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电磁波是否对人体有害  ①电磁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它对人体到底有害无害?手机普及、3G上马以后,人们对这一问题正在倾注越来越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电磁波是否对人体有害  ①电磁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它对人体到底有害无害?手机普及、3G上马以后,人们对这一问题正在倾注越来越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电磁波是否对人体有害
  ①电磁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它对人体到底有害无害?手机普及、3G上马以后,人们对这一问题正在倾注越来越多的关注热情。
  ②要知道,可见光本身就是某种类型电磁波的构成体。其实所有的人,都沐浴在复杂的电磁波之中。恒星产生电波,我们人的身体也会产生非常微弱的电波。所有运转的电器都在发射电磁波。因此,即使你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家中也没有无线网络,也并不能意味着你就和电磁波无缘,你照样无时无刻不沐浴在电磁波的环境中。
  ③电磁波世界,无所不有。有长波、短波,有高能波、低能波,有强波、微波,有可见的、不可见的,而看不见的电磁波要远远多于可见波。各家广播电台使用的都是巨大的波长,波长的单位以千米计。稍微短一些的波长计量单位是米,立体声无线电广播、飞机上转播的广播节目使用的是这一类波长。再短一些的波长,就在电视、手机、雷达和微波炉上使用。更短一些的就是红外线,然后就会碰到光的世界里占极少部分的可见电磁波。比这些更短的就是紫外线,有X射线、伽马射线。波长越短,波荷载的能量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紫外线、X射线以及伽马射线很危险。它们可以相互作用,摧毁物质。
  ④事实上,我们使用的电磁波波长要比光线的波长长得多,所以,从理论上讲,我们使用的电磁波危险程度很低。但所谓电磁波危险不危险,其实全在于你与它的距离远近,以及它的强度大小。
  ⑤不过分靠近电磁波有益于健康,距离多远才合适,取决于电磁波传播的强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电动刮胡刀和手机哪一个对人体更不利,其实就很难说。一个电动刮胡刀刮脸时产生的电磁波强度要比手机大得多,不过,你一天顶多刮一次或者两次胡子,所以影响不大。手机到底有无危害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但是,电信健康专家通常都建议人们,打电话时不要老把手机挂在耳朵上,手机和身体保持距离最重要,可能的话最好配备一个耳机。
1.请按照波长对人的危害由大到小排列下列事物,并将相应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立体声无线电广播 ②广播电台 ③微波炉 ④红外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④段加着重号的“都”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④③①②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电磁波的种类,以及看不见的电磁波无处不在。
3.不能删去。“都”是所有的意思,去掉后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删去。(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师传统心甘情愿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志愿人员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项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项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项的平房,既表现了偷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项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选自陕西旅游网)
1、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____________,俯视呈___________,整个大院显得____________。
2、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这座三晋句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文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核辐射,如何有效防护
  ①最近发生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震惊全世界。那么,核泄漏对人有何影响?如何防护?
