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20分)优秀第一,成功第二   周国平优秀第一,成功第二 ——摘自一次讲座 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20分)优秀第一,成功第二   周国平优秀第一,成功第二 ——摘自一次讲座 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20分)
优秀第一,成功第二   周国平
优秀第一,成功第二 ——摘自一次讲座 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不妨把它当作优秀的副产品。现在的情况正相反,人们都太看重成功,不是第一目标,几乎是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可是,我敢断定,没有优秀,所谓的成功一定是渺小的,非常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成功。 我说的优秀,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要让老天赋予你的各种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智、情、德全面发展,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这样你就是一个在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同时你也就有了享受人生主要的、高级的幸福的能力。 为什么要把优秀放在第一位,把成功放在第二位呢? 首先,优秀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成功却不然。我们说的成功,一般是指外在的成功,就是你在社会上是否得到承认,承认的程度有多高,最后无非落实为名利二字,外在的成功是用名利来衡量的。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外部的因素,包括环境、人际关系、机遇等等,自己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人把自己不能支配的事情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我觉得特别傻,而且很痛苦,也许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荀子说得好:君子敬其在己者,不慕其在天者。你自己能支配的事情你要好好努力,由老天决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瞎想了。尽你所能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把你身   ①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不妨把它当作优秀的副产品。现实的情况正相反,人们都太看重成功,不是第一目标,几乎是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可是,我敢断定,没有优秀,所谓的成功一定是渺小的,非常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成功。
②我说的优秀,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要让老天赋予你的各种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智、情、德全面发展,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这样你就是一个在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同时你也就有了享受人生主要的、高级的幸福的能力。
③为什么要把优秀放在第一位,把成功放在第二位呢?
④首先,优秀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成功却不然。我们说的成功,一般是指外在的成功,就是你在社会上是否得到承认,承认的程度有多高,最后无非落实为名利二字,外在的成功是用名利来衡量的。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外部的因素,包括环境、人际关系、机遇等等,自己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人把自己不能支配的事情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我觉得特别傻,而且很痛苦,也许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荀子说得好:君子敬其在己者,不慕其在天者。你自己能支配的事情你要好好努力,由老天决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瞎想了。尽你所能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把你身上的人性禀赋发展得好一些,这是你能够做主的,你把功夫下在这里就行了。至于优秀了怎么样,有没有机会让你的优秀得到展现,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最多适当留心就可以了。这样来定位,你的心态就会非常好。你把外在的成功看作副产品,在那上面没花多少力气,那么,这些名啊利啊,如果你得到了,当然很好,对于你是意外的收获,你比那些孜孜以求才得到的人快乐多了。如果没有得到呢,也没什么,反正你在那上面没花力气,种瓜得瓜,不种就没得,很公平嘛。
⑤其次,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而在社会的意义上并不成功,我认为你的人生仍然是充满意义的,在人性完善、自我实现的意义上你是成功的。在历史上,有相当一些优秀的人,比如有些创作了伟大作品的艺术家、作家,生前很不成功,他们的名声是死后才到来的。他们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度过了创造的一生,和那些一时走红的名利之徒相比,谁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成功?一个不求优秀的人,一个心智平庸的人,如果他又把外在的成功看得很重,就只能是靠庸俗的手段。最后,他即使得到了一点所谓的成功,当个小官呀,发点小财呀,在素质类似的一伙人中比较吃得开呀,在那里沾沾自喜,可是你站在上面俯看他一眼,他真是个可怜虫,他的人生毫无价值,他的人生是失败的。
⑥最后,我相信,在开放社会里,一个优秀的人迟早有机会获得成功的,而且一旦得到,就是真正的成功,是社会承认、自己内心也认可的成功,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统一。当然,开放社会是一个前提,在封闭社会里就不行。比如改革开放前,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单位里,命运由长官意志决定,上司不喜欢你,你再优秀也白搭,怀才不遇、抱恨终身的人多了去了。今天这个时代仍有种种毛病,但是和以前比,毕竟开放得多了,优秀者获得成功的机会多得多了,这一点无人能够否认。
(选自“新浪博客”,有改动。)
小题1:⑴作者在第①段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⑵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观点?(4分)
小题2:阅读第④⑥段,说说作者认为什么是“外在的成功”?什么是“真正的成功”?(4分)
答:外在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                                                                  
小题3: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你把外在的成功看作副产品,在那上面没花多少力气。
(2)他即使得到了一点所谓的成功,当个小官呀,发点小财呀,在素质类似的一伙人中比较吃得开呀,在那里沾沾自喜。
小题4:文章在第⑤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作用是:
                                                                      (4分)
小题5:据有关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84%的中国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因而产生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读完此文,你会怎样劝谏他们?(4分)
答案

小题1:⑴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如答成“优秀第一,成功第二”得1分);⑵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太看重成功,把它看成是第一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所以提出。
