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你也许欣赏过歌唱家动人的歌声,也很熟悉小鸟的鸣叫。可是,你没听到过植物的歌声吧!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仪器,把它的电极连接到植物叶子的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你也许欣赏过歌唱家动人的歌声,也很熟悉小鸟的鸣叫。可是,你没听到过植物的歌声吧!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仪器,把它的电极连接到植物叶子的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你也许欣赏过歌唱家动人的歌声,也很熟悉小鸟的鸣叫。可是,你没听到过植物的歌声吧!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仪器,把它的电极连接到植物叶子的两侧,就能收录到植物的奇妙歌声。有趣的是,植物的种类不同,它的歌声也不同。比如,在豆科植物里,有的歌声像吹口哨,有的像伤心地哭泣。而歌声最嘹亮的,要算茄科植物中美丽的西红柿了。科学家们发现,当植物受到阳光照射、雨露滋润时,歌声最优美。而当它们正在歌唱的时候,若有人走近,歌声马上就停止了。植物不但爱唱歌,还爱听音乐,爱跳舞呢。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就有一种树非常喜欢音乐。当人们在它身边播放音乐时,它的树身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动、翩翩起舞。音乐一停,舞蹈也立刻停止。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优美的音乐不仅对人有益处,对植物也很有益处呢!法国的一位园艺家,让一棵正在生长的西红柿每天“听”三个小时音乐,结果,这棵西红柿的果实竟长到三四斤重,成了有名的“西红柿王”。
  科学家们认为,植物之所以喜欢音乐,主要是因为音乐的声波,特别是超声波(每秒振动三万次以上的声波)是一种能量,可以使植物细胞膜透性增大,促进生长。
  今天,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已经把超声波技术应用在农业上。它帮助植物加速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我国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对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进行超声波处理实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用超声波处理棉花种子,它们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都比不处理的高得多。法国一家科学研究中心,专门设立了一个超声波园艺实验场,科研人员利用超声波培植蔬菜。这样,蔬菜就更加鲜嫩可口,同时可提高产量二至三倍。超声波在美国、法国、德国已被应用于花卉的生产。经过超声波处理的花卉,花朵大,色彩艳丽,而且开花期较长。
  植物发出歌声与欣赏音乐的奥秘,人类今天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1.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原文回答植物为什么喜欢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超声波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物发出歌声与欣赏音乐的奥秘。
2.因为音乐的声波,特别是超声波,是一种能量,可使植物细胞膜透性增大,促进生长。
3.可以帮助植物的快速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4.举例子。可使读者鲜明地了解植物发出歌声和欣赏音乐的奥秘,增强文章趣味性。
5.让读者了解植物发出歌声和欣赏音乐的奥秘,激发读者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6.指出说明对象,增强读者阅读兴趣。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从开发右脑到全脑革命   
  ①人脑的构造主要由左右两个半脑组成。左脑主要负责语言的、逻辑的、分析性的思维和意义记忆,而右脑则擅长于直观的、空间的、艺术性的、形象的思维与行为。实际上,右脑的信息储存量为左脑的10万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右脑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对左脑开发过度,而对右脑却长期闲置。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推动科学进步,今天该是唤醒沉睡的右脑,大力发展形象思维的时候了。
  ②开发右脑的关键在于恢复和发展与我们久违的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形象记忆能力的训练,可以采用两种图形思维记忆法。一种是图像记忆法: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如鲜花、台灯等,每个实物只看一眼,然后闭上双眼,在大脑中重现自己刚刚观察过的实物。而后,睁开眼睛将想像中的图像同眼前的实物对比一下,接着再闭上眼睛对脑海中的图像做一些调整和修改。经过重复,直至头脑中的图像与实物完全一致。另一种是图像转换法,也就是将各类事物转化成相关的图像。例如,听到雄壮的国歌声,可在头脑中想像五星国旗正在冉冉升起;学习英语单词时,看到“eye”(看到)可想像眼睛在鼻子两侧。
  ③在形象思维得以恢复后,我们就可以做左右脑互动的练习,也就是全脑练习。全脑练习可采用阅读想像法。其步骤为:(1)精读需要记忆的材料,理解透彻。(2)找出各段落的关键词。关键词是浓缩了该段落关键概念的词汇,有很强的提示性,可“粘住”相关词语。(3)根据文字,运用想像力,再现各段语言揭示的图像,挖掘出阅读材料中的意境,通过图像意境帮助记记。(4)将头脑中各段文字与画面反复切换,直至熟练。
  ④全脑训练来日方长,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1.开发右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键词是浓缩了该段落关键概念的词汇,有很强的提示性,可“粘住”相关词语。试找出第②段加粗的句子的两个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要说明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恢复和发展我们的形象思维与形象记忆,关键在于开发右脑。