  ②放射性物质是指能自然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一般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如钚、铀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只有较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在同样剂量放射线作用下,胎儿危害最大,其次是儿童,再次是成人。【A】人体对放射线最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免疫、生殖器官和胃肠道等。
  ③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外周血细胞下降、感染、贫血和出血等表现;免疫功能低下,易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性功能低下,甚至不孕、不育等。【B】
  ④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除产生急性损伤效应外,还可能引起远期效应: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骨髓中白细胞可呈成熟障碍甚至再生低下。骨髓和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可引发白血病和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皮肤癌、恶性淋巴瘤等;可加速老化,毛发脱色或变白,皮肤弹性减弱;可能缩短寿命;可发生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C】
  ⑤核泄漏早期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有:(1)隐蔽:在放射性污染物到达以前躲在室内,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砖、土坯、沙袋将窗户加以屏蔽。(2)尽可能快速撤离:撤离的人群应是受照剂量较高、可能发生确定性损伤效应的较小人群。(3)必要的药物防护: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化钾片。
  ⑥核泄漏中期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有:(1)搬迁:即将人群从污染区迁移出去。(2)控制人员进入污染区。(3)控制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如必须食用沾染食物时,可用水洗或去掉被沾染的表层、削去果皮的方法去除蔬菜和水果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物。(4)洗消建筑物、道路及工作场所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可进行清扫、水洗、覆盖或刮去表层等。
  ⑦核泄漏时个人防护措施有:(1)呼吸防护:可用防尘口罩,也可用手帕、纸巾、餐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如果将口罩或其他防护材料浸湿,其防护放射性物质效果更佳。(2)体表防护:可用任何着装用品如帽、头巾、雨衣、手套和靴等,并可翻起衣领、围上围巾、扎紧袖口和裤脚等方法,可减少体表放射性物质的沾染。(3)洗消以除放射性物质沾染:皮肤除沾染的最好方法是淋浴,在没有淋浴的情况下,可用水洗身体裸露部位,如脸、手、颈部等,特别应注意有油泥的部位以及耳、鼻、眼周围,应进行彻底擦洗。(4)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有异常放射性物质或上述不适症状,应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是________说明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选出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
A.放射性物质是指能自然向外辐射射线,发出能量的物质。
B.人体对放射线最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免疫、生殖器官和脑部等。
C.隐蔽、尽可能快速撤离、必要的药物防护是核泄漏早期采取的主要防护措施。
D.核泄漏早期,要将受照人群从污染区迁移出去。
3.句子“胎儿受照射后主要危害有:胎儿死亡率增加、器官形成障碍,出现死胎或畸形发育;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出现小头畸形、智力发育不全、生长发育迟缓和畸形儿几率增多等。”是从原文中摘取出来的,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判断该句放在(【A】、【B】、【C】)________处最合适。
4.选文的语言体现了说明文的特色,请举出一例,并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多次出现问题,加之自然灾害频发,致使有些人陷入恐慌。生活要幸福安康,安全防患意识不可缺。请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当你面对隐患或灾难时将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护措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超级病菌来了?
  ①2010年,随着对“百毒不侵”的超级病菌的诸多报道,疾病将终结人类的流言开始散播开来。
  ②超级病茵其实并不是一种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病茵的名单将越来越长。
  ③2010年,研究者发现携有一种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耐药性。这种基因能够在大多数细菌的DNA线粒体内存活,从而使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因这种细菌最初是在前往印度新德里进行医疗旅行的整容者和外科手术者身上发现的,又被西方媒体称为新德里细菌。
  ④抗生素出现之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几乎提升了一倍。但是很快,人们开始滥用抗生素,病菌则通过基因突变的方式有了耐药性,以延续自己物种的生存。而服用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后果,就是会让一些病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直到最后有一种病菌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超级病菌就诞生了。
  ⑤而所谓超级病菌,它的耐药性强,但致病性却一般。发现NDM-1基因的加的夫大学托尔曼博士曾对媒体表示,以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例,我们所有人的体内都有大肠杆菌,有近半数的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氏菌,但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这并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即使这些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携带了NDM-1基因的超级病菌。(节选自《读者》2011年第2期,有改动)
