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尽管“消费”拉动“需求”是商业社会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我还是认为,消费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为什么要提倡节约?因为还不

现代文阅读尽管“消费”拉动“需求”是商业社会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我还是认为,消费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为什么要提倡节约?因为还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现代文阅读
尽管“消费”拉动“需求”是商业社会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我还是认为,消费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
为什么要提倡节约?因为还不够富有吗?因为落后和短缺吗?这些并不是全部的理由。其实,节约不是贫穷时的捉襟见肘,也不是短缺时的窘迫与无奈。从字面讲,节约是指节制和约束,显然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主动的追求。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节约是对物欲而言的。人们所需求的物质,从本质上说,无非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一是凝结于其中的人的劳动。所以节制物欲,就是对自然的珍惜,也是对别人劳动和生命的的尊重。这难道不是一种高风亮节,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操吗?
“勤俭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过去许多殷实人家门前常见的楹联——俭,就是节约,以“勤俭”二字示人,是对家风的讽劝,也是道德的标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贤雅士之所以归隐南山,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条件享受荣华,而是他们把简朴的生活方式看作是值得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高尚的人们总是以简朴而更增添了人格的魅力。当年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除了别的原因,延安窑洞的简朴,解放军官兵的土布军装,也许更加增加了老百姓的亲和力和信任感。这一点,大概蒋介石至死也没有弄明白。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节约和简朴也是有识之士信奉的一种生活哲学。拥有亿万资产的香港大富李嘉诚,据说至今住的仍是30多年以前购置的一所旧房子,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旧式西装,戴的是廉价电子手表。他说:“我觉得简单的生活更令人愉快。”
节约是一种境界,奢侈是另一种境界。最典型的大概要算《世说新语》记载的西晋武帝时石崇与王恺争豪的故事。石崇曾出任荆州刺史,生活非常奢侈。王恺是皇帝内戚。两个人都是武帝时富可敌国的豪强。石崇故意用铁如意打碎王恺价值连城的珊瑚树,再赔偿以示其富有。更有甚者他们夸富夸到以***人为能事的地步,到了泯灭人性的程度!这些豪强当时是何等的骄横,他们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留给后人的道德形象又是何等的丑陋和恶心!
节约是一种时代精神。节约象征着健康向上,奢侈则意味着没落。如石崇和王恺,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作为开国皇帝的晋武帝司马炎,早期也曾“矫以仁俭”。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他的身边出现王恺、石崇之辈也就不足为怪。                 (选自《光明网·光明观察》,有删改。作者马德)
小题1:这篇文章中,作者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从文中看,“要提倡节约”的理由有哪几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列举的许多事例,陶渊明、李嘉诚的例子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生活观?相对于陶渊明、李嘉诚的实例,石崇和王恺的事例在论证上角度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

