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奇妙的克隆》(节选),完成小题。(共15分)奇妙的克隆(节选)谈家桢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

阅读《奇妙的克隆》(节选),完成小题。(共15分)奇妙的克隆(节选)谈家桢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奇妙的克隆》(节选),完成小题。(共15分)
奇妙的克隆(节选)
谈家桢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②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将鲫鱼囊胚期的细胞经过385天59代的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在189个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③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试验。换核卵中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④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他将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入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这种换核卵最后长成能在水中游泳的蝌蚪。
⑤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培育出克隆鼠,英国培育出的克隆羊“多利”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⑥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⑦一些繁衍和生存困难的动物通过克隆得以扩大繁殖。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
⑧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小题1: 选文第①段中,作者是如何说明什么是克隆的?(4分)
小题2: 第②段的“一切准备”,包括哪些内容?(不超过40个字)(3分)
小题3: 选文第②段到第⑤段,并没有完全按照时间顺序写,而③④段则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为什么?(4分)
小题4: 以下两则材料,分别补充说明了选文中的什么内容?(4分)
材料一:
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通过克隆扩大繁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克隆为大熊猫的繁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 首先,举大量的例子说明什么是无性繁殖;(2分)然后,以下定义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克隆”的不同含义。(2分)
小题2: 将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连续传代培养,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3分。字数超过40个字,扣1分)
小题3: 选文第②段到第⑤段,并没有完全按照时间顺序写,因为是按照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顺序来写的。(2分)③④段中的说明又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因为这两段都是在说明两栖类的克隆。(2分)
小题4: 材料一:高附加值的牲畜可以通过克隆有效地繁殖。(2分)
材料二:一些繁衍和生存困难的动物通过克隆得以扩大繁殖。(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第一段是两个层次,是分总关系,作者先举例,说“克隆”的特点(无性繁殖),给读者以感性认识,然后再以总结的给“克隆”下定义,给读者以理性的认识。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中作者的思路清楚,学生易于了解其写法。说明文中,概念性的东西,往往以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突出特征,然后再点明其本质属性,在学习这种写法。
小题2:
试题分析:这属于“缩句”,可运用压缩主***方法将“一切准备”所指的句子“缩水”,注意,“一切准备”所指的是两个句子,两层意思(……同时……),不可遗漏。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抓不住句子的主要内容,缺乏这方面的训练。缩句,就是抓住主体事物,主体行为,把表示行为方式方法的内容删去,把表达句子核心内容的词语留下来,而且所缩的句子基本通顺。
小题3:
试题分析:因为所说明对象的范围不同,所以说明的顺序不同,二至五段所涉及的对象繁多,为了说明清楚,而其中三四段是介绍各同在不同时期对一种动物的研究过程,所以按时间顺序。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中说明顺序变化的原因不太明确,学生不易分析到位。一篇说明文,有一个总的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但在其中某些内容中也可能用另一种顺序,也就是说说明文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学习说明文要了解这个特点,注意体会。
小题4:
试题分析:两个材料分别提到两种特殊的动物:“高附加值动物”和“珍稀动物”,这两类动物靠自然繁殖是很难大量生殖的,而“克隆”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两个材料与文段中的第六第七段所说明的内容关系紧密。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科学术语陌生(比如“高附加值”),必须仔细在文章中寻索相关信息。所以,拟题最好避开过于陌生的术语,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15分)
发电:细菌找到新岗位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进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那时的细菌电池放电效率较低。
②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细菌发电才有了重大突破。英国化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以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产生电能。其方法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诸如染料之类的芳香族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在细菌发电期间,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和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每100克糖可获得1352930库仑的电能,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而且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只要不断地往电池里添入糖就可获得2安培电流,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还可以建立细菌发电站。在10米见方的立方体盛器里充满细菌培养液,就可建立一个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每小时的耗糖量为200千克,发电成本是高了一些,但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更何况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发达国家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是由电池里的单细胞藻类首先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制糖浆中,让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再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英国则发明出一种以甲醇为电池液,以醇脱氢酶铂金为电极的细菌电池。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⑥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不是遥远的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就可成为现实。
