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刀》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在诗词歌赋中,水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的,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

《水刀》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在诗词歌赋中,水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的,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水刀》
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在诗词歌赋中,水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的,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③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股很细的高压水射流。一般来说,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50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④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被加工部位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如果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金属刀具切割工件。
⑤显然,水刀不是刀,可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用水刀可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需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水刀加工的工件不仅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没有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而且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水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⑥高压水射流几乎是无坚不摧、攻无不破,无论是工具钢、装甲板还是防弹玻璃,任何坚硬的材料都可以被水刀随心所欲地切削。高压水射流不仅可以用来冲孔、粉碎材料、消除合金材料表面的各种涂层,还可以用来对矿井中坚硬的岩石打眼和破碎岩石。
在南非,工人利用水刀在地下几千米的金矿中切割石英岩壁上的矿块,还有人用水刀在冰山上打眼。用水刀切割具有准确无误和切割对象不走样的特点,在制鞋工业中,用它来切割鞋片,可同时切割四层泡沫塑料而不走样,不仅可节约10%~15%的材料,而且快捷省力。
⑧既然高压水射流可以用作“刀”来使用,那么它能不能用作“针”来使用呢?从科学原理上来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现在人们正在努力探索无针注射器,它是靠一定的压力,把药液变成很细很细的水射流,快速地射入人的肌肉内,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可以不用针头打针,减少消毒带来的麻烦,有效地减少交叉感染。
小题1:文章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2分)
小题2:水刀优于金属刀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你分条简要列出。(3分)
小题3:文中第⑦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4:文中第⑥段加点的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 (1)引起下文“水刀”的介绍(引出说明对象)。(2)激发阅读兴趣。
小题2:①可以随心所欲地切割任何坚硬的材料,切割效果好(准确无误且切割对象不变形)。②热量几乎可以被带走。③不会出现切屑飞扬。④没有道具磨损。⑤可以节约用水。⑥干净卫生。
小题3:举例子,列数字。作用略。
小题4:不能去掉。“几乎”是差不多、接近的意思;“任何”是无论什么的意思,这两个词起修饰作用,强调了水刀的优良的切割优点,去掉“几乎”,说话就太绝对了,去掉“任何”,就不能突出切割的材料范围之广。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引出说明对象和生动说明激发读者兴趣的角度作答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问题找到相关文字段即第五段,仔细阅读,抓住其中“而且”“同时”“另外”这三个词,即可了解水刀比钢刀优越的几个方面。
小题3:
试题分析:直接点明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在南非”是举例子,“10%~15%”是列数字,从具体说明“水刀”作用和突出“水刀”的优越性来说明“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用评价语,如“具体”“准确”等。
小题4:
试题分析: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来分析,要说明该词的限制作用,使用评价语“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举一反三
说明文阅读(共8分)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通车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B.目前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C.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中国不可能达到西方国家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D.普及电动车能有效缓解能源的制约。
小题2:对第②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B.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
C.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D.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小题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在日本,虽然汽车普及率很高,但东京等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人们普遍利用公共交通上下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倾向于少开车或不开车,尽量选择附近的商店购物,以致远离住宅区的大型商业设施的经营者惊呼“‘汽车社会’在日本消失了”。其实,汽车社会在日本并没有消失,只是提高了开车出门的门槛,降低了以拥有豪车显摆身份的兴趣。美国、日本这些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动向,值得中国深思。
