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那对老人 牛凯 ①一天全家正吃晚饭,突然有人敲门,开门见是一对老年夫妇,大概都有六十多岁,穿着物业的衣服。我以为来收物业费,刚要解释,那大婶忙举起手中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门外那对老人 牛凯 ①一天全家正吃晚饭,突然有人敲门,开门见是一对老年夫妇,大概都有六十多岁,穿着物业的衣服。我以为来收物业费,刚要解释,那大婶忙举起手中的水桶,说想来接桶水。我说没问题,刚要接过水桶,她身后的大叔闪出来,说要给我钱。一桶水当然不值什么钱,可大叔很认真地抓住水桶,说想以后定时来打水,不给钱他们心里过意不去。我推辞了半天,他才放开手。 ②接好两桶水,我顺便给他们提过去。他们租的房其实是间储藏室,从虚掩的门看进去,也就十几平方米,里面除了一张床便没了多大地方。老人连连称谢,甚至又把我送了回来。 ③ 过了几天,我忽然想起他们没来打水,一次正遇到他便问起来。大叔先是歉意地一笑,说我不要钱,他们也不好再来麻烦。前几天他们发现不远处的山脚有条小溪,水挺干净,便每天从那里挑些水来用,吃的水是从另外一家接的,已经商量好每月给他们钱,说这样心里总踏实些,然后又对我说了些感激的话。事已至此,我也无言,只觉得有些莫名的遗憾。 ④小区里住的大都是以前单位的同事,我们彼此都很熟悉,孩子们也都能玩在一起,每天放学后,院子里便成了他们的天堂。老人的房门始终开着,每当干完活他们便拿张小凳出来看着孩子们玩,一有车来,便站起来把嬉闹的孩子喊走,等车过去再慢悠悠坐下。日子久了,我们也都熟悉起来。有时遇到谁家有事,便让他们给看着孩子,每当这时,老人都格外高兴,直到家长回来把孩子领走,他们才如完成任务般轻松愉悦。 ⑤每到夏日晚饭后,人们都喜欢在院子里乘凉,也有好事者支张桌子,几个人甩把扑克。他们也凑上来看,让他们打,他们总是推辞,说看看就行,一副很知足的样子。一天晚上,忽听见院子里传来二胡婉转悠扬的声音。我出去一看,竟是那位老人坐在门口,正入神地拉着。看得出他在有意识地控制,所以声音不大,但他拉得不错,一曲凄婉的《二泉映月》竟驱散了些夏夜的燥热。渐渐地,不少人围了过来。老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便停了手。我们让他再拉几首,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看天色有些晚,他说今天不拉了,有上早班的还要休息,人们这才散去。 ⑥一天,我记得钥匙好像丢在了外面,便去老人处问,正看到他们在吃饭。房子本来就小,他们正坐在床沿上,面前的小凳上放着个方便袋,里面装着好像是点儿凉皮,两人正头碰头地就着馒头吃。见我过来,他们都有些吃惊,忙站起来把我往里让,其实里面早没了地方。我忙说明来意,他们立刻都认真回忆起来,甚至要放下馒头马上去找。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 ⑦晚上,老人竟真找到了钥匙。后来才知道,他们几乎把那天晚上在那待过的人都问了一遍。找到钥匙,老人甚至比我还高兴,在我道谢时,他却急红了脸,说平时我们都很照顾他们,以后有啥事尽管说。 ⑧两位老人起床很早,我们每次上下班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有时是点头一笑,有时是几句寒暄,觉得心情就格外轻松。我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 小题1:文章围绕“那对老人”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老人为什么到不远处的山脚下小溪里去取水?“我”为什么对老人不再来打水感到有些“莫名的遗憾”?(4分) 小题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6分) (1)我说没问题,刚要接过水桶,她身后的大叔闪出来,说要给我钱。 (2)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 小题4:文中第⑤段写“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老人此时的内心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达出来。(不超过60字)(3分) 小题5:文章结尾说:“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这些“东西”具体指什么?“苦苦”一词应如何理解?(5分) |
答案
