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怀的一杯酒(12分)刘心武①我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我读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后来我当了中学语文教师,又教我的学生读《多收了三五斗》,再后来我娶妻生子

难忘怀的一杯酒(12分)刘心武①我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我读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后来我当了中学语文教师,又教我的学生读《多收了三五斗》,再后来我娶妻生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难忘怀的一杯酒(12分)
刘心武
①我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我读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后来我当了中学语文教师,又教我的学生读《多收了三五斗》,再后来我娶妻生子,不知不觉中儿子高过了我的头,上到中学,有一天,我见儿子在灯下认真地预习课文,便问他语文老师要教他们哪一课了,他告诉我:“《多收了三五斗》。”这其实还算不了什么,我的母亲,我儿子的奶奶,今年已经八十四岁了,她就几次对我和她的孙子说:“中学时代读过的课文,一辈子也难忘。我就总记得读过叶绍钧的《低能儿》。”叶圣老就这样用他的文学乳汁哺育着跨越过半个世纪的三代人。
②我十年前登上文坛的时候,叶圣老早已是年过八十的文学老人了。见到冰心、巴金那样的老前辈,我已觉得是面对着文学史的篇章,深觉自己的稚嫩,而冰心、巴金又都把圣老尊为自己的老师和引路人,所以对于圣老,我实在是只能仰望,自知无论就年龄差异还是文学资历而言,辈分都真是晚而又晚。
③五年前的一天,《儿童文学》杂志召开编委会,叶圣老是编委,我也忝列编委,在差了好几个辈分的圣老面前,我心中既满溢尊重,又不免拘束无措,会后的便宴上,我走近圣老身前敬他一杯酒,我没想到他不仅立即认认真真地站起身来,立即认认真真地端起了他的那杯酒,并且立即认认真真地用长长的白白的寿星眉下的那双眼睛望着我,还认认真真地对我说:“刘心武同志,您好。谢谢您。谢谢您。”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不仅认认真真地同我碰杯,随后还认认真真地仰脖喝下了他的那杯酒,并认认真真地把喝干了的酒杯亮给我看,还认认真真地注视着我干掉我那杯酒,又认认真真地听我多少有些慌乱有些局促有些言不迭意有些结结巴巴地说出的一些仰慕的话,直到我要离开他了,他才由叶至善同志扶着慢慢地坐下。
④这真是永难忘怀的一杯酒。刻在我记忆中的是一个终生认认真真谦恭待人的伟大人格。
⑤那回的敬酒,叶至善同志自始至终随他父亲站立,并真诚地微笑着,自己却并不举杯。后来林斤澜同志告诉我,叶家的老规矩就是那样,只要是圣老的客人,无论多么年轻,都可同圣老平起平坐,但叶至善他们子女,往往是侍立在圣老旁边,并不一定随之落座。乍听去,这规矩似乎旧了点儿,不甚可取。但我后来同叶至诚同志有些交往后,就深感叶家的家风,凝聚着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而他们家中父母子女兄姊弟妹间精神平等和心灵交流,却又明显地汲取于西方文明中的精华。现在圣老离我们而去,在我们对他的追怀纪念中,我以为应当加进对他那在中西文化大撞击中所形成的人格和文化心理结构的研究,而具体入微地考察与分析一下叶家的家风,即叶家的文化品格,也许不失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艺术角度。
小题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小题2:有人认为文章第①②段内容跟中心事件关系不大,可以删去。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小题3: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用“认认真真”这个词?(3分)
小题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叶家的文化品格”的认识。(3分)                          
答案

