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风筝》中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5小题。(10分,每空2分)(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_______(①嫌恶 ②憎恶 ③憎恨)他,因

阅读《风筝》中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5小题。(10分,每空2分)(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_______(①嫌恶 ②憎恶 ③憎恨)他,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风筝》中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5小题。(10分,每空2分)
(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_______(①嫌恶 ②憎恶 ③憎恨)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________(①可怜 ②可恶 ③可鄙)的。
(2)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________(①蜷缩 ②瑟缩 ③萧瑟)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    )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在地下,(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3)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4)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5)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6)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7)“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8)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9)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0)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________(①哀痛 ②悲伤 ③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小题1: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的应是(   )
(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_______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①嫌恶 ②憎恶 ③憎恨)
(2)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________着。(①蜷缩 ②瑟缩 ③萧瑟)
(3)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________的。(①可怜 ②可恶 ③可鄙)
(4)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________。(①哀痛 ②悲伤 ③悲哀)
A.② ① ③ ③B.① ③ ② ②
C.① ② ③ ③D.① ② ③ ②
小题2:文中括号里应填的动词应是(   )
①拉 ②抓 ③掷 ④扔 ⑤踩 ⑥踏
A.② ③ ⑥B.① ④ ⑤
C.② ④ ⑥D.① ③ ⑤
小题3:联系上下文,下列各项对加点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的这一幕……
分析:“精神的虐***”具体是指“我”扼***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将小兄弟做的风筝折断踏扁。
B.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分析:“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极度后悔、内疚、自责,心情感到万分沉重。
C.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分析:后悔自己不该看那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使自己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对
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D.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的辛苦的条纹……
分析:“生”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型,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
小题4:不能直接表现出小兄弟确实受到了“精神的虐***”的一项是(   )
A.很惊惶地站了起来B.失了色瑟缩着
C.绝望地站在小屋里D.苦心孤诣地来偷做
小题5:找出下列对《风筝》一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B.作者对故乡二月风筝季节佳境的诗一般的描绘和着意渲染,既是作者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表现,又是小兄弟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反映。
C.《风筝》是一篇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的优美散文。