小题1:(4分) ①老人来我家接水并坚持付钱。 ②老人帮大家照看孩子。 ③夏夜,老人在院中拉二胡。 ④老人帮我找钥匙。 小题2:(4分) 因为老人们怕麻烦别人,并且他们发现不远处的山脚小有条小溪,水挺干净 (2分).“我”很希望帮助老人,却未能如愿,所以很遗憾。(2分) 小题3:(6分)(1)“闪”形象写出了老人动作的迅捷,表现他要给钱才接水,不想占别人便宜的心理,体现了老人淳朴的品质。(3分) (2)“连连”表示郑重,与“问问”的随意形成反差,体现了老人答应为“我”找钥匙时郑重(重视)的态度,也体现了他热心的品质。(3分) 小题4:(3分)示例:我拉二胡是自娱自乐,这么多人来扣真是不好意思,但平日里大家待我们那么客气,不能让大家扫兴,就再拉几首吧。(不超过60字) 小题5:(5分)这句话既写出了老人身上淳朴、热心(关心他人)、善良、谦和等美好品质。(2分)因为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城市里这些东西很少,很难找到,所以“苦苦”一词表达了现代人对这些日渐缺失的美好品质的渴求,同时体现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仰之情。(3分)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概括主要事件首先要提取以下关键信息:“人物:老人;事件:来我家接水并坚持付钱;帮大家照看孩子”,联系原文,再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润色,便可概括出选文的故事。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找出关键信息。概括故事内容时,人物、事件、结果等这些信息都不能缺少,且语言要简练。 小题2:试题分析:“大叔先是歉意地一笑,说我不要钱,他们也不好再来麻烦。前几天他们发现不远处的山脚有条小溪,水挺干净,便每天从那里挑些水来用,吃的水是从另外一家接的,已经商量好每月给他们钱,说这样心里总踏实些”——之所以去小溪里取水,因为小溪的水干净,同时因为作者不收钱,他也不还意思去作者家里取水;跟另一家商量好了每月给水钱。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事已至此,我也无言,只觉得有些莫名的遗憾”——之所以遗憾,是因为作者很想帮助老人,却未能如愿。 小题3:试题分析:(1)“我说没问题,刚要接过水桶,她身后的大叔闪出来,说要给我钱”一句中的“闪”形象写出了老人动作的迅捷,生动地表现出他要给钱才接水,不想占别人便宜的心理,体现了老人淳朴的品质。(2)“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一句中的“连连”表示郑重,与我所说的随意“问问”形成对比,体现了老人答应为“我”找钥匙时郑重(重视)的态度,也体现了他的热心。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词语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小题4:试题分析:“我们让他再拉几首,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前文写到,老人拉二胡纯属自娱自乐,并且都是有意控制声音,可见他怕影响到别人。因为他拉得不错,吸引了周围的人,人们让他再拉时,他显得不好意思了。用第一人称将这些心理活动表示出来即可。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题5:试题分析:“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一句中的“这些东西”指的就是老人身上淳朴、热心(关心他人)、善良、谦和等美好品质。我们之所以“苦苦”找寻这些东西,是因为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城市里淳朴、热心(关心他人)、善良、谦和等美好品质很少,很难找到, “苦苦”一词表达了现代人对这些日渐缺失的美好品质的渴求,同时体现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仰之情。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
举一反三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小题1:这两段人物描写的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小题2:请你运用上面语段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你的语文老师进行一段肖像描写。(6分) |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小题1: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1分) 小题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分) 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小题3: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小题4: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2分) 小题5: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 |