小题2:(4分)外在的成功:指在社会上能够得到他人承认,从而获得的名利;
真正的成功:指不但得到社会承认,自己内心也认可,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相统一的人生价值。
小题3:4分)(1)(2分)副产品: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外在的成功”比作“副产品”,形象生动的阐释了在人生目标中,“外在的成功”(名利)并不是最重要的,它比不上“优秀”的价值的道理,形象生动。(从“语言的幽默”角度答,也可)
(2)(2分)所谓:不是真正的,有不承认意味。表明了这儿的当个小官,发点小财等不是本文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成功,本文所说的成功是指“社会承认、自己内心也认可的,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统一的”,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小题4:(4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分),具体有力的论述了“如果一个人真正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而在社会的意义上并不成功,但他的人生仍然是充满意义的,仍然是成功的”这个观点。(2分)
小题5:(4分)(答案略,符合题意,有联系自己的体验,语言表述流畅清晰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可在原文中寻找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是第一段,它既有与题目照应提出的论点,也有对此论点提出原因的解释。
点评:概括(提取)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谈论话题的看法,观点。先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再看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寻找原句,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小题2:试题分析:读第四段可见“外在的成功就是你在社会上是否得到承认,承认的程度有多高,最后无非落实为名利二字,外在的成功是用名利来衡量的”,读第六段可见“是社会承认、自己内心也认可的成功,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统一”。提炼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题干中的提示性信息,用合适的语句做答。当然要求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词语)回答。
小题3:试题分析:整体感知这两个词,一个生动,一个准确。“副产品”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外在的成功”比作“副产品”,形象生动的阐释了 “外在的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所谓”指不是真正的,有不承认意味。表明了这儿的当个小官,发点小财等不是真正的成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评: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严密性,同时也不失生动性。在分析时,不管是生动语言还是准确性的语言,都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分析,同时要明确,这些语言的运用都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
小题4:试题分析:语段中的“比如”表明下面是举例论证,另外“一个不求优秀的人,一个心智平庸的人”又是从反面进行论证,因此与上文形成对比论证。它们共同证明了前面的观点句“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而在社会的意义上并不成功,我认为你的人生仍然是充满意义的,在人性完善、自我实现的意义上你是成功的”。
点评:议论文论证方法常见的有四种,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要熟记于心,同时它们各自的作用更要知道,这是老师们必讲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考点。
小题5:试题分析:“你会怎样劝谏他们”是题目的具体答题要求,题干中的“他们”所具有的特点是“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因而产生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对此,我们要根据选文中的成功的标准去劝说他们,即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而在社会的意义上并不成功,我认为你的人生仍然是充满意义的,在人性完善、自我实现的意义上你是成功的”,让他们不必太在意“外在的成功”,过分的看重名利,而应寻求自我的人格的完善,看重人生价值,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点评:做口语交际题,一要注意有称呼,二要注意扣题干,三要注意用词和语气。针对本题来讲,主要是要运用文中的观点句,开导别人,达到劝说的目的。
举一反三
阅读《读书与思考》下文,完成小题。(14分)
读书与思考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试结合语境,在选文第③段结尾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1分)
小题4:选文在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三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3分)
小题5:请写出你读过的一部文学作品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提示:写出作品、作者、主人公)(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12分)
孝敬
谢胜瑜
①和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相比,“孝敬”这个词显然有些老套,人们不常挂在嘴上,不少人甚至也没记在心里。以至于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头一次把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案。
  ②“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
  ③孝敬,词典里的解释简单而又浅显:一是孝顺、尊敬长辈;二是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拆开字来看,“孝”是老人和儿子紧密相连,老人在上,儿子在下,是一种血脉相承;敬,是矮身抱拳,表达的是谦卑礼让在心,虔诚回报记怀。
  ④先说孝。孝者,善之基石。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就算他在别人面前做出一副爱爱人、亲孩子、信朋友、帮别人的模样,也不一定是真心自愿的,或者说那也一定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其动机既让人觉得不可信,也无法赢得人们真正的敬意。
  ⑤再说敬。敬老扶弱,应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敬老,需要时刻为老人着想,把老人视为自己眼里和心里的“座上宾”,明知道对方不像领导那样位尊,也不像漂亮女子那么貌美,自己一样恭敬迎候,弯腰送别;扶弱,需要随时为弱者助力,给弱者递上自己物质和精神的“拐杖”,冬天驱寒,夏天送爽。对待老弱病残,眼里不斜视,心里不轻看,是“敬”的起始;面对庸人俗事,脚下不趋炎,嘴上不附势,则是“敬”的延续。平等相待,才是最质朴的“敬”的姿态。
  ⑥孝为笑。作为后辈,只有孝顺了,老人才会开心;家中尊者心欢了,一家人才会和和乐乐。也只有懂得孝顺的人,才更懂得爱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开心。正因如此,许多恋爱中的男孩女孩,都会把对方是否孝敬父母,作为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侦察”项目之一。
  ⑦敬为进。敬人者,人也敬他。功利点说,一个人只有得到旁人的敬重和认可,他的事业和人生,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锦上添花。君不见,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把“孝敬老人”列入干部提拔的考察内容?
