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4题。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郝铭鉴  ①这些年来,关于社会阅读率的调查,有关部门做得很认真,很细致,逐年公布。每次都会引起一阵惊呼,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4题。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郝铭鉴  ①这些年来,关于社会阅读率的调查,有关部门做得很认真,很细致,逐年公布。每次都会引起一阵惊呼,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4题。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
郝铭鉴
  ①这些年来,关于社会阅读率的调查,有关部门做得很认真,很细致,逐年公布。每次都会引起一阵惊呼,建立中国读书节的倡议也随之提出,一浪高过一浪。毫无疑问,这一调查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文化变迁,看出民族的精神走向,为出版计划的制订、文化政策的调整,提供重要的参照系。然而,我们应该明白,阅读力是阅读率的基础。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所以, 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
  ②所谓阅读力,笔者认为,是指对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当今阅读力的现状为何?个人不敢妄加判断,但我也不想讳言,确实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③比如,在中学教材里,鲁迅正面临挑战。他的文章虽不如“谣传”那样“大幅削减”,但确实“有所调整”。《药》啊,《为了忘却的纪念》啊,这些传统篇目已淡出视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据说是因为中学生“读不懂鲁迅”。校园里流行的一首顺口溜便是证据:“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当年鲁迅的文章一经刊载,读者奔走相告,先睹为快;而今鲁迅却成了一种障碍,一种压力。世事变迁,让人感慨系之。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有种种原因,但阅读力的下滑,应该算做一条吧。
  ④比如,在不少“选秀”场合,经常会传出语文笑话。古人说过,“读书必先识字”,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外语说得很溜,汽车开得很酷,电脑玩得很转,恰恰是“识字”这一环节成了弱项。什么叫“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做出租车的车费;什么叫“狡兔三窟”———抓一个狡猾的兔子要挖三个洞……这类让人喷饭的答案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可以说是喜剧;出现在一群人身上,则成了悲剧。凭借这样的语文水平,阅读自然便成了奢侈。
  ⑤比如,出版市场上“图”书大受青睐,不仅有动漫、绘本,还有“画说”、“图解”。我们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出版物形态的改变,反映了出版技术和出版观念的进步,我们是应该举双手欢迎的;但是从阅读主体来说,则不能一概而论,不排除其中有阅读力下滑的因素。有些人之所以读图,是因为他们只能读图。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阅读率虽在保持,阅读力却在萎缩。
  ⑥笔者以为,保护阅读力、提升阅读力也应该是一项当务之急。阅读力当然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的,问题是这种阅读实践不能被娱乐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是一场知识挑战,一种思想训练。让我们从认真读书开始吧。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和网民聊天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⑦“多读书吧”,温总理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明天。(选自2009年12月11日《解放日报》,略有改动)
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的“不祥之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分项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引用了温家宝总理的话,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以下材料并结合全文,选出下列关于提升阅读力的做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1)调查显示,2008年,全国只有5.6%的国民知道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
(2)每年的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提议设立国家阅读日或读书节:新闻出版总署也推出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开展校园阅读工程等活动。
(3)当下,与功利性的阅读相比,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的阅读时常面临尴尬的局面。而各种“升职记”“营销三十六计”“商战孙子兵法”之类图书却受到都市白领追捧。 A.加强舆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身边的阅读活动,自觉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B.倡议设立国家阅读日或读书节,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C.重视阅读实践,把知识积累和思想训练结合起来,让娱乐远离我们的阅读实践。
D.摒弃功利化阅读,多读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
答案
1.“没有阅读力,就没有阅读率。”或“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或“阅读力是阅读率的基础。”
2.(1)在中学教材里,鲁迅正面临挑战。
   (2)在不少“选秀”场合,经常会传出语文笑话。
   (3)出版市场上“图”书大受青睐,不仅有动漫、绘本,还有“画说”“图解”。
3.提倡全民读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量。
4.C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赢得尊敬
高连刚 
  人生在世,不一定要让别人崇拜你,但最起码要力争别人尊敬你。赢得尊敬,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
  有位山村教师,先后数次放弃回城调换工作,并常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上不起学的孩子,把毕生年华都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虽落得家徒四壁、清贫如洗,但他非常满足,即使患癌症晚期,依然默默无闻如一根蜡烛,在深山发着最后的光和热。记得我去采访他,在回答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固守大山时,他说出了这样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是人们对我的尊敬!