一个低智商的孩子 雁别翅 (1)四十多年前的一天,正在读读高二年级的加拿大少年琼尼·马汶被学校聘请的一位心理学家叫到办公室。心理学家对他说:“琼尼,我看过了你各学科的成绩和各项体格检查,对于你各方面的情况我都仔细研究过了。 (2)“我一直很用功的。”马汶插嘴道。 (3)“问题就在这里,”心理学家说,“你一直很用功,但进步不大。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 (4)马汶立刻用双手捂住了脸:“那样我爸爸妈妈会难过的。他们一直巴望我上大学。” (5)琼尼·马汶的爸爸是木匠,妈妈是家庭主妇。这对夫妇节衣缩食,一点一点地在存钱,他们是在为儿子上大学而作准备。这一点,马汶是最清楚不过的。 (6)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尽管在一次又一次的智力竞赛中名落孙山,但他并不灰心。人的美好特质是多种多样的,怎能以一份智力试验定夺?他始终相信在某一方面,他也许可以发挥他独有的、奇迹般的创造,一样可以使生活充满无尽的乐趣。可是既然父母希望他上大学,他就只好十分用功地去读那些他显得非常吃力的课程。 (7)心理学家用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的肩膀,说:“人们的才能各种各样,琼尼,”他顿了一下,继续他的理论,“工程师不识简谱,或者画家背不全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就叫你爸爸妈妈骄傲了。” (8)马汶从此再没去上学。 (9)那时城里活计难找。马汶找到一份替人整理园圃,修剪花草的活儿。他是个认真而又勤勉的孩子,整天忙忙碌碌地研究那些花草,想它们怎样才能更美丽地装点人们的生活。他常常替人出主意,帮助人们把门前那点有限的空隙精心装点;他对颜色的搭配更是行家,经他布置的花圃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10)不久,顾主们开始注意到这小伙子的手艺,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茂美丽。 (11)一天,他凑巧进城,又凑巧来到市政厅后面,更凑巧的是一位市政参议员就在他眼前不远处。也许这就是机遇——马汶注意到有一块污泥浊水、满是垃圾的场地。作为一个园艺工个人,他似乎对这个地方更加敏感。于是,他走上前去,向参议员问道:“先生,你是否能答应我把这个垃圾场改为花园?” (12)参议员告诉他:“市政厅缺这笔钱。” (13)马汶说:“我不要钱,只要允许我办就行。” (14)这使参议员大为惊异——他从政以来,还不曾碰到过哪个人办事不要钱呢!但是,他马上从这孩子热诚的表情中得知:这不是玩笑。他把这孩子带进了办公室。 (15)马汶走出市政厅大门时,满面春风:他有权清理这块被长期搁置的垃圾场地了。 (16)当天下午,他拿了几样工具,带上种子、肥料来到目的地。他的行动马上得到了知情者的有力支持——一位热心的朋友给他送来了许多树苗;一些相熟的主顾请他到自己的花圃去剪玫瑰插枝;有的陌生人还提供了篱笆用料。这消息传到本城一家最大的家具厂,厂主立刻表示要免费承做公园里的条椅。 (17)人们的热心相助更坚定了马汶的信心。他更勤劳地操作着,更精心地设计着。每天很早,人们便看到他那忙碌而敏捷的身影。不久,这块泥泞的污秽场地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绿茸茸的草坪,曲幽幽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听到鸟儿悦耳的歌声——因为马汶也没有忘记给它们安家。 (18)这一下,全城的人都在谈论,说一个年轻人办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这个小小的公园又是一个生动的展览橱窗,人们凭它看到了琼尼·马汶的才干,一致公认他是一个天才的风景园艺家。 (19)现在的马汶已经是加拿大知名的风景园艺家。虽然至今他也没学会说法国语,也不懂拉丁文,微积分对他更是个未知数。但色彩和园艺是他的特长。他使他已年迈的父母感到了骄傲,这不光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而且因为他能把人们的住处弄得无比舒适、漂亮——他工作到哪里,就把美带到哪里! (选自《品读》2012.10.总478期) 小题1:除了智商低的遗憾以外,文中的马汶拥有哪些长处?(4分) 小题2:请概括(5)(6)两段的内容,说说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 (2)一天,他凑巧进城,又凑巧来到市政厅后面,更凑巧的是一位市政参议员就在他眼前不远处。 小题4: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茂美丽。 (2)绿茸茸的草坪,曲幽幽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听到鸟儿悦耳的歌声——因为马汶也没有忘记给它们安家。 小题5:从马汶的人生经历中,你得到的最大的启迪是什么?它让你由此而产生了哪些思考?