小题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小题2:本文运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请从文中找出依据。(2分)
小题3:第2段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第5段中加点的词语“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利用细菌发电有什么优越性?(3分)
小题6:除了文中提到的可以利用细菌发电外,你还知道哪些环保的发电方法?至少说出两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博客》回答小题(10分)
博  客
(1)博客,即“网络日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它让任何人都能够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
(2)2004年,博客已经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的大众表达方式,但中国博客还悄无声息。在接下来的十几个月中,博客在中国疯狂发展。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中文博客站点数量超过5000万。同时,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博客在勤奋的敲打着一个互联网传奇。《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1.23亿网民中,2800万经常写博客,这个数字是上一年的两倍。
(3)人人可以博客,人人可以创造内容,人人可以发展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正是因为加入博客的“零门槛”,它在人们的心中更具诱惑力。不过,博客的意义仍远远的超出人们的想象。
(4)首先,博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可以及时记录发布自己的生活故事、思想历程,发挥个人无限的创造和表达能力,还能以文会友,同别人进行深度的沟通。
(5)其次,自由发表和个性化书写的传播,是博客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博客将成为公众的武器,人们用它来表达政治见解,对国家的政策走向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6)再次,博客的即时出版,还改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冲击。它造成人们对传统出版业的怀疑与审视,从而影响到整个出版行业作出新的选择和调整。
(7)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质疑博客浪潮会使网络变成新的信息垃圾场,如揭露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人等。博客的随意性与开放性导致内容泥沙俱下,缺乏公信力。但这些都不妨碍博客的发展。一边探索一边建设,一边表达一边吸收,“人人皆博”的浪潮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小题1:概括第二段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第三段中划线的“零门槛”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小题3: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1)中国1.23亿网民中,2800万常写博客。(  )
(2)也有一部分人质疑博客浪潮会使网络变成新的信息垃圾场,如揭露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人等。( )
小题4:从全文看博客的意义有哪些?(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岩岛——神圣的领土(8分)
①最近一段时间,菲律宾频频制造事端侵犯我国领土主权,黄岩岛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孰不知黄岩岛历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②黄岩岛,又名民主礁,是 我国中沙群岛的组成部分。位于东经118°以西,与菲律宾隔海相望,是我国东南沿海渔民的传统渔场。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而不是一个游离的海岛。
③大量的历史资料表明,黄岩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据考证,郭守敬在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所以早在13、14世纪中国元朝时,历史文献已显示黄岩岛是中国领土垢一部分。
④黄岩岛是我国的领土,其法律地位早已确定。1935年以来,中国公开出版的地图、教科书均标明黄岩岛为中国领土。另外,国中历届政府分别于1935、1947和1983年三次正式公布对此岛的命名或名称更改。中国对黄岩岛拥有主权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变遍承认。
⑤黄岩岛海域资源丰富。同南沙群岛一样,黄岩岛海域不仅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具有重要地战备地位,而且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这里盛产经济价值较高的物产有:金枪鱼、红鱼、章鱼、梅花参及各种贝类产品,特别是珊瑚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很高。以至,东南亚各国对她垂涎三尺。
⑥黄岩岛,对于我国神圣领土的完整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西沙的扼守南中国海的一道防线的话,那么黄岩岛就是这道防线的前哨。
小题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黄岩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地”?(3分)                                                                
小题2:第⑤段中的划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划线句子:这里盛产经济价值较高的物产有:金枪鱼、红鱼、章鱼、梅花参及各种贝类产品,特别是珊瑚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很高。)                                                               
小题3:第⑤段中“东南亚各国对地垂涎三尺”一句中的“垂涎三尺”用得好,为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11分)
①为什么雷雨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落地,飞机到底怕不怕雷电?