  ⑧孝,让自己心安;敬,让自己进步。孝敬,是中国人的善根,也是中国人的宗教。一个不孝不敬的人,心中必定是没有畏惧之心,没有禁忌之念。这样的人,不测和凶险总会尾随着他,从古至今,从来都没有太好的结果。所谓,不孝之人,难有笑的一生。
  ⑨至于怎样孝敬,于丹的回答简单到只有一句“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连孔子的回答也不复杂——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⑩从孔子的回答里,我听出的却是他朴实诠释“无违”之外的别一番深意:一个人不要因为不孝的作为,而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处安放!
(选自2011年10月《知识窗》)
小题1:把握文章内容并填空。(3分)

小题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小题3:文章第⑧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②节说“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从全文看,作者更多强调的乃是国家之法。
B.在作者看来,真正的孝敬不仅仅是对父母长辈在物质上的关心,更是精神上的抚慰。
C.文章认为“孝”主要指对自己父母长辈的尊敬,而“敬”则是对所有老人的敬重,二者内涵不同。
D.文章语言很有特点,旁征博引,整散结合,很好地论述了文章的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小题1: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低下头来(10分)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我们这些五六尺高的人,不把苍穹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扬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走自己想走的道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人敢让我们低头,我们也从不向任何人低头。越难,就越要闯;越硬,就越要碰。挺胸,方具丈夫气概;抬头,才显英雄本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边充满了神秘,你也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自己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来进去?还是扬起头来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想象和现实,往往会有很大的距离。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想当元帅,必须先当士兵;想当爷爷,必须先当孙子。不低头,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低头不是屈辱,而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也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面前需要低头。人的***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海里的水,喝得越多,越感到口渴。职务,总是看着别人高;权力,总是看着别人大;金钱,总是看着别人多。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
  ⑧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觉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实在是太危险了。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⑨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事业最顺、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小题1:文章开头的事例有何作用?
小题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观点。
小题3:文中的“低头”有哪些具体含义?请至少写出两条。
小题4:给第⑧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小题5:本文对你有何启示?写在下面横线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2分)
过有“容”的人生
①对于别人的过失,过错,是选择斤斤计较还是选择大度包容?
②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这种“不如意”除了来自物质、肉体方面外,也包括精神的苦痛。这苦痛产生的根源,究其因,多半是人们缺失了本应该具有的包容的气度。
③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如何和谐相处,是一门交际艺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___人们彼此间不能够包容,___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隔阂加大,鸿沟加深,更有甚者会使人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地寻找机会报复对方,从而产生于人于己都不利的后果。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包容别人。
④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⑤要敞开胸怀。海洋纳百川,天空容众禽,草原蓄万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私的包容。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___,___;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待人。
⑥要审视自己。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过错,能够严格审视自己,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过错,自然也会化解心中的不满、愤懑。
⑦要换位思考。三国时,蜀国主持朝政的蒋琬有容人之量。他与部下杨戏说话,杨戏总是只应不答,有人责其“怠慢”。蒋琬说:“人各有脾气秉性.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只好不做声了。”蒋琬如此为他人着想,被人赞为“宰相肚里好撑船”。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人际关系也就会和谐。
⑧当然,包容别人的过失、过错,并不是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因为一意孤行而犯更大的错误。如果放任其自流,一味地迁就,那是无原则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是非常有害的。
⑨其实,学会包容别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虽然包容的根本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但实际上,在别人因为自己的包容而纠正错误并有所进步的同时,自己也有收获。
⑩人生容量的大小,往往体现于人的涵养与境界,它决定了人的成败与得失。我们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小题2:第⑦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⑤~⑦段依次从(1)___;(2)___;(3)___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小题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
娄师德多次推荐狄仁杰任宰相,但狄仁杰并不知情,常排挤他。对此,娄师德毫不介意。狄仁杰知道实情后感叹:“娄公品行之好我根本看不到边啊!”人们因此更敬重他。娄师德任将相多年,得以善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