(1)汽车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麻烦与不便?请列举两项。(2分)
(2)参考美国、日本等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做法,结合我国实际,请你提一条能有效缓解汽车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矛盾的合理化建议。(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花蕊的经历
①曾经有首流行歌曲这样唱道:“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如果你真的以为,花蕊都是任时光洗刷而无所事事的隐士的话,就老土了。要知道,光鲜的花瓣不过是些衣着靓丽的配角,而低调的花蕊才是这场演出的明星。
②花蕊由花朵中产生花粉(精子)的雄性花蕊和产生胚珠(卵子)的雌性花蕊组成。随着花朵的绽放和花蕊的打开,有些花粉焦急地离开,闯荡世界,而有些则攀附在花蕊上,似乎要等待更好的出发时机。不管勇敢或者懦弱,它们的前路均是一片茫茫——花粉要登陆仅仅在一米之外的花朵,就如同我们要去另外一个星球探险。有些花粉精通御风之术,不过春风这趟列车着实不靠谱,说走就走,说停就停,全然不顾乘客是否到站,无奈只能采用花粉海战术,总有幸运的个体能碰上柱头。当然,更多的花粉会攀附于那些在花朵之间钻来钻去、寻找食物的动物身上,虽然有被这些动物纳入口腹的危险,总比买彩票式的随风漂泊要强得多。这些雄蕊的命运似乎注定要马不停蹄。
                                    。雌蕊柱头上的突起,就像是张开的臂膀,迎接那些飞落至此的幸运的花粉粒。虽然,密密麻麻的突起如同天线阵列,可惜它们却无法探知花粉粒何时降临,也无法为这些不明前路的家伙导航。当然,有些柱头还在身上搞点粘液之类的小花招,或者让自己多几个分叉来增加花粉降落场地,又或者拜托花瓣引来更多的“装载”花粉的动物,以增加粘住花粉的机会。
④历尽艰险的花粉终于被柱头揽入怀抱,但是这并非完美的爱情结局。到这一刻,只相当于雌蕊对雄蕊说了句“我们开始交往吧”。要想把花粉中的“精子”送入雌蕊之中与“卵子”结合,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虽然这样的画面显得那么静谧,但是竞争、抢夺、挑选和摒弃就发生在这一刻。最强壮的花粉粒会打通直达胚珠的隧道(这个过程被称为花粉管萌发),“精子”就顺着这个通道(花粉管)游过去。并且隧道的掘进工作通常是在花粉一接触雌蕊的柱头就开始了,即使是错误落到自家柱头上的花粉也是如此。当然一旦发现落错了地方,花粉就会立即停工,再也无法把见面机会留给外来“精子”。面对千疮百孔的柱头和塞满隧道的雌蕊,再会念经的外来花粉也无计可施了,只能等下个花季的成功表演了。
⑤一朵花的雌蕊和雄蕊就是如此,离得最近,却又隔得最远。同出于一个花苞的它们,却被分隔在两个世界,一旦相见,引出的却是一出悲剧。这就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正是这样的法则让绿色的世界更加欣欣向荣。(选自《科学松鼠会》,有删改)
小题1:离开花朵去“闯荡世界”的花粉会碰到哪些困难?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回答。(4分)
                                                                             
小题2:在第③段段首加一句承上启下的话。(2分)
                                                                             
小题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一旦相见,引出的却是一出悲剧
                                                                           
小题4:从花蕊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酸碱食品与健康(8分)
⑴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可是人类每天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碱味食品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而是偏碱的呢?
⑵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品”。
⑶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所以,肉类都是“酸性食品”,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
⑷总的来说,鱼、肉、蛋、海鲜、精米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品。
⑸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
⑹然而,人体的调节机制虽然精密而有效,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如果成酸元素过多,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
⑺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品摄取过多。长期如此,便会过多消耗骨骼中的钙库存,引起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龋齿和近视。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的状况,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使人类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告诉了我们酸碱食品与健康有什么关系?(2分)
小题2:阅读文章⑵⑶段,给“碱性食品”或“酸性食品”下一个定义。(任选其一)(2分)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选一词作答即可)(2分)
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
小题4:材料∶“近年来,一些健康的饮食传统被抛弃:人们不喝茶水,而是改喝可乐;不吃薯类和豆类,却总是吃精米和白面;很少吃绿叶蔬菜,却吃很多的鱼肉海鲜。”结合文章,给现代人在饮食习惯方面提一些良好的建议。(注意说明理由)(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14分)
①3G正式发放牌照,中国通信业一桩大事终于在2009年初尘埃落定。新通信时代来临,我们会发现,3G时代的手机不仅仅是手机,还是电脑、电视、直播中转器、导航仪、游戏机、信用卡。到底3G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改变呢?