小题1: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选文原题为“节约应当成为时代精神”)。
小题2:生活还不够富有和物质短缺;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要珍惜自然资源和尊重别人的劳动和生命。
小题3:陶渊明追求简朴的生活方式;李嘉诚信奉节约和简朴的生活哲学。从反面角度,与节约这种境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节约是一种时代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章开篇“我还是认为”,即提出来了观点:“消费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开篇即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发表的主要观点,可从标题或开头段或结尾段的文字中寻找,如果作者没有明确的提出论点,那就根据文意自己概括。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各段开头中心句来综合概括,即作者发表的分论点,也就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
点评:本题不难,找到各段中心句即可理解本问题。议论文中,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分几层所提出的分观点,即是道理论据。
小题3:
试题分析:了解所举事例的内容,分析它们与论点的关系,从反正论证的角度来说明。
点评:本题不难,事例内容明确,正反论证也是议论文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学生易于理解。举例论证,是论说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议论文中也叫“摆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摆出事实或说理叫“正反论证”。
举一反三
阅读《论毅力》一文。
论毅力
①普天之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推究他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回答是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反之则是失败。
②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出现的。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大有小,但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意志和能力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的话也就越难。不是极其坚强的人,是很难达到成功的终点的。
③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就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特别宠爱他;又认为自己总是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幸运”,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拿驾船来做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行走一千里的路程,其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渡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因此也就始终不能到达彼岸了。
④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说:“有为者,譬若掘并,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小题1:选文第②段为什么要一一罗列意志能力“薄弱的”、“较弱的”、“稍强的”、“又坚强些的”这四种人的表现?(2分)
小题2:选文第③段“拿驾船来做比方”,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文章结尾说“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联系全文,说说成败的规律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林书豪的梦想可以复制
①林书豪是谁?
②如果十几天之前问这个问题,除了篮球迷恐怕没几个人知道。而如今,这个刚刚加入 NBA两年、拿着最低工资的“临时工”,却带领状态低迷的纽约尼克斯队连创佳绩,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成了风靡一时的明星,而他的华裔身份,更让其在海峡两岸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③有人说,林书豪的成功,为华裔乃至亚洲人正名,表明除了姚明这样的大个子,普通黄种人也可以在强手如云的篮球世界取得一席之地。
④有人说,林书豪的成功,更多得益于他是一个美国人。的确,他的中文不流利,他的怀才不遇、备遭歧视、抓住机遇、一飞冲天的个人经历,都太像传统美国英雄主义电影里的情节。
⑤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如果我们超出国籍、族裔的视野,放下这些外部环境的争论,去细细探求林书豪的成功之路,就会发现,出身也好、国籍也好,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⑥他的成功,首先得益于自身的努力。娴熟的运球,精准的投篮,都来自极端刻苦的训练。即便是在联赛停摆、饭碗无着之时,他的训练也没有中断。而来大陆做活动时,他问得最多的是能否解决训练场所、条件如何、离宾馆多远…… 当那些与他同样的角色沉溺于迷茫、焦躁、抱怨、无所事事的时候,林书豪每天都在信心十足的训练体能,聚精会神的“阅读比赛”。天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奋,一切自然无从谈起。
⑦个人的成长,与家庭也有莫大的关系。林书豪的成功,还得益于家庭的宽容和开明。与一般家长不同,林书豪的父母支持他的兴趣爱好,允许他做自己最愿意做的事。正是有了这样的空间,才使他在遭遇逆境时少有来自家庭和亲友的压力,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
⑧对,还有梦想。尽管两年多来他一直不被业内人士看好,只能成为二线队员,甚至还数次降级,两度被开,可他依旧初衷不改,不言放弃。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你喜欢什么,都要努力去做、做到最好,不一定只是篮球。而且你要去追逐梦想,不要别人告诉你能或者不能”。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也许我们不能复制林书豪的成功,但是他的努力、他的梦想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如果说林书豪能够吸引华人的关注是与其身份有关的话,那么为数众多的非华裔也对其疯狂追捧,则是从他身上看到了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可能性。这是一种超越国籍、族裔的朴素情感和价值认同。
⑨而对于当下的中国,林书豪的成功则更显意味深长:它不应仅仅是篮球界的狂欢,而更应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镜鉴——如何能够让年轻人更加自由和快乐地成长,又如何能够让他们坚持梦想,通过自身努力在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思考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庞自立。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先通过设问引出林书豪,然后通过他人的评价引出有关林书豪成功原因的论题。
B.第⑥段运用对比论证法将林书豪与反面事例作对比,突出了林书豪的成功源于家庭。
C.第⑧段引用了林书豪的话,更令人信服,有力地论证了追逐梦想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D.第⑨段强调了林书豪的成功在更大范围内的启示和影响,也深化了本文的现实意义。
小题2:下图是林书豪和姚明的合影,看了这张照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想。(3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感恩是一种觉悟
感恩是什么?有人说,感恩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快乐心境,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感恩更是一种内心的觉悟。从拆字的角度看,“觉悟”不正是“发现我心”吗?那么也可以这样理解::感恩之人必是关注自我内心的人,关注自己良心,灵魂居所的人!
如今,人们的财富在增多,但满足感却在减少;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沟通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原因也许有许多,但起根本作用的当是“人心”出了问题。诚如于丹所言: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一个人的视力要具备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向内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而现代人更多的是将眼光投向周围的乍富阶层,投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记得一位智者曾说过,一个人的快乐与否,不是取决于他得到了多少,而是取决于他计较了多少。没有感恩的心态,就会对社会、对周边的人,对自己的家庭计较多,苛责多,抱怨多。不计较,是感恩之心的启蒙。不计较,才会留意生活的恩赐,才会以感恩之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一切,也才会知足常乐。计较太多,是因为***太多。明末清初有一个叫钱德苍的人写了一本奇书《解人颐》,里面有一首打油诗把人的***的扩展描绘得淋漓尽致:“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便想登仙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这首打油诗即便今天读来,仍然能起到喻人警世的作用。
曾记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每个人都像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给生命留一间暗室,常常走进去才能出好的作品。是啊,在繁忙生活的间隙,我们也要常常走进灵魂的暗室,关注一下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让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美好常在心中回响。如此,你将拥有一段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小题1:作者在文中表明了什么观点?(2分)
                                                                               