(4分) |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世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公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法语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按划线句子的先后顺序,分别写出所采用的描写方法: 、 、 。(3分) 小题2: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用着重号圈划出朗读重音)(1分) 小题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用/线划出朗读的节奏)(1分) 小题4:在最后一节中找出能反映韩麦尔先生心理活动的词语: (1分) 小题5:为什么“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2分) |
我的小学生活 (1)我上小学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说起来很遥远,几乎是一个空白,但有几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2)先说打架。我生性是外温内热,平常少言寡语,对看不惯的事便要说便要骂,憋急了还会动拳头——一次姐姐被同学欺了,我不顾一切就去和他打架,谁赢谁输已经记不得了,甚至和我打架的同学叫什么名字也忘记了,只是后面的事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有人把我们打架的事报告给老师,和我同姓的老师把我叫去,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这还不算,他又用食指狠狠地在我头皮上锉,我头皮发胀发麻,疼得眼泪不住流了出来,可我没哭,更没有认错。 (3)再说逃学。夏天很热,太阳黄黄地晃眼,我就逃学,去稻田里掏螃蟹。那时候田里螃蟹很多,田埂边有蟹洞,只要看洞口的泥土颜色是不是新鲜就知道里面有没有螃蟹了,我钓鱼不行,掏螃蟹还是很得手的,没用多少时间,就掏了一串,怕也有十几只吧,然后就摆渡过了四叉河,走一个多小时,到泰南镇上玩,中午没饭吃,当然也不可能有零花钱,就拿一串螃蟹换两个烧饼,算是午餐。这事父母不知道,还以为我上学读书了,后来校长家访告了状,不过,父母并没有责备我,连一句话也没说,因为我念小学时的成绩一直很好。 (4)偷书看也是在小学的事。因为家贫,除了学校发的两本书,连一张纸片都没有,而我家的邻居是个地主,老太太嘴巴很啰嗦,老头比较严肃,却有一点书生气,他们的两个儿子是村里仅有的读书人,家里就有不少的古书,我在他家玩耍时看见,出于好奇,就拿(偷)了一本《列国志演义》回家看,小学的我居然也把这本书生吞活剥地啃完了,而且啃得津津有味,其实这也是我生平所看的第一本文学著作,我对文学的爱好就是从看这本书开始的。 (5)有了第一次偷书看的“乐趣”,后面就一发而不可收了。那时的农家孩子是不可能不干活的,我放学回家书包一丢就出门,主要是挑草沤肥什么的,所以也不可能在家里看书,晚上是早早就睡觉的,因为连煤油灯也是要节省了用的,可是对偷来的书又急不可耐地想看,便动了个坏主意——我的课桌很破很旧,桌面蛀蚀不堪,我就用小刀剐了一个洞,是上课时装着听课的样子,实际上在偷偷地看书,所幸的是老师始终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也没有哪个同学打小报告。于是我在邻居家偷了一本看完了还回去,然后再偷一本——始终只拿一本,所以老先生一直没有发觉…… (6)小学的生活无疑是贫苦而单纯的,但并不觉得乏味,即便穷,也过得无忧无虑,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吧——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起来既好笑又有些心酸:一次父亲给人家装豆饼(做肥料),我剥了一块啃了吃,那个香啊,至今还在口舌盘旋…… 小题1:根据上下文,推测一下第四段加点的两个词语的含义。(2分) ①生吞活剥: ②津津有味: 小题2:本文围绕“我的小学”生活,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写?请加以概括。(4分) 小题3:第三段写到作者小时候逃学去掏螃蟹,家长为什么没有责备他?你怎样看待这件事?(2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起来既好笑又有些心酸”,为什么“既好笑”,“又有些心酸?”(2分) 小题5:本文写到作者所看的第一本文学著作《列国志演义》引发了他的文学爱好。你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吗?书名是什么?你为什么会记得它?(3分) 作品名: 记得的原因: 小题6:在回忆小时候的几件事里,重点写了“偷”书看书这件事。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偷”书看了,假如作者此时来到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