照十则《论语》,谈谈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童趣》全文选自《 》,作者是_________, 代文学家。 2、解释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则或千或百 ②项为之强 ③徐喷以烟 ④鞭数十 3、翻译句子。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
薛谭学讴 |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画线的字。 (1)遂辞归 (2)秦青弗止 2.翻译: 薛谭乃谢求反。 3.这个故事告诉一个什么道理? |
《童趣》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④鞭数十( ) 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 2、下面划线字用法与其它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 ] |
A、心之所向 B、昂首观之 C、使之冲烟而飞鸣 D、观之,兴正浓 3、翻译句子。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每件用不超过四字的短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节选《口技》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二)狼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字。 (1)妇抚儿乳( ) (2)不能名其一处也( ) (3)止有剩骨( ) (4)其一犬坐于前 ( )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 C.借旁近与之。 D.于舅家见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节选《口技》第1段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找出属于侧面描写的一句。并结合文意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句子: 作用: 5、《狼》第五段文字主要写了 ,从全文看,这段文字属于故事的 部分。 6、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