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和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0分)北京地名的雅化一般来讲,北京的地名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理据的,即有新事物或事件作为命名或改名的依据。比如被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章和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0分) 北京地名的雅化 一般来讲,北京的地名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理据的,即有新事物或事件作为命名或改名的依据。比如被老舍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条街”的文津街,原为明清皇城西安门内重要通道,193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将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保存的《四库全书》收藏进馆,故大街改称文津街。另一类是无理据的,即因民俗、语言等原因而引起的地名错误变化,这种变化后的地名我们很难看出命名的根据与理由。这两类地名的变化均与北京的山川地形、民族接触、移民现象、世俗文化、宗教观念、思想观念等有关。 与这两类地名变化相连的是地名的雅化现象。地名的雅化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新地名取雅名。张燕来在《北京地名的语言学考察》中,通过对比明代和现代地名用词特点认为:现代北京地名注重避俗趋雅,一些具有书面色彩的语词大量出现在地名里。比如,明代地名单音节儿尾词较多,如安儿胡同、观儿胡同、罗儿胡同等;地理专名亦直接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如沙锅刘胡同、馓子王胡同、苏萝卜胡同等。与此相反,现代地名中儿尾词减少,地名使用雅词越来越多、俗词越来越少。 二是把俗名或无分雅俗名改为雅名。最常见的是谐音改名,即由具象命名至抽象寓意。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忌讳字、俗白字、日常俗用字、含有不敬义的字、无分雅俗的普通字改为典雅文秀的字眼。比如:把忌讳字的棺材胡同、臭水街、苦水井,改为光彩胡同、秀水街、福绥境;把俗白字的母猪胡同、猪市口、狗尾巴胡同,改为梅竹胡同、珠市口、高义伯胡同;把日常俗用字的驴市胡同、绳匠胡同、干鱼胡同,改为礼士胡同、丞相胡同、甘雨胡同;把有不敬义字的哑巴胡同、张秃子胡同、罗锅巷,改为雅宝胡同、长图治胡同、锣鼓巷;把无分雅俗的普通字的豆腐巷、佟府夹道、柏树胡同,改为多福巷、同福夹道、百顺胡同。还有因避俗而客观上起到雅化作用的,如豹房胡同改为报房胡同,“报房”一词不知何义,但因避免了“豹”字而显得雅化了。另外也有因重命名而雅化的现象,如改靶儿胡同为文丞相胡同,噶噶胡同改为协作胡同等,但重新命名的雅化地名不是太多。 (摘自《北京日报》 有删改) 【材料一】 老北京大部分胡同名和巷子名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渐渐形成的,取名唯求形象生动,亲切自然,好称说,易区别。如扁担胡同、耳朵眼儿胡同是形容胡同的地形,羊肉胡同、劈柴胡同是来源于胡同内的产业,臭胡同、蝇子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则反映了小街窄巷的居住条件。这些地名代表着一段时期内市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反映了老百姓生存境况和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心态,有很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价值,为北京的地域文化增添了意趣。在地名雅化的大趋势下,这些地名随之变更,这虽与寻常人家的自尊心及图吉利的心态有关,但也使原来地名中的乡土风味随之消失,一些地名变成了不知何义的代号。诗人朱湘在散文《胡同》中写道:“那富于暗示力的劈柴胡同,被改作辟才胡同了;那有传说作背景的烂面胡同,被改作烂漫胡同了;那地方色彩浓厚的蝎子庙,被改作协资庙了。没有一个不是由新奇降为平庸,由优美流为劣下”,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惋惜。 【材料二】 当代北京的地名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文革”时期地名变更达到了高潮,很多有上百年历史的地名一夜之间被更改,大大小小的红旗大道、团结大院充斥北京城,让人晕头转向。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地名又开始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竞标,三环路、四环路上都有以大企业名称命名的立交桥,严肃的地名成了“免费广告”。