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科学史的真实与不真实  ①英国科学家牛顿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灵机一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不过,根据英国皇家学会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科学史的真实与不真实  ①英国科学家牛顿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灵机一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不过,根据英国皇家学会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科学史的真实与不真实
  ①英国科学家牛顿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灵机一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不过,根据英国皇家学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手稿,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
  ②类似的“人造”故事还有很多。例如,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浸浴时顿悟以比重来测定计算王冠中的黄金含量;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睡梦中看到蛇用头咬着自己的尾形成一个圆圈,从而得到启示,创建了苯的环状分子式等等。
  ③与其他历史一样,科学史上有的也只是相对的真实而没有绝对的真实。当然。越接近于真实的历史,越是值得称道的,也越有价值。
  ④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的故事只是皮毛和局部的不真实而已,这样的“造假”不会影响本质上的事实和发现。牛顿即使没有被苹果砸中,而是看到苹果掉到地面受到启发,也没有影响到万有引力发现的这一事实。同理,阿基米德即使不是自己洗澡而是看见别人洗澡而发现物体的比重定律,也不影响他的发现的真实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凯库勒的发现故事也同样如此
  ⑤科学的另一种造假才是有害和危险的,而且应当被大众和社会所不容。这就是改变基本研究数据和基本事实,在虚假的数据和事实之上得出虚假的结论和所谓的成果。历史上这样的造假太多,数不胜数,但大多以身败名裂告终。例如,法国的物理教授布朗洛的神秘N射线、德国古人类学家普罗茨以及被称为“近年最轰动、最大胆的学术造假案”的黄禹锡等人的造假。
  ⑥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的故事尽管与黄禹锡等人为造假而编造的故事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造假也是不足取的,因为,科学成就的获得必须以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为基础。科学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有一丝的假象和疑点。所以今天还原科学史的真实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4期,有改动)
【相关链接】
  〖材料一〗英国皇家学会档案馆馆长摩尔说:“尽管这个故事只是部分是真的,但它却在人们的口中越传越美好。后人不停地添油加醋,突出了灵机一动在科学发现中的极大魅力,使得牛顿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材料二〗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1.阅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凯库勒的发现故事也同样如此”一句中“如此”具体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第⑤段中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例如,法国的物理教授布朗洛的神秘N射线、德国古人类学家普罗茨以及被称为“近年最轰动、最大胆的学术造假案”的黄禹锡等人的造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相关链接】中摩尔和丁肇中不同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全文,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今天还科学史的真实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指不影响科学发现的真实性、可重复性和验证性(不会影响本质上的事实和发现)。
3.这句话运用事实论据证明了科学存在着另一种造假(历史上这样的造假太多,数不胜数,,但大多以身败名裂告终)。
4.示例一:我同意丁肇中的观点。①因为科学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有一丝的造假和疑点,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②牛顿的故事神话了灵感的产生,而科学成就的获得必须以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为基础。
   示例二:我同意摩尔的观点。①因为这只是皮毛和局部的不真实,这样的“造假”不会影响本质上的事实和发现。②牛顿的故事强调了科学发现中灵机一动的极大魅力,使得科学家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兴趣。
   示例三:我同意两人的观点。①丁肇中是从科学研究的态度出发,提出了求真、务实的要求,我们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②而摩尔则是从逸闻趣事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类故事增添了科学的神奇,突出了灵机一动在科学发现中的极大魅力,使得科学家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问题。不要把别人的赞许当成一种需要
【美】戴埃
  ①你可能花费了大量时光竭力赢得他人的赞许,或因得不到赞许而忧心忡忡。如果寻求赞许已成为你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你现在就该做些事了。你应该认识到:寻求赞许与其说是生活之必需,不如说是个人之***。当然,我们都愿意博得掌声、听到赞扬。而且也的确没有必要在生活中放弃这种享受。赞许本身无损于你的精神健康。事实上,受到赞许是十分令人惬意的。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在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
  ②如果你希望得到赞许,那仅仅是乐于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如果你需要赞许,那么你在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沮丧。这正是自我挫败因素之所在。同样,当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时,你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奉献给“外人”,因为你必须得到他人的赞许。假如这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你就会产生惰性。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在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由他们随意抬高或贬低。
  ③需要得到他人的赞许就够糟糕的了,然而如果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赞许,这就更糟糕了。如果是这样,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心理。
  ④人的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这是现实,是你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完全无法避免的现象。我曾接待过一位名叫奥齐的中年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需要赞许心理的人。奥齐起初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如计划生育、中东战争、水门事件、美国政治等等。每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嘲讽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能为每一个人所赞同,他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向我谈起他同岳父的一次谈话。当时,他表示坚决赞成无痛致死法,而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便几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直到岳父表示同意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在上司面前也谈到自己赞成无痛致死法,然而却遭到强烈的训斥。奥齐实在承受不了这种责备,便马上改变以自己的立场。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奥齐在讲述他通常如何与人打交道时举出的,他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博得他人的欢心,甚至不惜时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就个人思维而言,奥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人做出的一些偶然性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决定着奥齐的感情,还决定着他的思维和言语。总之,别人希望奥齐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