小题1:作者记叙了他给叶老敬酒,叶老非常认真谦恭地喝了他敬的酒这一件事。(3分)
小题2:不可以删去。这两段内容跟中心事件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它告诉读者叶老在文学界的尊贵地位,更突出了下文叶老的认真和谦恭,使得事件更有感动人的力量。(写出不可以删去1分,写出叶老地位1分,写出对下文的作用1分)
小题3:反复运用“认认真真”这个词,强调了叶老对人对事的认真与谦恭,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动与敬意。(两点,写出第一点得2分,写出第二点得1分,共3分)
小题4:首先,“叶家的文化品格”是认真谦恭,其次,这种文化品格即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如谦逊。另外,这种品格还源于对“平等”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又来自于西方文明。所以,叶家的文化品格是中西文化交融下的产物。(写出文化品格特征2分,写出这种特征形成的原因1分,共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主要”一词,因为文章开篇便写了一家几代人对叶老作品的熟悉,而全文是写叶老为人品质的,所以第五段才是本文的“主要”事件,概括时要提到双方人物,即作者如何行为,叶老如何行为。
小题2:
试题分析:阅读此两段文字,理解其内容是说叶老德高望重,比作者地位高,分析其与下文主要事件的联系,点明铺垫作用。注意的是,不能只说“铺垫”一词,要具体说明写了什么,为下文什么内容铺垫。
小题3:
试题分析:从作者和叶老双方的性格和心理去分析作者的恭敬和叶老的谦逊与待人平和。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段中“就深感叶家的家风,凝聚着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而他们家中父母子女兄姊弟妹间精神平等和心灵交流,却又明显地汲取于西方文明中的精华”一句理解“叶家文化品质”。作者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又提到“西方文明”,从叶老的为人的谦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从叶老待人的“平等”理解“汲取于西方文明中的精华”,从这两个方面谈自己的认识。谈认识,不仅是评价赞美叶老,更是要谈对“谦逊”与“平等”的感悟。
举一反三
花边饺里的母爱(有删改)(16分)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小题1: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2分)
小题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小题3: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1)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2分)
(2)将第⑦段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2分)
小题4: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
(1)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这样想:       
(2分)
(2)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     
(2分)
小题5:小小的花边饺子里,凝聚着浓浓的母爱。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运用托物寄情的方式叙写一个类似的片段,来表现母爱(父爱)。(不少于50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的母亲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本文节选自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士学院的演讲)
小题1:简要概述选文记叙的事情。(3分)
(1)                                       
(2)母亲阻拦“我”报复那个曾经伤害过她的人。
(3)                                       
(4)                                       
(5)“我”担心母亲会寻短见。
小题2:从文章内容看,“我”从母亲那里学到了什么?(3分)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小题4: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我”的流泪,请分析其原因及表达的感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紫色葡萄慈父心
小院的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会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于是,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            
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那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的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而今,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或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小题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想一想:父亲栽种葡萄树时与“我”一起许下的心愿是什么?请在第一自然段的破折号后面补出。(不超过15个字)(3分)
 
 
 
 
 
 
 
 
 
 
 
 
 
 
 