如今,新小区越来越多,小区名称也追求标新立异,“花苑”“山庄”令人目不暇接。市人大代表钱渊调查后表示,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一些富有京味文化特色的地名、胡同名正在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豪庭”“至尊官邸”之类奢华炫目的名称,还有一些社区冠以“加州”“格林”等洋名,使人不知身处何地。 小题1:《北京地名的雅化》一文先分类介绍 ① ,再概括说明 ② ,最后具体说明 ③ 。(3分) 小题2:结合文章和材料一,举例说明老北京地名雅化的方式及原因。(3分) 小题3: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北京在地名命名和变更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及其不良影响。(4分) |
答案
小题1:①北京地名变化的情况 ②导致北京地名变化的因素 ③北京地名雅化的主要途径 小题2:“棺材胡同”“臭水街”改为“光彩胡同”“秀水街”,通过谐音将忌讳字改为典雅文秀的字眼,表现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与寻常人家的自尊心及图吉利的心态有关。 小题3:①问题:老北京一些地名一味追求雅化,导致变更后不知何义,当代北京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随意命名和更改地名,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奢华和洋味,导致地名不易区别和记忆。②不良影响:地名中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土风味逐渐消失,助长了讲求利益、追求奢华的不良风气。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北京地名的雅化》一文先分类介绍北京地名变化的情况,再概括说明导致北京地名变化的因素,最后具体说明北京地名雅化的主要途径。(3分) 小题2: 试题分析:结合文章和材料一,老北京地名雅化的方式及原因是:“棺材胡同”“臭水街”改为“光彩胡同”“秀水街”,通过谐音将忌讳字改为典雅文秀的字眼,表现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与寻常人家的自尊心及图吉利的心态有关。 小题3: 试题分析:结合两则材料,北京在地名命名和变更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老北京一些地名一味追求雅化,导致变更后不知何义,当代北京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随意命名和更改地名,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奢华和洋味,导致地名不易区别和记忆。不良影响有地名中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土风味逐渐消失,助长了讲求利益、追求奢华的不良风气。 |
举一反三
阅读马步升先生的《打猴儿》,完成后面小题。 (15分) 打猴儿 马步升 长鞭一甩,一道劲风割破空气的网,啪,地上腾起一团黄尘,一只猴儿满地迅跑,刚挨了鞭子,猴儿转得快,在人的眼里,猴儿的两只眼睛叠成了一只。猴眼向着高天,匆遽地,一瞥,一瞥,又一瞥。如此快的转速,能瞥清楚个什么,眼里的乾坤一定是混沌的。那时侯,我写作文时,常用天旋地转这个成语,实际上,至多是跌了一跤,或饿了一会肚子,目光有些恍惚,脚板有些虚飘,天哪里就旋了,地哪里就转了。我看见挨了鞭子的猴儿,转得快的一只眼睛赶上了另一只,我想只有当一只眼睛赶上另一只时,才算是天旋地转。 两只猴眼渐分渐离,终于各是各时,又一记重鞭,又一团黄尘,猴儿又转快了,两只眼睛又叠在一起。 鞭子在我手中,我抽,猴儿转。抽不抽,抽轻抽重,在我,转不转,转快转慢,由不得猴儿。 这要看我的兴致。主动权在我手中,谁要我是手掌鞭子的人,而它是不由自主的猴儿呢。 猴儿是木头刻的,头面平整,肚儿凸圆,腿脚尖短,通常用枣木或杏木作料,这两种木头坚硬光滑,有重量,材料家家都有。猴儿的两只眼是涂上的蓝黑墨水。墨水瓶上印着八个字:由蓝变黑,不会褪色。真的,一只猴儿挨了多年重鞭,用墨水画一次眼圈,仍是那般蓝黑蓝黑的,那种颜色是渗入木头里面的,好比人的眼睛,落地时是什么颜色,入土时也变不了多少。猴儿有些地方叫陀螺,我们叫猴儿。猴子身形矫健,好动,手脚没有闲的时侯,挨了打,又奔跳不休。把陀螺叫猴儿,极是象形传神,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了生命。而且,还有一些隐喻成分。(普通 结实 能挨多年的重鞭) 抽猴儿的鞭子也是就地取材。鞭杆是用红柳枝做的,颜色暗红,木质坚韧而圆润,很有手感,抓在手里就有攻击的***,如同手里有一副弓箭,一支枪,不瞄准个什么,不击落个什么,由不得人。鞭梢是用麻坯搓的,搓成三棱棒,抽在猴儿身上,能听见碎裂声,可以让人获得热血沸腾的快感。一只猴儿从刻成到交付使用,到老迈转而不灵,身上到处都是森森鞭痕。一鞭一痕,直到身体失去平衡,被主人随便遗弃在哪个荒凉的角落。碰到会过日子的主人,还会将它扔进火塘,发挥余热。 而猴子的主人大抵都是不谙世事的孩童。 