1.通读全文,概括出超级病菌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④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超级病菌是怎样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自然段中“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一句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美酒不要加咖啡
云无心
  ①对于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邓丽君大概是一个永恒的传说。她的许多歌曲都曾经唱遍大街小巷,比如那首《美酒加咖啡》:“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我并没有醉……”
  ②不管是邓丽君还是这首歌的作者,大概都不会想到这首歌居然描述了一个科学事实:当把酒和咖啡一起喝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喝了“一杯又一杯”,却还是感觉“我并没有醉”。最近,美国疾控中心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却对“美酒加咖啡”的喝法亮出了红牌。
  ③在美国,酗酒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每年因饮酒导致的死亡接近8万起。而在青年人中,把运动饮料与酒精饮料混合喝是一种时髦,而运动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糖以及其他成分。2009年佛罗里达大学公布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运动饮料与酒精饮料混合喝的人,醉酒的发生率是单纯喝酒时的3倍,酒后驾车却是单纯喝酒时的4倍。而酒精导致的其他不良反应也大大增加。
  ④为什么咖啡因会让人更容易喝醉呢?美国疾控中心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提供的解释是:在人们喝酒的时候,会根据一些主观感觉来判断自己已经喝下的酒量,但是咖啡因会屏蔽掉这种感知能力,所以喝酒者会不知不觉喝下更多,于是“一杯又一杯”了。但是,咖啡因不会帮助体内酒精代谢,所以它只是欺骗你喝下更多,而不帮助解决喝下之后产生的问题。
  ⑤除了这种时髦的“混喝”外,还有许多厂家生产加了咖啡因的酒精饮料,含有5%~12%的酒精,以及相当含量的咖啡因。一般而言,厂家不会标出咖啡因的含量。这种饮料投入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在年轻人中备受追捧。从2002年到2008年,市场占有率排在前两位的品牌销售量增加了67倍,达到了8000多万升。而且前市场上大约有30个厂家生产此类产品。
  ⑥基于美国疾控中心公告中提到的原因,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为有必要对这类饮料的安全性进行严肃审查。2010年11月13日,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向生产这类饮料的公司发出公开信,说将会对这类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
  ⑦但从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来说,酒精是传统饮料,而咖啡因是一种“植物精华”,再加上深受群众欢迎,美国疾控中心的报告大概会受到公告的质疑。
  ⑧4天之后,四家生产这类饮料的公司成了“出头鸟”。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向他们发出了警告,正式指出它们加到酒精饮料中的咖啡因是“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要求他们在15天之内报告处理措施,否则就将通过法庭勒令他们停止销售。(选自《读者》2011年第1期,有改动)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⑤段加粗词“一般”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美味”的诱惑,请举一例,并就此例向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应对海洋石油污染
  2010年4月20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近海的一座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平台随后沉入墨西哥湾,其底部油井漏油不止,造成大面积原油污染。这场持续性石油泄漏,初步估计有4亿多升石油漏入海中。2010年7月16日,我国大连新港附近一条输油管道起火爆炸,造成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千米的海面被原油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一旦发生,如能采取有效措施,损失就会小得多。一般来说,处理海洋石油污染,先要用“拦油栅”将浮油阻隔起来,防止其扩散和漂流。然后,用各种物理方法把阻隔起来的石油尽量回收。对于剩下无法回收的部分再用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处理。
  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探索,现已初步解决了一些课题。希腊科学家1996年开始研究的清除海上石油污染新技术,现在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在发生海洋油污事故后,清污船向污染海域喷洒珠状磁性化学物质。每颗珠状物质能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6倍的石油或汽油,并可以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飘浮在海面。这时,清污船便可轻而易举地用网将其捞起。由于使用的清污材料是磁性物质颗粒,对海洋环境和水质均没有影响,从而为清除海洋石油和汽油污染开辟了新途径。
  在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过程中,解决油水合一的问题最为关键。近年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对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研究和技术创新。
  德国一个科研小组,日前破译了一种能吞噬石油的单细胞细菌的基因,利用这种细菌可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这种细菌在没有油污的情况下虽能生存但不繁殖,一旦碰到油污,这种细菌就会急剧繁殖,快速吞噬油污。破译了这种单细胞细菌基因之后,有望在人工环境下让这种细菌繁殖,并把它们投放到海洋有石油污染的地方来清除污染。
  此外,俄罗斯研究人员尝试用农作物废料清污;比利时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利用液滴包裹石油的方法。虽然这些新方法目前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受到启罚和鼓舞。(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8月下,有删除)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理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有哪三种方法?第5段介绍的“细菌吞噬石油”属于哪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在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过程中,解决油水合一的问题最为关键。”一句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