D.《风筝》主要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主题明确,思想深刻,情词真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D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  正确使用词语  等考点的理解。(1)中“嫌恶”是“讨厌、厌恶”的意思。用在此处,写出作者对风筝的厌恶,很准确。而“憎恶”是“厌恶、憎恨”的意思。“憎恨”是“厌恶痛恨”,根据这三个词语的解释并结合文本的意思,可知此处选“嫌恶”这个感情色彩最轻的词语合适。小题(2)“蜷缩”是“身躯蜷曲紧缩”;“瑟缩”是“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不能安静下来”;“萧瑟”是“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根据三个词语的意思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可选择出“瑟缩”是最适合的词语。小题(3)“可怜”意思是“值得怜悯”;“可恶”的意思是“令人厌恶恼恨”或“憎恶”;“可鄙”意思是“可以被人所鄙视的。令人鄙夷的;让人看不起的”。根据词语的意思和适用范围,此处应为“可鄙”。D项中的“哀痛意思是“悲伤;悲痛”;“悲伤 ”意思是“伤心难过,侧重于因心情不好而伤感”;“悲哀”意思是“对其他事物的怜悯,有时也用于同类”。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可以选出“悲哀”这个词。【解题方法】: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要用一定的时问对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作集中复习,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本可知,作者很讨厌自己的弟弟放风筝,认为那是没出息人玩的玩意,可自己的弟弟竟然背着自己制作风筝,被发现后可知作者的情绪是气愤至极的,所以动作不免就要粗暴,因此选择出了动词“抓”“掷”“踏”。
小题3:
试题分析:“不幸”这个词联系“惩罚”一词理解,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受到了谴责,可谓“不幸”。并不是后悔自己不该看那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小题4:
试题分析:“精神的虐***”是指精神的虐***:1、鲁迅不让小兄弟放风筝,毁坏了小兄弟的风筝;2、抹***了小兄弟的童趣。这两点是鲁迅对小兄弟精神上的虐***。具体表现在文本中就是:弟弟苦心孤诣的制作风筝被哥哥发现很惊惶的站起来,因为害怕身体瑟缩着,制作的风筝被哥哥扯烂了,弟弟充满了绝望。因此D项与“精神虐***”无关,与弟弟对风筝的渴望有关。
小题5:
试题分析:应该选D项,因为《风筝》一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在散文中,记叙和描写是两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而抒情和议论则起到了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17分)
铅笔头里诞生的诺贝尔奖(郝金红)
马里奥·卡佩基是美国人,30岁的时候,他进入美国犹他大学当教师。很快,卡佩基就成为大学校园里师生们议论的焦点。
因为这个年轻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惯,他的手里随时握着一支短短的铅笔,不管走到哪儿,人们都会看到他拿着铅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的。聚餐时是这样,开会时是这样,甚至有人看到在卫生间里他也没停下来……时间一长,卧室、办公室、图书室到处都留下了他的涂鸦之作。卡佩基如此怪异的行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全校师生的嘲笑。还有的学生家长担心他的精神有问题,纷纷到校长那儿告状,要求将自己的孩子从卡佩基的班上转走。
10年后,人们终于弄明白了卡佩基到底用铅笔头在干些什么。原来,他在进行一个重要课题的研究。但当卡佩基将课题申请报告提交学校课题委员会后,却遭到了教授们的一片哄堂大笑。学校课题委员会主任、一位很知名的学者当着卡佩基的面说:“我承认你对学术研究的执著精神,但我不得不告诉你,你的这些研究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价值!”
人们以为,被判“死刑”的卡佩基一定会就此罢手了吧。但是,第二天在校园里,他还是拿着一支短短的铅笔头,还是在纸上写写画画的。
就在卡佩基50岁那年,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递交到全美最有权威的学术评审机构———美国国立研究院。研究院对他的研究成果很重视,委派了一个由五名权威学者组成的专家团来犹他大学实地调查。这一次,人们还是没有帮助这位用铅笔头写写画画了20年的教师,有些被调查者反而在专家团面前说卡佩基是个疯子,精神失常。如此一来,专家们陡然丧失了原来的热情。卡佩基20年的心血,再一次被打入“冷宫”。
面对这一次更为沉重的打击,卡佩基还是和上次一样,没有丝毫气馁,继续着自己的写写画画。
54岁那年,卡佩基再次向美国国立研究院递交了已经成型的科研报告。卡佩基这种执著的精神感动了国立研究院的专家们。当这些学术权威们坐下来认真论证卡佩基的研究成果时,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个24年来一直醉心于写写画画的大学教师,竟然解决了生理学上一个多年无法攻克的难题。