我从小学打猴儿,一直打到当生产队社员,不知抽断过多少鞭梢,不知抽烂过多少只猴儿,长大了,有力气挥鞭抽猴儿了,却不能再玩这种游戏。农村孩子长到虚岁十五,就算是大人了,就该独当一面为家分忧了。确实,长大了有长大了的事情,打猴儿的权力只属于孩童。 过了多少年,蓦然回首,却发觉打猴儿的游戏从未中断过,与先前有别的是,我仿佛一只猴儿,鞭子却不知抓在谁手中。虽是无形之鞭,抽在身上却内外都痛。我不停地旋转,奔跑,稍作喘息,鞭子就来了。终于到了连挨鞭子的资格都没有时,缩在随便哪个角落,抚摸着身上森森鞭痕,举头向天,正感叹“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时,猛然瞥见被扔进火塘婉转叫号的同类,心里倒涌上被饶恕的庆幸和感恩。 小题1:本文思路清晰,作者首先从打猴儿游戏写起,由此引出了对 、 、 的叙述描写,最后自然引出了 的感悟。 小题2:文中“猴儿”一生的遭遇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描写?(4分) 小题3:文章第一段对打猴儿游戏的描写非常传神,请就此段中你认为精彩的写法进行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
阅读冯骥才先生的《体内的小人》,完成后面小题。(13分) 体内的小人 冯骥才 小人,是指人格卑下者。但这里要说的可不是那些在生活中时不时会碰到的小人。我说的小人在我自己的身上,或自己的体内。 小人原本在每个人体内,包括伟人,何况我?人本善,还是人本恶,其实善恶兼有;人当然有人性,却也带着兽性,两性并存;善是用来克制恶的,否则便成了恶人;人性要来克制兽性的,不然就成为兽类。小人呢? 善与恶和人与兽是对立的,小人却不是。它如果在别人身上很好识别,比如某人好嫉妒,某人好挑唆,某人趋炎附势或卖友求荣,会看得清清楚楚,但这小人在自己身上便不易察觉。它不声不响隐藏在我的体内,暗地作祟,当它表现出来——由于与自己利害相关,往往并不自知,可是在别人眼里,我就显出那么一种小人的意思来了。人常说,身边的坏人好防,小人难防;可是自己体内的小人就更难防了。 体内这些小人什么模样?弄不清模样怎么防? 昨夜读《山海经》的插图,都是神头鬼脑奇肢怪体,一下子居然“瞧见”了这小人的模样。尖头如锥,小眼如灯,舌如条锯,身如烟缕,这样忍怪的东西居然就潜藏在我们的体内、甚至是我们的一部分吗? 是的。由于它和我们的私欲、妒嫉、虚荣、贪婪等等无形地融为一体,不但不被我们发觉,反而成为我们本质的一部分;它也是人的本质和人性的一部分。这样,它就一定会表现出来的。但在它表现出来时是不知不觉的,不会觉察,可是一旦它赤裸裸的呈现出来,我们可就站在高尚的反面和人性的阴影里了。傅雷先生在其所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序文中不是也说过:“真正的光明不会永无黑暗的时刻,真正的英雄也不是永无卑下的情操”吗? 当然,体内的小人最初并不这么可怕。我们或许有点贪心、心生妒嫉、有些私欲与别人的利益相关。每当此时体内的小人可就会自然而然地冒出头来。当它满足了我们,使我们得到好处,我们便会放纵它。久而久之,它就来操纵我们,异化我们,一点点使我们成为货真价实的小人。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抑制它,战胜它。我们不可能消灭小人——因为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抑制小人,对它保持警惕,不能叫它在体内“长大”。从而使自己走向自己的反面。 所以,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心里划一条自我的防线,将体内的小人视做自己的敌人,因为战胜这种体内小人的力量,不在别处,与他人无关,全都在自己身上。 我知道,我不可能全部消灭自己身上的小人,但我会对它警惕,以战胜它做为自己为人的快乐。 小题1:从全文内容来看,作者认为自己身上的“小人”不易察觉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2:作者在第五段写《山海经》的插图有什么用意?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小题3:借助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说说文章画线句中的“自我防线”指的是什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战胜体内的小人。(5分) 【链接】 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 底线是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节选自冯骥才《底线》) |