②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飞机上是没有避雷针的,避雷针是用在地面建筑物上的,其原理是将空中雷击产生的电流,通过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引向大地,就好像三项插头的“地线”概念,从而避免在城市的地面遭到雷击。
③与此同时,飞机外部结构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如果遇到雷击,飞机就是一个短路的路径,虽不会直接伤害机内人员,却很可能损坏飞机上的电子设备以及结构,对安全造成影响。
④由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无法接地,因此,飞机要做的是防雷,而不是避雷。
⑤具体而言,在每次飞行前,飞行员都要了解航路各段的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绕飞路线,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与强雷电做正面接触;在空中飞行时,飞行员也会通过气象雷达来观测航路上的天气状况,总之,面对雷电天气,对策就是一个字——躲。如果飞机还没起飞,当然就不去冒这个险了,至于到达航班,一般情况都会选择备降,还是那个字----躲。
⑥但在雷电天气以外,当飞机在云层中飞行,还会跟空气、云层摩擦产生电荷,而当电荷积存达到一定值,也有可能形成雷击,这时候就要用上安装在飞机主翼或尾翼尖端处的“静电释放器”,大家一般称为放电刷,其原理是,当雷电产生的电流通过飞机,又或是飞机因空气摩擦而带静电,电流就会瞬间通过放电刷释放到机身外,这样,在导体效应的作用下就不会形成高能量的电能聚集释放这一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乘客坐在客舱里是安全的,因为客舱跟机身外壳是绝缘的。
⑦放电刷也是飞机上的仪表电子设备的“保护伞”,通过随时放掉机身上流动的静电,避免飞机的通信导航受到电磁场干扰而影响飞行安全。一般现代民航客机上的放电刷都有10个以上,但也有很多小飞机是没有的,因为这些小飞机的体积小,机身上的静电很小,直接就由机身释放出去了.此外,飞机防雷还体现在飞机的重要设备都做了加固,比如油箱外壳的加固以及绝缘,而航电设备的位置也是经过精确评估测算出来的,目的在于即使飞机遭到雷击,造成的损伤也不会是致命的。
⑧但话又说回来,放电刷的释放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飞机被高能量的雷电击中,而放电刷又不能在瞬间将这股能量释放掉,就会产生电阻效应,很可能发生机体被击穿的危险,甚至造成恶性事故。所以说,飞行一定要做到慎之又慎,最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天气状况,及时绕开危险。                                 【南方周末】
小题1:请说说选文第④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2分)
答:                                                                         
小题2:如果你是飞行员,根据选文内容,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为避免雷击你要做的工作分别是:(3分)
飞行前:                                                                   
空中飞行时:                                                               
到达航班:                                                              
小题3: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就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说说它的作用。(3分)
答:                                                                    
小题4:选文最后一段“但话又说回来,放电刷的释放能力是有限的”这句话中,“有限”一词有怎样的含义,又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高铁时代”已到来》,完成后面问题。 
“高铁时代”已到来 (王瑞良)
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
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武汉一广州”动车纽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俗称“子弹头”),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⑨乘坐过高速列车的人会发现,乘坐时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的设计。如法国的一种新型列车精心设计了悬浮减震设备和低噪音空间设备。各个车厢宽敞、明亮,头等舱还有一个小“沙龙”,内有电话和现代音像设备。车门颜色也各不相同,一看便知该车厢属于何等级。美国的x2000型列车,每个座位都装有立体声耳机、计算机连线、瑞典梨木制作的餐盘和观看沿途田园风光的大型观景窗,车内还有会议室、传真机和娱乐设施等。乘这样的火车出行,真可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了。
⑩高速铁路的崛起,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其意义完全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问世媲美。
小题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是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客运专线。
B.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旨在减少废气排放,节约石油资源。
C.从武汉到广州,如果你坐在“和谐号”列车六号车厢,那么,你就是坐在动车车厢内。
D.为了防止高速列车行进在弯道时造成脱轨事故,在路轨的设计上采取了尽量提高 PQ值的技术措施。
小题2:第⑤至⑨自然段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别要求,其中⑦至⑨三段各介绍了哪一个方 面的要求?(3分)
小题3: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高速铁路“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高铁现已修到我们家乡,它将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至少答出两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