  尊敬,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荣誉。它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钦佩之情,像一面镜子,照射着社会对一个人人品的正确评判。受人尊敬,既是我们人格魅力的彰显与影响,也是衡量自身是否得到他人认可与赏识的一把尺子。它是生活的法则,是人生的荣耀。生活中,有人只要振臂一呼,即会群起响应,甚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这其中不乏有尊敬的作用。
  赢得一个人的尊敬,其实就握住了一个人对你的信任、拥戴、追随,甚至乐意为你献出生命。然而,这看似平常的尊敬两字,却并不那么容易赢得,更不是靠金钱、权势赚取。这里有则富翁与穷汉的故事,多少能给我们带来些启发。
  一天,富翁与穷汉走到了一起,富翁对穷汉说:“我这么有钱,你尊敬我吗?”穷汉回答:“你那么有钱,与我有什么相干,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富翁又说:“我把一半财富送给你,你尊敬我吗?”穷汉摇摇头回答:“不,如果这样,我就有了和你一样多的财富,我俩可以平起平坐,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富翁不甘心,接着问道:“我把全部财富都送给你,这下你该尊敬我了吧?”穷汉笑了笑,摇摇头又回答:“这样,我成了富翁,你成了穷汉,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富翁自恃有钱,本想在穷汉身上得到尊敬,不想竟这般无奈和徒然。黄金有值,尊敬无价,金钱能换来物质享受,却买不来人心。尊敬是发自人肺腑的真情实感。那些受了金钱诱惑或权势压迫的人,表面对你唯唯诺诺,看似有多么恭敬,其实是装出来的臣服,并非发于真心,是一种物化的、虚伪的尊敬。真正的尊敬,需要我们用真诚、关爱赢得,需要人身上一切美好的、向善的品性获取。而且尊敬是相互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只有用博大无私的胸怀、广阔无垠的爱心,才能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道尊敬的彩虹,让我们受益终生。                                (摘自《青年博览》2004.11 有改动)
1、为什么说受人尊敬是“生活的法则”?请结合文中的阐述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人们对我的尊敬”会成为山村教师支撑自己固守大山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村教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穷的孩子而赢得了尊敬,而富翁把钱送给穷汉却没能换来尊敬。这是为什么?请分别从山村教师和富翁的角度说说其中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同意划线句的说法?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对“尊敬”的含义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最尊敬的人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1—3题)。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乐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爱的能力
张翔 
  08年1月的那段旅程是我经历过的最艰难最难忘的旅程。
  我坐西安回广州的火车,被困在一座山沟里。原因是南方那场罕见的雪灾,前方的铁路被雪盖了,电也断了。那一天两夜的旅程变得漫漫无期。
  受困的第三天,救援车依旧没有来到。火车里已经无法提供任何的食物和热水了,车厢里饥肠辘辘的人们情绪激动。列车长试图来安慰一下大家,结果被生生地打了回去。人们吵闹着,喧哗着,孩子的哭声一片。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年轻漂亮的母亲,她怀里那个看上去出生不久的孩子也在哭。她旁边的旅客睡去了,她便请我帮忙抱一下哭泣的孩子,她要去接一杯水喝。
  她回来的时候,眼角红了。她坐下,将奶瓶塞进了衣服里。接着,她接过孩子.搂在怀里来回晃着哄,显然孩子一定饿了,根本哄不好。
  孩子的哭声越发哀伤,眼泪顺着眼角不停地流出来。
  我提醒说:“你孩子一定是饿了。”
  她忽然说:“我知道。可是……可是……奶粉喝完了!谁都不知道会困这么久啊……”说这话时,忽然眼里有豆大的泪珠滴了下来,嗓音有些嘶哑起来。
  接着,她从怀里掏出那个灌着白水的奶瓶,然后将奶嘴塞到孩子的嘴里,那孩子使劲地吮吸起来。我看着孩子饥渴的样子,心里顿生无数的怜悯,眼角也不知不觉地湿润了。
  我不由得问她:“你自己没有奶吗?”
