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君子之交淡如水》,完成问题。君子之交淡如水  ①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平辽”有功,被封为“平辽王”时,拒绝了所有贺礼,只收下平民王茂生送来的

阅读《君子之交淡如水》,完成问题。君子之交淡如水  ①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平辽”有功,被封为“平辽王”时,拒绝了所有贺礼,只收下平民王茂生送来的

题型:北京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君子之交淡如水》,完成问题。君子之交淡如水
  ①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平辽”有功,被封为“平辽王”时,拒绝了所有贺礼,只收下平民王茂生送来的两坛清水。薛仁贵当中饮下后,说:“早年我家境贫寒,全凭王茂生接济。如今王兄贫寒,送清水也是一番情谊,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如清风徐徐,若明月朗朗,平淡得让人觉得如一汪清水。腾达时默默祝福,危难时给予支持,可以不去锦上添花,却一定会雪中送炭。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朋友交往的最高境界。
  ②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心相印。春秋时上大夫俞伯牙善弹琴,乡野樵夫钟子期善听。伯牙弹“高山”曲,钟子期说:“好啊,像巍峨的泰山!”弹“流水”曲,钟子期说:“好啊,如浩荡的江河!”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更多的是心照不宣,还有什么比心灵上的相契相合来得更纯粹?
  ③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40年革命生涯中的支持与牵挂。为了马克思能够集中精力研究革命理论,恩格斯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去从事商业工作,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他们曾20年身处两地,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却始终不断。当恩格斯患病时,马克思在给他的信中说:“我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不求回报的支持,两地一心的牵挂,还有什么比彼此间的扶持和关心来得更长久?
  ④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鲁迅和瞿秋白腥风血雨中的同舟共济。面对国民党的悬赏追捕,同样处于危难中的鲁迅四次收留瞿秋白在家中避难;而在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侮蔑和诋毁鲁迅杂文的战斗意义时,是瞿秋白站出来给予鲁迅杂文以极高的评价。仅仅凭借当初翻译进步文学作品时的书信往来,便让之前未曾谋面的两人在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中,肝胆相照,引为同志。还有什么比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的友情来得更深厚?
  ⑤共同的志趣,共同的品质,共同的追求,使得彼此相知相助,相惜相勖,【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这样的君子之交,不正应该是你我所追求的吗?
【注】①上大夫:古代官职名。②勖(xù):勉励。
1.文章开头举出薛仁贵与王茂生交往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不计安危 ②不论地位 ③不分彼此
【甲】处应填:______【乙】处应填:______【丙】处应填:______
3.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君子之交淡如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揭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内涵,引出作者的观点。
2.【甲】②【乙】③【丙】①
3.答案示例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内涵就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形式似“淡”,实则志同道合,友情深厚。鲁迅和瞿秋白以前从未谋面,只凭书信往来,就相互信任;当危难来临之际,却互伸援手,肝胆相照。所以,这个例子证明了君子之交淡如水。
   答案示例二:鲁迅和瞿秋白以前未曾谋面,平日相交只是书信往来,两人的交往看似平淡,但当危难来临之际,却互伸援手,肝胆相照,表现出君子间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的深厚情谊。所以,这个例子证明了君子之交淡如水。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贵州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河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罗志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鲁先圣
  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里的“铁”,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自己却没有很好地使用。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⑤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成功者的原则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因为,唯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长处,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总是选择自己的短处,你的人生就只能贬值了。
  ⑥很显然,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对自己优势的发现,来自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来自于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而这些,正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
  ⑦当你发现培养了自己的手中之“铁”的时候,等待你去采摘的,都是人生甘甜的果实。(选自《意林》2011第5期)
1.作者由“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一俗语说起,以“铁”喻_______;接着用马克·吐温的事例及_______,阐释了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举了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印机失败的事例之后,又举了他投资出版公司失败的事例,这看似多余,其实并非如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感悟联想。(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凡事皆有度
  ①人生智慧,你可以道出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凡事皆有“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一l做关节点或临界点,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水的沸点是摄氏一百度,水的凝点是摄氏零度。从摄氏零度到摄氏一百度是水保持液体状态的温度范围。过了这个度,水要么变成水蒸气,要么变成冰。
  ②人生活在“度”中。人最大的追求是自由。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由,他还有幸福和快乐可谈吗?他还可能有所作为吗?但是,自由是度中的自由,过度的自由就会失去自由。一根弹簧在其弹性限度以内,怎么拉都行,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弹簧就无法复原了。做人做事,为人处事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度”的这一边可能是一片灿烂,而“度”的那一边却可能是乌云密布。日常生活中的“度”,几乎处处可见
  ③例如说话的分寸。话不可不说,不可多说。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人有双耳双眼一口,那就应该多听多看慎言,言多必失。”开玩笑是入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但是忌过度,一过度必伤感情。幽默的言谈令人快活,一过度就变成庸俗或是尖刻。
  ④例如对美的理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美就是适当。”宋玉在他的作品中描写了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可见,
  恰到好处才是美,而过分或不及则都不美。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辩证统一,都存在一个特定的量的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性质就转化,美的事物就会转化为丑。
  ⑤例如对善的理解。对人怀仁慈之心,做事行善良之举,的确是入的一大美德;但是,恰到好处才是善。父母对子女的真爱应该是教人自立,激人自强。过度的爱反而会害了子女。行善的范围也要讲究度,岂能像唐僧那样对妖怪讲慈悲,岂能像东郭先生那样对恶狼讲善良,岂能像《伊索寓言》中那位农夫对毒蛇讲怜悯。对恶人的善良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⑥“度”是大学问。古今中外的仁者智者、贤人哲人在他们的学说中都有对“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讲“度”.例如量变到一定程度下才会发生质变。儒学讲究中庸,不偏不倚;老子主张顺其自然,适应自然;佛学谈心理平衡;达尔文谈“适者生存”。可见,守度不是人生小技巧,而是人生大本事。
  ⑦有人认为读书生智慧。不错,人的智慧在读书中会得到启迪,经常读书会使人更睿智,这是不争的事实。读书也有“度”。书不可不读,书又不可滥读。书,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如果死读书,读死书,那么“尽信书不如无书”。
  ⑧我们的身边处处是“度”,艺术讲究度,科学讲究度,生活讲究度,经商讲究度,人生讲究度。人的一生岂能不研究、不遵循“度”呢?(原文有删改)
1.请选出下列成语中与本文思想主旨相符的一项(  )
A.恰如其分 度日如年
B.适可而止 过犹不及
C.患得患失 左右逢源
D.审时度势 相得益彰
2.段②中的画线句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⑦中的画横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照下面示例,自选内容仿写一段话。
示例:有人认为读书生智慧。不错,人的智慧在读书中会得到启迪,经常读书会使人更睿智,这是不争的事实。
仿句:有人认为生智慧。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不争的事实。
5.《芦花荡》中老头子因过度自信自尊而导致大菱受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这类现象,请为本文再补充一个事例论据(教科书及生活中的均可,但不能照搬文段中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怎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论文阅读。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做一个汉字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