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
A.又何间焉 立有间 B.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何以战 2.翻译。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3.鲁庄公提出了三个可以迎战的条件,曹刿肯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5.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
答案
1.D 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3.齐人三鼓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1)苟: (2)辟: (3)丧: 2.翻译。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答: 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3.下面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
A.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身而取义 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 己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 陈胜者,阳城人也 4.简答: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 答: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 答: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少而***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予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1.解释划线词的意义。 (1)愿借子***之 愿: (2)公输盘不说 说: (3)不可谓智 智: (4)胡不见我于王 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将以攻宋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之 D.子墨子起,再拜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3.请将选文中“夫子何命焉为?”和“吾既已言之王矣”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1)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的词。 ①故 ②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
阅读《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令彭氏之子御 御:驾车 B.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贱人:出身低贱的人 C.彼受赐矣 赐:恩惠,恩德 D.因下彭氏之子 下:下令 2.翻译“君将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什么特点?试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 ,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 C、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