  她抬头看着我,忽然号啕大哭起来:“没有啊!我都后悔死了!孩子出生的时候,朋友都说孩子吃奶会让胸部变形,就没有给孩子吃奶水,谁知道会遇到这种事情啊……”
  她猝然失控的情绪让我顿时手足无措,她的哭声盖过所有的喧闹,让全车厢都安静下来。我拍着她的手臂安慰着她,对她说:“没事的,没事的,救援车马上就到了!”
  她用凝泪的眼睛盯着我痛哭道:“可是……可是你知道吗?我现在给孩子喝的是冷水!是冷水啊!我真后悔啊!我本来是可以给她奶喝的,但是现在……让我的孩子饿肚子,我算一个合格的母亲吗?你知道我有多后悔啊……”
  她凄厉的哭声越来越大,根本无法遏制。我知道此时此刻,我怎么安慰也是没有用的。端详沉睡的孩子,我的泪水止不住流了出来。
  这是我见识到的一个母亲最深刻的悔恨,她内心的悔恨令我看到一个母亲爱的真切。但是更令我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在亲人需要自己的关心爱护时,_________________。一如一个母亲无法给嗷嗷待哺的儿女一滴奶水,一如一个重囚无法给病倒孱弱的母亲一次搀扶。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保持自己美貌或者贪图其他,而是______________。(选自《婚姻与家庭》2008年5月)     
1.文中划线的句子中,这位年轻的妈妈“后悔”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全文,揣摩开头一段中“最艰难最难忘”应该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作者自己“眼角也不知不觉地湿润了”“我的泪水止不住流了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联系文章标题,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在亲人需要自己的关心爱护时,_______________。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保持自己美貌或者贪图其他,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你的感受,50字左右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说“慎言”》一文,完成下面的题。
  ①我国的文化典籍《论语》中多次提及“慎言”。子贡曾请教孔子何为君子之道,子曰:“君子慎言。”司马牛曾向孔子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意思是说行仁义之人讲话十分谨慎。看来,“慎言”是古人尊崇的道德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慎言”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对于为官者而言,“慎言”是一种政治操守,体现出为官者对职守的忠诚。为官者不可随意谈论国家大事,否则就可能会贻害无穷。汉成帝时,大臣孔光为官谨慎。每天回家与家人闲话时,从不谈及朝中的政事。有一次,家人无意中问到朝臣议事的温室殿中种了什么树,他守口如瓶,没有透露。因为他明白,如果讲了温室树,那接下来就是温室事,拿朝廷政事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就会泄露国家机密,危及国家。敬爱的***总理与邓颖超大姐,几十年如一日,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家从不言及政事,也成为“口不言温室树”的典范。在今天“慎言”也还是领导干部坚持原则、遵守纪律的信条。
  ③对于社会名人而言,“慎言”是一种高尚美德,也是有社会责任的表现。社会名人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言行,往往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他们尤其需要“慎言”。英国巨星贝克汉姆在接拍广告前,都会聘请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团队,对相关产品进行严格的调查和检验。可以说,贝克汉姆“慎言”的表现既是对自己,更是对公众的负责。然而,近年来,一些社会名人不“慎言”而导致低俗乃至恶俗的“口水仗”“对骂仗”事件频频发生。例如有的演员利用微博,大出不堪之言,谩骂他人。这样的名人不“慎言”,不仅有损于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且突破了社会道德的底线,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④对于广大民众个人而言,“慎言”能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我们大多会遇到各种矛盾,如果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不管能不能说,都口无遮拦,只图一时痛快,其结果是伤人伤己。因此,要想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慎言”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⑤当然,“慎言”不是讳言自己的观点,“慎言”是思而后言,“言”的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真知灼见。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负责任地言,讲道德地言,多言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有益之言,那么就可以说拥有了“慎言”的美德。
1、文章开头所说《论语》多次提及“慎言”并引用孔子答弟子问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③段,说说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②段与第④段的文字不能调换顺序,请写出两个方面的理由。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选自2010年2月2日《人民日报》)
1.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 
                                                                                 
2.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请问在阅读中,我们如何获得自由,享受快乐?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