小题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
                                                                             
小题3:作者引用《解人颐》中的一首打油诗意在证明什么?(2分)
                                                                             
小题4:如何理解“不计较,是感恩之心的启蒙”这一句话的内涵?(2分)
                                                                             
小题5:自选角度评点文中引用村上春树的话。(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学为“中国梦”助力 何建明
(1)曾几时,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吹暖了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而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春风吹拂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腑。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更加心潮澎湃。毫无疑问,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2)文学作为文化繁荣和提升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一环,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与经济、科技、民主、法治等一样,很直接。正如***同志所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文学能够为我们的人民提供干工作、干事业的激情与情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学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多地表现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体现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伟大创造,以文学的力量为13亿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3)文学因此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功能。主流意识并不是一种脱离群众、冠冕堂皇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与国家和人民同进步的价值观念。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所在、意志所向,对于文学来说,就需要作家的创造有主流意识,反映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进行伟大创造的精神。对于文学写作而言,无论是赞扬真善美,还是针砭假恶丑,都是增强主流意识,发挥文学正能量的体现。文学有其独特社会功能,一部好的书能够影响一代人,而一部坏的或不健康的作品,也能抵消许多正能量。因此,凡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国作家,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惜我们的真情与真力。
(4)文学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形式,提高审美的评判价值。无论是表现社会和国家的题材,还是反映个体情感和生活的题材,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散文,只要能给读者以共鸣、激励向上,就是发挥了作品的应有能量。文学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社会影响力。除了小说,诗歌和报告文学、散文、影视等也都是表现正能量的极好艺术形式。除了重视图书这一传统载体外,还应当关注电子数字、网络平台的影响力,重视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电影、戏剧后的二次影响力。只有全方位、综合性地运用文学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功效。
(5)文学因此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气神。时下,相当多的作品浅薄、粗俗、水分多,这与作家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不够有直接关系。文学创作不是一般性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精神行为,作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水平和对社会的感悟能力。***同志说:“国家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本领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作家们需要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大的清理和更新,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土壤中挖掘和吸取营养,认认真真写作,而非随心所欲地码字。文学要出精品,出人民满意的作品,就需要作家动真情出真力,方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13年03月07日09版《人民日报》)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阅读选文第(2)段,回答问题。(4分)
(1)解释文中加点词“正能量”表达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文学为什么能够助力“中国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选文第(5)段,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通读全文,概括出文学助力“中国梦”的途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敬业与精业》。(10分)
①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敬业精神不仅是通向职场的“绿卡”,更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涵。
②马马虎虎不能强国富民。早在20世纪早期,鲁迅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四亿人生着一种病,那名称就是马马虎虎,不医好这个病,是不能救中国的。胡适先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传》,批评当时的国人缺少认真的精神。有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没有敬业的精神,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更关系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
③没有敬业精神建不成现代化。懒懒散散,工作就没有效率;粗枝大叶,容易造成失误、留下隐患。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背后,麻痹大意、失职渎职是重要的原因。
④敬业不易,精业更难。梅兰芳在舞台上顾盼生辉、流光溢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眼神活起来,眼睛近视的他每天早晨放飞鸽子,极目苍穹,苦练眼功。邓亚萍打球快速凶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增强手腕的力量,身材娇小的她曾用铁拍子练球。成功没有捷径,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⑤在职场上,既敬业又精业的人永远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既不敬业又不精业的人,常常成为被淘汰的“处理品”。同样,在国际舞台上,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既勤勤恳恳又有创新能力,就能引领科技、创造品牌,走在时代的前沿;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就很难拿出有品质、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产品,落伍是早晚的事。
⑥不断强大的国家、民族,无不有着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这个以实力说话的时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今天,只有秉承敬业、精业的精神,才能迎接挑战、后来居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小题1:选文的标题为“敬业与精业”,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小题2:选文①~③段是如何论证“敬业不易,精业更难”的?(4分)
                                                                          
                                                                          
小题3:仿照第七小节的画线句子,给文章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