2007年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获奖原因是他40年来的研究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借此发现,人类就可以寻找到一些疑难杂症在分子水平上的发病原因,并最终找到治疗癌症的途径。虽然功成名就,但人们发现,这位年届七旬的古稀老人,每天手里仍拿着一支短短的铅笔头,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铅笔头里诞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一开始我就知道,我一定能获得成功,所以后面要做的,就是坚持。”这是卡佩基曾经说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卡佩基从瑞典国王手中领取诺贝尔奖时的辉煌,却未想过,40年来,他到底用掉了多少铅笔头。      (选自《中学时代》2013年第13期,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以“铅笔头里诞生的诺贝尔奖”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2:结合全文内容,你认为卡佩基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3: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人们以为,被判“死刑”的卡佩基一定会就此罢手了吧。
小题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小题5:本文的故事显然可以作为经典。请以本文故事为例证,也可适当运用其他论证方法,写一段话,论证一个明确的论点,不少于50字。(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江南无雪
刘长春
①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②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③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④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
⑥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⑦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小题1:第③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3分)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4分)
小题3:第⑤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小题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根据全文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何目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种棵树收留时光 》,回答文后问题。(8分)
种棵树收留时光
没有树的院落,就像没有父亲的家,空荡荡的。我发现时,春天已到了。
那些树,是父亲种的,就像我和姐姐,有着各自葳蕤的时光。岁月不居,姐姐已结婚生子,我也将在城市安家。如同那些树,我们终要长到分叉的年纪,然后分道扬镳。现在父亲卖掉它们,手刃了那段时光。他把钱全都交给我,刚好够买一间卧室。
我买了新房,父亲卖掉心房。我顾不了这么多,一如父亲和家的衰落。在他面前,我总像个孩子般没用。父亲总有他的办法,哪怕我天文数字的房贷,他眼也不眨一下,淡淡对我说,你工作你的,我想办法。卖掉树,父亲去打工了。这是他全部的办法。他终于明白,那块地能养活全家,却补不了我的城市生活。虽然他谙熟农事,在田地里游刃有余,但到了城里,他就像迷途的孩子,不知所措。
父亲走了,我回家收拾“残局”。树枝凌乱散落一地,乍绿还黄。枝桠上,叶芽迈着整齐的步子,正饱满地跑向春天,到我面前,却戛然而止。我把它们捡起、码齐、放好,就像收集那些弥足珍贵的往事。
清理好树枝,接着是树根。树是齐根锯断的,硕大的伤口,像父亲的嘴在喊我。我虽然听不见,但从明灭的年轮里,我能认出那些逝水流年。枣树清瘦,是父亲给我种的,我嘴馋;桃树细腻,是父亲给母亲种的,母亲身体不好,桃树避邪;槐树匀称,是父亲给姐种的,姐喜欢吃槐花……哪一棵是父亲种给自己的呢?我仔细辨认,这些让他疼痛不已的树,竟没一棵是他给自己的。
扒完树根,坐在寂寞的院落里,我有种被掏空的感觉。
母亲喊我烧锅。如今家里只剩下母亲,我一回家,她就喊我做这做那。我知道她并不想我干多少,只想我在她面前,让家有些回音和气息。母亲做着饭,说落着父亲:是不是又跑丢了。也不打个电话。吵闹一辈子,她还是关心他。
我拨通父亲的电话问,习惯吗?父亲不屑地说,有啥不习惯的,工地的活,比种庄稼容易,钢筋扎好,往地上一种,就会长出大楼……父亲变得很健谈。他总是这样,再艰难的事,也说得轻描淡写。
父亲忽然问,家里的树发芽了吗?我支支吾吾。或许他忘了,家里的树都卖了。父亲喃喃道,应该发了。我轻轻问,还迷路吗?他笑笑,不好意思地说,不迷了,我找棵大树,就有了方向。说起那树,他又来了精神,滔滔不绝。我没想到,竟然是棵异乡的树,引领着他走进城市,而我只能远远旁观着。
我决定给父亲种棵树,帮他收留那些渐渐老去的时光,让他能找到回家的路。                                      
小题1:从全文看,本文的标题“种棵树收留时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小题2:从语境看,怎样理解画线处“我买了新房,父亲卖了心房”这句话?(2分)
小题3: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2分)
小题4: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树是齐根锯断的,硕大的伤口,像父亲的嘴在喊我。
小题5:请仿照示例将下面有关感恩的两个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我感恩大地,愿化为落叶,肥沃一方土地;我感恩天空,愿化为白云,装点一片天空。我感恩大树,                     ,                    ;
我感恩父母,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木匠带着一帮徒弟干活,干着干着累了,擦汗时,挥手一甩,腕上的手表飞了出去,掉在刨花堆里不见了。徒弟们在足有半人高的刨花堆里màn bù jīng xīn的翻找,始终没有找到。
天色已晚,师傅说:“算了,明天再找,先吃饭去。”
当大家酒足饭饱回来时,木匠的小儿子坐在门口,拿着手表说:“爸爸,我帮你找到手表了。”
木匠很惊讶:“我们这么多大人,大白天的都没有找到,现在黑灯瞎火的,你是如何找到的?”
