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端正)君臣,以笃(
题型:四川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端正)君臣,以笃(深厚)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通“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工,由此选也。此六君子着,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明)其义,以考其信,著(明,揭露)有过,刑(推行)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职位)者去,众以为殃(祸殃),是谓小康。 1、 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今大道既隐( ) (2)各亲其亲( ) (3)以睦兄弟( ) (4)是谓小康( ) (5)礼仪以为纪( ) (6)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1)故谋用是作,而兵由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职位)者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其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在其后括号内打×。 (1)禹汤文武成王周工都是文中的小康时代遵守礼仪的杰出人物。( ) (2)在古代思想家眼里,“大同”是天下为公、路不拾遗、秩序井然的社会;“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爱、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 ) (3)“以著其义,以考其信”的意思是“用(礼)来显示民众应该做的事,用礼来考察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 |
答案
1、(1)已经 (2)以……为亲,赡养,奉养 (3)使……和睦(和善) (4)这 (5)纲纪,准则 (6)对 2、(1)所以奸诈之心发生(因此各种图谋出现),战争也因此(由此)而引发。 (2)如果有不以礼仪为准则的人(如果有不遵守礼仪的人),在位者要将其罢免(作官的要被免职)。 3、(1)√(2)√(3)√ |
举一反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为________代哲学家周敦颐。 2、解释画线词语。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2)香远益清( )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4)濯清涟而不妖( ) 3、下列句中的“而”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 |
A.学而不思则罔 B.濯清涟而不妖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前面,可作者却把它放在结尾,其目的是什么? 5、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7、文中写菊花和牡丹花的目的是什么? 8、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类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住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人以媚人,吾无为也。”逵悟,囚得免。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有狱久不决 ( ) (2)众莫敢争 ( ) (3)一讯立辨 ( ) (4)有囚法不当死 ( ) 2、判断。请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括号里打“√”错误的后面打“×”。 (1)文中主要是通过两件事来记叙周敦颐的,一件表现他才能过人,处理案件快;一件表现他为人正直,明正不阿,不媚上的性格。 ( ) (2)周敦颐,原名周敦实,他改名的原因是:原名没有现在的好听,也没有现在的有意义。( ) |
《桃花源记》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屋舍俨然( ) ②阡陌交通( ) ③寻向志志( ) ④寻病终( )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居安思危 (司马光) |
上(唐太宗)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倘若)遽(立即)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 病虽愈( ),犹宜( )将护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
A.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下列句子中的画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 |
A.谓:上谓侍臣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夷: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 其船背稍夷 C.然:然朕日慎一日 若听茶声然 D.故: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故人不独亲其亲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本段文字短小精悍,只有两句对话描写,却深刻揭示了一个大道理,试谈谈你读后的启示。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___________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