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小题(12分)“量天尺”①“光年”是天文学中一种长度计量单位。在太阳系之外的星际空间,恒星之间的距离,通常以几十、几百、几千光年为计。在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小题(12分) “量天尺” ①“光年”是天文学中一种长度计量单位。在太阳系之外的星际空间,恒星之间的距离,通常以几十、几百、几千光年为计。在银河系之外的星系际空间的距离,近则几百万光年、上千万光年,远则几亿、几十亿光年。人们不禁要问,如此辽阔的距离究竟是如何测量的? ②首先一定要搞明白“光度”和“亮度”这两个内涵不同的词。光度是发光体本身固有的发光本领。例如,一个100瓦的灯泡,它的光度就是100瓦。亮度则是观测者看上去的明亮程度,与发光体的距离有关。100瓦的灯泡,放在距离10米处,看上去很亮;若改放在距离100米处,看上去就暗多了。根据物理知识——亮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远了10倍,亮度暗了100倍。距离100米处的100瓦灯泡,看上去亮度只有1瓦。在知道这只灯泡的光度确系100瓦的前提下,再将它置于还能看得见的远处,只需测定它的亮度,就能依据“距离平方的反比”定则,准确推算出远处灯泡的距离。我们可以将已知光度的灯泡称为一个“标准烛光”。天文学家领悟到可以运用类似的“标准烛光”方法去测定天体之间的距离。然而,在茫茫宇宙中,能够成为“标准烛光”的天体是什么? ③现代天体物理学已知,宇宙中发射最强光度的单个天体是超新星爆发。早在30年代,已确认一个稳定的白矮星的质量上限是 1.4个太阳质量。因此得知,I型超新星的前身是个 1.4个太阳质量的白矮星。根据天文学中的质量-光度关系,知道了质量,也就准确地知道了光度。到20世纪末,又进一步得知,I型超新星中有一个次型Ia型,其光度的均匀性更好。这样,天文学家终于获得了新的“标准光源” ——Ia 型超新星,一款适合测量深空距离的“量天尺”。 小题1:第①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2:文章用什么方法让读者搞明白什么是“光度”和“亮度”的关系?(2分) 小题3:有人认为,下面句子的表述不够简洁,划线的词可以删去。你认为是否要删除?如必须要删除,应该怎样删除?(4分) 在知道这只灯泡的光度确系100瓦的前提下,再将它置于还能看得见的远处,只需测定它的亮度,就能依据“距离平方的反比”定则,准确推算出远处灯泡的距离。 小题4:Ia 型超新星为什么适合作为测量深空距离的“量天尺”?(4分) |
答案
小题1:承上启下。(2分) 小题1:举了一个100瓦的灯泡的光度和距离的关系来说明。(2分) 小题1:可以不删。“确系”强调100瓦数据要准确无误,“还能看得见的”准确说明放置的最远距离范围,“依据‘距离平方的反比’定则”,明确告诉读者推算的方法。如果必须要删除,可以将“确系”和“依据‘距离平方的反比’定则”删除,前者删除后并不影响表达的准确性,后者可以依据上文明确推测方法。(意思对即可得分。4分) 小题1:发出的光强度大(2分);光度的均匀性更好(2分)。(4分) 小题1:不是。这些材料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从结构上看文章采用了总分总形式,文章有一条感情线索。(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3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绿色建筑》,完成小题。(共8分) 绿色建筑 ①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该报告让我们看到了绿色建筑在未来5年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商机。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②绿色建筑首先要求采用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绿色建筑还要求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回归自然也是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③目前各具特色的绿色住宅产品已经进入市场,使得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一般说来,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与所在城市的发达程度成正比。但调查发现,生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消费者,在绿色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南方地区,气候炎热潮湿,西晒问题明显,而且阴霾天的比重逐年加大。这些地域性的因素也使得地处南方的人们对于绿色居住的需求更加迫切。 ④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成本。比如,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00元钱,公司援助2000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即使7000元完全由住户自己投入,3年内就可以收回成本。可见,广大居民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 (据有关资料整理) 小题1:结合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生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消费者”这些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2分) 小题2: 阅读第④段,这一段所举的例子说明了什么?(2分) 小题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判断材料中所说的小区是否为绿色建筑,并说明理由。(4分) 住在某小区的A女士:“这个小区可不错,背靠青山,小河环绕,鲜花绿草,喷泉水池,自然美观,环境宜人。另外,我们的生活没有污染,电磁炉、空调、热水器等电器齐全,方便干净。更主要的是,我们的生活用水好,是就地取材的地下水,没有水碱,跟矿泉水一样,可以随便用。我们这儿可真是绿色小区!” 同住这个小区里的一位老人闲聊时说:“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空气新鲜,在这里住着,还真是挺好。可是也有点遗憾,这小区建好了以后,附近的河水不如以前干净了,有些小鱼我再也钓不着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 题。(17分) ⑴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⑶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⑷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⑸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帷幕的一角而已。 小题1: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起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3)分 小题2: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中“所有这些”包括哪些? (4)分 小题3:“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一句的作用是:(3)分 小题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的特点。(3)分 小题5:如果化石上有裂开的缝隙,可以推断那个时期的特点是。(2)分 小题6:化石有什么作用?2分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燕子翩翩入云端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 )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 )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③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钞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④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三次,每次三至七枚。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因为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例如,美国的亚种仓燕,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在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隔断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⑤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⑥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⑦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燕子,但各地的燕子种类不尽相同。据统计,全世界共有75种之多的燕子。在古老的传说里,燕子被称为幸福鸟,人们把它们看作吉祥的象征。 小题1:根据文意,①②段括号中应填的的词语依次是( )(4分)小题2:根据本文的介绍,概括燕子的生活特性。(4分) ⑴ ⑵ ⑶ ⑷ 小题3: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小题4:“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这是因为( )(3分)A.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 | B.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 | C.它们要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隔断飞行中。 | D.在远距离的迁徙、不间隔断地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 小题5:第一段中的“之一”能否除掉?为什么?(3分) |
阅读《话说重阳》回答小题(6分)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小题1: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2分) 小题2: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2分) 小题3: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那么这其中寄托了老百姓哪些美好的愿望?(2分)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16分) 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一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一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一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寸巴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 小题1:请给"厄尔尼诺现象"下一个定义。(3分) 厄尔尼诺现象是 的气候现象 小题2:为什么世界海洋水域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3分)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3分) A.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远远大于大气密度。 B.在“海洋一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 C.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导致北半球气候的不稳定。 D海洋洋流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气候的形成。 小题4:科学家是如何利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变化的?(4分) (1)将浮标固定在指定海域;(2) ;(3)至2000米深处,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4) ;(5)发送完毕,重新下潜。 小题5:“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此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