 
小题3:品读下面一处细节描写,说说其中包含的情感。(2分)
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
小题4:读完文章,你认为父亲许的心愿最终实现了吗?请说明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⑴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⑵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⑶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⑷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 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⑸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6)回家后,儿于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儆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窗外传来孩于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⑺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 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⑻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 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⑼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 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⑽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⑾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 流满面。
⑿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⒀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⒁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⒂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⒃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 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 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⒄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⒅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 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⒆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⒇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选自 《最感人的情感小小说——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删改)
小题1: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4分)
小题2:文章第⑻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3分)
小题3: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文章主要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4 分)
小题4:“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怎样的心理?(3分)
问的人(中年人、司机、老太太):
儿子:
母亲(“我”):
小题5: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谈一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乐山) 小提琴的力量 (14分)                  
(澳)布里奇斯
①每天黄昏,我都会带着小提琴去尤莉金斯湖畔的公园散步,在如血的夕阳中拉一曲《圣母颂》。我喜欢在那悠扬婉转的旋律声中编织自己美丽的梦想,让琴声把我带入田园诗般纯净恬淡的生活中去。  
②那天中午,我驾车回到别墅。刚刚一进客厅门,我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我太熟悉了,是我那把阿马提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有小偷!”我一个箭步冲上楼。果然,一个12岁左右的少年正站在那里抚摸我的小提琴。那个少年头发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鼓鼓囊囊,里面好像塞了些东西,我瞥见自己放在床头的一双新皮鞋失踪了,看来他是个贼。我用结实的身躯堵住了少年逃路,这时,我看见他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刹那间,我突然想起了记忆中那块青色的墓碑,我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替。我问道:“你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本吗?我是他的保姆,前两天我听他说有一个住在乡下的外甥要来,一定是你了,你和他长得真像啊!”   
③听见我的话,少年起先一愣,但很快就说:“我舅舅出门了吗?我还是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来看他吧。”我点点头,问那位少年:“你很喜欢拉小提琴吗?”“是的,但我很穷,买不起。”少年回答。“那我将这把小提琴送给你吧。”我语气平缓地说。少年似乎不相信小提琴是一位保姆的,他疑惑地望了我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临出客厅时,他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我在悉尼大剧院演奏的巨幅彩照,于是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栗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我确信那位少年已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没有哪一位主人会用保姆的照片来装饰客厅。
④那天黄昏,我破例没有去公园散步,妻子下班回来后发现了这一反常现象,忍不住问道:“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送人?怎么可能!你把它当成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说得对。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失的灵魂,我情愿这样做。”看见妻子并不明白我说的话,我就将当天中午的遭遇告诉了她,然后问道:“你愿意听一个故事吗?”妻子迷惑不解地点了点头。  
⑤少年时,我整天和一帮坏小子混在一起。有天下午,我爬进一幢公寓的某户人家,因为我见这户人家的主人驾车出去了,这对我来说,正是偷盗的好时机。然而,当我潜入卧室时,我突然发现有一个和我年纪相当的女孩半躺在床上,我一下子怔在那里。那位女孩看见我,非常惊恐,但她很快就镇定下来,微笑着问我:“你是找五楼的麦克劳德先生吗?”我机械地点头。“这是四楼,你走错了。”女孩的笑容甜甜的。我正要溜出门。那位女孩又说:“你能陪我坐一会儿吗?我病了,每天躺在床上非常寂寞,我很想有个人跟我聊聊天。”我竟然坐了下来。
⑥那天下午,我和那位女孩聊得非常开心。准备告辞时,她给我拉了一曲《希芭女王的舞蹈》。看见我喜欢听,她又索性将那把阿马提小提琴送给了我。就在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公寓,无意中回头看时,我发现那幢公寓楼竟然只有四层,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居住在五楼的麦克劳德先生!那位女孩早知道我是一个小偷,她之所以善待我,是想体面地维护我的自尊! 后来我再去找那位女孩,她的父亲悲伤地告诉我,患骨癌的她已经病逝了。我在墓园里见到了她青色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一首小诗,有一句是:“把爱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
⑦ 妻子泪流满面,她激动地说;“亲爱的,我是多么感激那位让你成长为优秀小提琴演奏家的女孩啊!”   
⑧三年后,在一次高中生的音乐竞技中,我担任决赛评委。一位叫梅里特的小提琴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评判时,我一直觉得他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颁奖后,梅里特拿着一个小提琴匣子跑到我面前,脸色绯红地问:“布里奇斯先生,您还认识我吗?”我摇摇头,“您曾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有了今天!”他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以为我彻底完蛋了,但是您让我重拾自尊,让我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   
⑨梅里特含泪打开琴匣,我一眼就瞥见自己的那把阿马提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紧紧搂住了我,三年前的那一幕顿时重现,原来他就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本”!我的眼睛湿润了,仿佛又听见那位女孩凄美的小提琴曲,但她也许永远都不会意识到,她的纯真和善良曾经是怎样拨动了两位迷途少年的心弦,让他们重树生命的信念!
小题1:标题“小提琴的力量”概括了文章内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小提琴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小题2:文章第③段划横线句子“我确信那位少年已明白是怎么回事”中的“明白是怎么回事”具体指少年明白了什么事?(3分)
                                                                              
小题3:文章第②段中划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分)
                                                                               
小题4:文章用较大篇幅插入了“我”少年时代的一次行窃经历,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小题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