3G手机一般正反两面各有一个摄像头,背面的摄像头用来拍照,正面的摄像头用来视频通话。这样,用户既可以在屏幕上看见对方的面貌,,在屏幕的右下角,还能看见自己的表情模样,可随时将自己的影像调整到最佳角度。
③如果说视频通话还不过瘾,未来3G手机还有望实现“电视通话”。安装一个特殊机顶盒和摄像头后,将手机和电视连接,就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看通话对方在电视里“现场直播”了。
④可视电话的功能还包括手机视频会议。以TD为例,在拨通12535之后,就可以开始手机视频会议。目前视频会议可实现4人同时对话。
⑤无论是TD还是CDMA2000,无线上网速度仍旧徘徊在几百K以内,不过中国电信宣称,CDMA2000网络不久就能让无线上网的“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2M。而联发科计划在明年下半年推出3.5G的TD芯片,让TD手机的传输下行速率高达2.8M,上行速率达到2.2M。
⑥普通的512K家庭宽带通过百度下载一首4.5M的歌曲,大约需要半分钟,而下行速率有1.2M,同样一首歌可以在4秒钟内下载完毕:如果下行速率高达2.8M,那么这首歌可以在2秒钟内下载完毕,说一眨眼之间完成也毫不为过。
⑦下载尚如此快捷,打开几个网页,通过手机MSN、QQ聊天,收发邮件等基本功能就更不在话下了。高速上网让线上游戏也有可能搬到手机的方寸屏幕之间。
⑧手机电视实现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GPRS:另外一种则是CMMB、DAB等广电模式。前者可以让用户与电视实现互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主动点播节目、定制服务,缺憾是产生的流量资费不菲:后者则等于将传统的电视屏幕搬到了手机上,让人们把电视揣进裤兜里,随时随地娱乐消遣。
⑨更新鲜的电视应用还在后头。韩国SK电讯推出一款车载电视,可以与手机相连,手机接收到电视讯号后直接传输到汽车内的电视屏幕上,解决了手机屏幕过小的问题。而华为的“位移电视”更是直接把手机和电视连为一体,如果用户看电视看到一半有事出门,手机可以在电视关机时立刻接通同一频道,让用户在路上也不会错过节目。当然,后二者目前虽然还是概念化产品,但3G网络成熟后就会择机推向市场。
⑩手机还可以充当房门钥匙、信用卡、交通卡、会员证、各种票据(如机票、火车票),甚至可直接用于超市购物。虽然现在听起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在3G发展较快的国家这已不是新鲜事。
⑾由于3G网络已经十分成熟,日本的运营商让手机也具备了不少“神奇”功能。比如用手机乘坐地铁和购物, 只需将手机放在读卡器上轻轻一刷,电脑联网直接从话费里扣除地铁票价(或者购物总费用)即可,其快捷简单类似于今天北京市民使用公交一卡通坐地铁。据介绍,这一手机万能模式在日本已经拥有2200万用户。而中国的运营商们也正在大力推广手机钱包、手机电子票等业务,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借鉴国外成功模式,中国的“万能手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小题1:读选文概括:3G手机有哪些功能。(4分)
小题2:从第②段画线句中的词语“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2分)
小题3:第⑥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其作用。(4分)
列数字:
作比较:
小题4:试设想:3G手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共7分)
①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微妙的气味会影响情绪,甚至能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改变人们的行为。
②早在四千年前,人们就已经懂得利用植物精油的气味来帮助恢复精神,愉悦身心。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后来人们又发现,臭气会抑制记忆,让人产生忧虑和压抑的情绪。
③气味还会悄悄地影响人们对他人的好恶。美国西北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受试者被要求各自嗅闻某一个装有不同味道气体的瓶子——清爽的柠檬味、不那么好闻的汗味或中性的味道。之后,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出示了一位长相普通的陌生人的照片。随后,受试者被问及对此人的印象。闻过柠檬味的人都对这位陌生人产生了好感,但闻过汗味的人普遍对其产生厌恶情绪。
④另有研究认为,气味甚至能帮助人们感知他人的情绪。科学家提取了第一次跳伞的人在跳伞时的汗液样本,然后出示在受试者的面前。结果,核磁共振大脑成像扫描显示,受试者大脑里通常与情绪有关的杏仁体部位活跃起来。作为对比,来自跳伞者在跑步机上活动时的汗液样本,却不会激活受试者大脑的杏仁体。这说明跳伞人在受到惊吓时散发出了包含着恐惧信息的气味,它在不知不觉中诱发受试者脑部相应区域产生连锁反应。
⑧气味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受试者闻到异常气味时,无论是好闻的还是难闻的,他们的行为明显会异于平常。荷兰代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发现:在聚会场所中释放橙汁、海水的气味,人们通常会联想到惬意的海滩度假情境,就玩得更尽兴,甚至觉得场地的音乐都更劲了。原来,气味会刺激大脑与情绪有关的领域,人们在受到气味刺激时,常常做出情绪化而非理性的判断,进而影响了后续行为。
小题1:仔细阅读文章第②-④段,简要说明气味与情绪之间的关系。(3分)
小题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解释房地产商能用气味提高销售额的原因。(4分)
【材料】
国外某房地产商,在待售开发区周围开设了几家面包店和咖啡店,使得经过这里的人每天都能闻到烘烤面包和冲泡咖啡散发的香味。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开发区房子的销售情况越来越好,销售额明显提高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