阅读下面文段(22分) 灿烂千阳(节选) 【美】卡勒德·胡赛尼 故事链接:玛丽雅姆是个哈拉米(私生女),是母亲娜娜在扎里勒家做仆人的时候生的。她的童年总是在无尽地等待,等待父亲,等待关爱,等待尊重。 从星期二晚上,她就开始焦虑了。玛丽雅姆会睡不着,生怕星期四会有什么事情导致扎里勒无法过来;要是那样的话,她就得再等上一整个星期才能见到他了。到了星期三,她会到外面走走,绕着泥屋,心不在焉地将鸡饲料撒到鸡圈里面去。她漫无目的地走动,捡起掉落的花瓣,拍打那些叮咬她手臂的蚊子。星期四终于来临,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背靠墙壁静静地坐着,眼睛死死地盯着山溪,等待着。如果扎里勒迟迟未到,一阵可怕的张皇会一点一滴地涌上她心头。她的膝盖会变软,需要找个地方躺下来。 然后娜娜会说:“他来了,你的父亲,人模狗样的。” 每当见到他踏着石块穿过溪流,玛丽雅姆就会一下子跳起来,露出灿烂的笑容,兴奋地挥舞着手臂。玛丽雅姆知道娜娜一直在看着她,观察她的反应。可是要忍住不向他奔去,而是留在门口等待着,看着他慢慢向她走过来实在太难了。她约束自己,耐心地看着他走过那片高高的杂草,他的西装衫甩在肩膀上,和风吹拂起他的红领带。 扎里勒走进空地后,将外衣放在烤炉上,张开双臂。玛丽雅姆迎向他,一开始是走过去,然后跑了起来;他会抓住她的腋下,将她高高地抛向空中。玛丽雅姆便高兴地尖叫起来。 悬在半空的玛丽雅姆能够见到扎里勒在她身下扬起的脸,弯弯的微笑、额头的发尖、下巴上因为笑而出现的酒窝,正好可以容下她的指尖,还有他的牙齿——这个地方的人都有蛀牙,他的牙齿算是最白的了。她喜欢他那修剪齐整的胡子,也喜欢他不管天气怎么样,每次来都穿着一套西装——暗棕色的,这是他最喜欢的颜色,胸前的口袋放着折成三角形的白色手帕——打着袖钉,系着领带。领带通常是红色的,系得松松垮垮。玛丽雅姆也能看到自己,她的脸映在扎里勒棕色的眼睛里:她的头发飘扬着,脸上散发着光芒,身后晴空一片。 娜娜说迟早有一天他会失手,玛丽雅姆就会从他的手指间滑下来,掉在地上,摔断骨头。但玛丽雅姆相信扎里勒不会让她摔下来。她相信她总是能够安然无恙地落在父亲干干净净、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手中。 …… 跟娜娜一起用过茶之后,玛丽雅姆和扎里勒总会在山溪钓鱼。他教她如何抛竿,如何卷动钓鱼丝把鲑鱼收上来。他教她清除鲑鱼内脏的正确方式,怎样把它洗干净,如何一刀就把鱼肉从骨头上起出来。等待鱼儿上钩时,他会给她画画,教她如何笔不离纸、一气呵成地画出一只大象。他还教她唱歌。他们一起唱着: 盆儿盆儿像百合, 安然伫立泥路旁, 鱼儿盆沿来解渴, 掉进水里扑通响。 扎里勒从赫拉特的报纸《伊斯兰教统一报》上剪下新闻,带过来念给她听。他是玛丽雅姆和外界的联系,向她证明在泥屋之外,在古尔德曼和赫拉特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有着她不知道该怎么念的名字,这个世界有火车、博物馆和足球,有绕着地球运转和在月球上登陆的火箭。每个星期四,扎里勒带着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来到泥屋。 他见到她在看着他外套侧边鼓起的口袋。“啊。对了。嗯。给你。不用再惦记啦……”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他不时会这样,给她带来一些小玩意。有一次是一个玛瑙手镯,还有一次是一条缀着天青色珠子的短项链。那天,玛丽雅姆打开盒子,看到一件树叶形状的挂饰,上面坠着几个雕刻成月亮和星星的硬币。 “戴上它看看,亲爱的玛丽雅姆。” 她戴上了。“你觉得怎样?” 扎里勒笑逐颜开。“我觉得你像一位女王。” 他走了之后,娜娜看到玛丽雅姆脖子上的挂坠。 “这是游牧部落的饰品,”她说。“我见过他们怎样制作。他们把人们丢给他们的硬币熔掉做成饰品。他要对你好,干嘛不给你带点金的啊,你这个宝贝父亲。看他下次带什么来。” 每当扎里勒要离开的时候,玛丽雅姆总是站在门口,看着他走出空地;想到她和他下次来访之间的七天就像横亘着一件无法搬动的庞然大物一样,她一下子泄了气。玛丽雅姆看着他离开的时候总是屏住呼吸。她屏住呼吸,心里计算过了多少秒。她假装认为她屏气的时间每多一秒,真主就会让她和扎里勒多待一天。 小题1:父亲扎里勒到泥屋探望玛丽雅姆时为她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4分) 小题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下面的句子写出玛丽雅姆怎样的心情?玛丽雅姆也能看到自己,她的脸映在扎里勒棕色的眼睛里:她的头发飘扬着,脸上散发着光芒,身后晴空一片。②下面的句子,表现出玛丽雅姆怎样的心理?想到她和他下次来访之间的七天就像横亘着一件无法搬动的庞然大物一样,她一下子泄了气。 小题3:文中的玛丽雅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她的两个特点并分别举出相应的例子。(6分) 小题4:文中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来刻画玛丽雅姆,试找出例子做简要分析。(4分) 小题5:“灿烂千阳”在英文里是一千个太阳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灿烂千阳”作为文章的题目?联系选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寒 色 龙应台 ⑴“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⑵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⑶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 ⑷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⑸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盒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在身上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歌声,饭菜的香气一阵阵争前恐后地钻进我的鼻子里。