男孩说:“大家一起找,乱哄哄的,你们一走,我一个人坐在黑暗中,听见了手表的滴答声,顺着声音一摸,就摸到了。”
原来,手表jìn zài zhí chǐ。只是烦乱的心让你失去了寻找的方向。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让人能够平心静气,从而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宁静是        ,让人                                                    
那么,面对试卷,你能否平静下来,是你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平静的心态面对考试,考出好成绩!
——节选自于丹《趣品人生》(有改动)
小题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填入“田”字格中。(2分)
小题2:根据前文句子的语境,在横线处续写语句,将语段补充完整。
小题3:选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请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8分)
①群山环抱之中,有一个湖,柔波荡漾,给四周陡峭的山岭带来一股温润之气。湖边,有一棵小树,长在一堆灌木丛中,毫不起眼。
②在小树的眼里,A湖是那么的深厚广博,深绿色的湖面像厚重的翡翠,让树看不到底;然而湖坦坦荡荡的,天地万物无不映在湖的心中,任周围万物风云变幻,湖依旧是湖,永远安详宁静。
③远远的,小树看到湖里不时溅起快乐的水花,那是调皮的鱼儿在水里跳跃嬉戏;当湖面衍生出一朵朵小圆圈,小树知道那是细细的雨丝落进湖里留下的快乐的小脚印。树想,如果自己是鱼儿或者雨丝多好,就可以触摸到湖水,与湖亲近了。树看到蓝天、白云在湖中美丽的倒影,树很困惑,为什么看不到湖心里的自己的影子呢?是不是湖看不到我呀,小树便想与湖说话,它将身上最绿的叶子摘下丢进湖里作为礼物,可是叶子太小太轻,在半空中就被风吹落,掉在了灌木丛里。树不知道,湖边的杂草灌木遮住了矮小的树,湖的心里是一片模糊的绿的倒影。
树很委屈,想离开湖,可是离不开,树无法挪动一步。
⑤树在湖边,树的根在湖边。湖水给了树根源源不断的丰厚的养分,树一天天地长大,根也越扎越深。渐渐地,树的身躯粗壮,枝干纵横,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郁郁葱葱的绿色引得鸟儿成群地飞来,清脆的鸟鸣使湖边充满了生机。树长高了,眼界开阔了,它看见远处绵延起伏的山岭,岭下奔跑的小鹿和羚羊。树低下头,在湖水中终于看到了自己挺拔的倒影。树心中欢喜无限,风吹过,树挥动枝叶快乐地舞蹈,树叶哗哗作响,似乎在大声地叫道:我看到我自己啦!湖水也轻轻荡起涟漪,点头微笑。
⑥看到湖面泛起的笑容,树突然间明白了,湖的心里一直就有树的存在,只有自己站到了一定的高度,才看得清楚,这一切,源于自己不懈的努力,更得益于湖水的珍贵赐予。
⑦不只是树,还有湖边的一草一木,它们都在湖无私的滋润下,一天天茁壮,然后变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⑧B湖继续默默地滋润着身边的植物,默默的鼓励着那些生命,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任何怨言。
⑨树对湖充满了感激,它更加努力地生长,身体尽可能地弯曲着,逐渐倾向湖水,年复一年,树与地面形成了近45度角距,浓密的绿荫如大伞盖般,为湖遮挡烈日、风雨,撑起一片清凉宁静的天空。
⑩树决定,即使有一天倒下了,它也要倒进湖里,报答湖的一片深情厚意。
⑾谁说大自然中没有爱,没有真诚的奉献与回馈呢?默默地付出,不求任何回报;滴水之恩,却报以涌泉。这是纯净无私的湖与感恩的树给我们留下的无声启示。
小题1:结合选文内容,为文章起一个标题。(2分)
小题2:为什么一开始树“很委屈,想离开湖”,后来却变得“欢喜无限”呢?(2分)
小题3:从文中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2分)
小题4:文章的结尾说,这是它们留下的“无声启示”,阅读了全文后,你能说说,这启示到底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