  ⑤寻求赞许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几乎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
  ⑥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得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
1.给下面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①段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⑤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段用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证了③段中的哪句话?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赞许,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利影响?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对待别人赞许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第①段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证:首先解释“敬”的含义,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成语来概括;接着再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最后赞美敬业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选段中举出“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种地位悬殊的职业是来证明(用原文句子作答)这个道理,这种说明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3.选段中主要运用的两种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选段中庄子的话“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我们认为,“业”不单指谋生的职业,也可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例如学生的学业。请联系你的学习生活实践,谈谈你应如何“敬业”与“乐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修炼善良的心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善良”,就是心地纯洁,心怀慈悲,善待生命,仁爱无私。善良是宽容、忍让、克制、付出、奉献,是抚慰心灵的最佳良药。善良是和平的基石,仁爱的灵魂;是温暖的阳光,是包容万物的海洋。人有善良,日子红红火火,生活蓬蓬勃勃。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变得宽广。
  《格林童话》里有一个星星银元的故事,说一个小男孩穷得只剩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鞋子。当他在夜里赶路时,遇上了一个赤脚的光头小男孩,就把自己脚上的鞋子和头上的帽子给他,遇上一位寒冷的老人就把自己的衬衣和长裤给他。当他光着身子走在树林里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变成银元落在他的身旁。虽然这是个神话,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播种善良就是收藏希望。
  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精神和道德的重要品质。雨果曾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个人修身,主张独善其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善良很有必要。和谐社会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其中人际关系的和谐非常重要。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人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人类的美德,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
  善良虽然宝贵如金,却又是人人都可以学会养成的:只要能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你就善良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就是善良;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善良;作为商人,公平、守法、诚信交易,就是善良;作为公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就是善良。
  仁爱是通往善良的路径,真诚是开启善良的钥匙。要是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仁爱,忘我无私,那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会永远有和煦的春风萦回,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安定、进步、和谐。(作者:周千山/本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本论部分着重论述了_________和_________。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修炼善良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播种善良就是收藏希望”这个道理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野泉
  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l.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摘自2009年11月20日《广州日报》,有改动)
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雪松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梧桐的例子?请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的一次“弯腰”经历,谈谈你对“弯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美好的明天》,完成文后问题。
  ①“让我们等待一个美好的明天吧!”每当我听见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想,明天真的那么美好吗?我只知道,不论今天是多么令人留恋,明天总会毫不犹豫地来到;我也知道,不论我们抗议或沉默,生存或死亡,明天总是不停地推走。
  ②明天是平凡而无情的,它很快地变为今天、化做昨天、成为往日。
  ③明天是未可知的,是一连串的问号,用它弯弯的钩子,钩着我们又向前跨进一日,又长大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岁,又不知觉地添了些许,减少了些许。
  ④明天是辛苦的,要工作、要考试、要出操、要买菜,要战斗,只要有一件事没办好,明天就翻脸不认人。
  ⑤明天是脆弱的,如同人生的幸福一般,可能有病痛、有战争,有亲人永远离我们而去,即使是一片瓦默默地滑落,也可能夺走我们的生命。
  ⑥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明天不再美好,而只能说明天是太纯了,如同一张白纸,雪白得令人发慌。我们可以将它接过来,再随手递出去,成为一张零分的白卷;也可以在上面乱涂几笔,成为糟糕的作品;但更可以赋予它最优美的色彩,最巧妙的情思,成为一幅传世不朽的杰作啊!
  ⑦所以明天又是操之在我的,是等待我们去开创、去塑造的。对于那些恋人,明天可能是他们的佳期;对于那些辛苦耕耘的人,明天可能是收获的日子;对于那些勇士,明天或许面临战斗,却可能胜利;对于那些反抗暴政的人们,明天或许最艰辛,却可能重获自由。即使有一位伟人不幸在明天逝去,也绝不是明天战胜了他,而是他伟大了明天,使明天成为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
  ⑧不要等明天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走向明天吧!只有当我们将“等待一个美好的明天”的“等待”改为“开创”时,才能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明天。
1、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明天并不是那么美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摘录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简要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③段说“添了些许”是指添了什么?“减少了些许”又是指减少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