B.右脑擅长于语言的、逻辑的、分析性的思维和意义记忆,左脑则主要负责直观的、空间的、艺术性的、形象的思维与行为。
C.全脑练习可以采用阅读想像法,通过四个步骤的训练,达到左右脑互动练习的效果。
D.第④段“来日方长”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将来的日子还很长,事情还大有可为。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1)高科技跑鞋是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新一代跑鞋。它们采用各种特殊的材料,重量轻,避震效果好。同时,它们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此外,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利用鞋跟中央位置的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产生反弹力,使运动员轻松省力。穿上它们,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2)早在1991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刘易斯以9秒86的成绩打破当时的百米世界纪录,他脚上的跑鞋轰动了全世界:那双鞋只有115克!它采用轻盈而坚固的陶瓷作为鞋钉材料,陶瓷耐磨并且钉子附近无需任何附粘物,这使鞋的重量得以减轻20克。
  (3)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百米女飞人玛丽安·琼斯的水晶鞋一露面就吸引了全世界运动员的目光。这双跑鞋由极其特殊的透明塑料制成,它总重量只有99克,是有史以来最轻的运动鞋。设计师大胆启用了无后跟设计,“水晶鞋”穿到琼斯的脚上可谓天衣无缝,鞋子几乎成为琼斯双脚的一部分。
  (4)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道黄色闪电刺破雅典奥运会的红色跑道,年轻的中国选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横空出世,跑出12秒91的惊人成绩。刘翔也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红色魔鞋”。“红色魔鞋”是刘翔的赞助公司为他参加2004雅典奥运会特别制作的。它是目前为止该公司生产的最轻的一双钉鞋,这双鞋用皮革制成,鞋帮采用了特殊的穿孔设计,足尖处运用了锁定系统。在它绚丽的鞋底里面更是藏着许多高科技秘密:鞋底柔韧的尼龙承拖盘、链接式前掌为运动中的转动提供保护;5根可拆卸式鞋钉,提供更强的抓地力……这双鞋使刘翔的技能得到了最好的发挥。(作者:王芳选自《百科知识》2008年第3期,有删改)
1.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段画线句中的“目前为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科技跑鞋一般要具有哪些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中加粗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撒哈拉的变迁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本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成沙漠。
  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第1段末尾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2.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     )——(     )——(     )——沙漠
3.第4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分析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
(1)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②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蒲黄、蒲草,是制造人造棉和纸张的原料。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③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④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田鼠以及环颈雉〔环颈雉〕也称野鸡、雉鸡,主要分布在亚洲,原产于我国。19世纪初,欧美引进,数量剧增,已成为当地主要狩猎资源。所发现。
  ⑤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⑥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像,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1.概括第④段的内容正确的是(     )
A.写春雁每天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
B.写春雁觅食前后的鸣叫。
C.写春雁一天从早到晚的生活情景。
D.写春雁所吃的玉米粒来之不易。
2.第①段中提到“威斯康星的法规”,这一法规指什么?请根据文义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到“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那么,秋天大雁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去玉米地?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因为在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单调枯燥的数字”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数字为什么能“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