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夜晚的甜蜜时刻。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松软的被褥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⑹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⑺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还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后,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上,被推出去,也可能是被一张白布盖着,抬出去的。 ⑻和一个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厨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的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⑼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⑽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但更多的是,很快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盒塞进他的书包里。周末,你骑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⑾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⑿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选自《读者》2013年第21期,有删改) 小题1:作者引用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请结合全文,回答“家,是什么?”(3分) 小题3:请赏析第⑸段划线句子。(2分) 小题4:文中三次写到了“栀子花”,请你说说它分别代表什么?(3分) 小题5:文中反复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最后也以此结尾。其实,不管明天家会怎样,我们都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今天。把握幸福,活在当下。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
名著阅读(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巴萨尼奥: 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夏洛克 : 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 安东尼奥: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谡谡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所以我请你不用再跟他商量什么条件,也不用替我想什么办法,让我爽爽快快受到判决,满足这犹太人的心愿吧。 巴萨尼奥:借了你三千块钱,现在拿六千块钱还你好不好? 夏洛克 : 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做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公爵 : 你这样一点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夏洛克: 我又不干错事,怕什么刑罚?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你们会回答说:“这些奴隶是我们所有的。”所以我也可以回答你们: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 小题1:文段选自《 》,作者是: (2分) 小题2:夏洛克说“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中“毒蛇”比喻谁?这句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小题3:当公爵要求夏洛克有“慈悲之心”时,夏洛克是如何回答公爵责问的?结合整部作品,说说夏洛克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