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矾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矾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屋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小题1:这里所选几段文字,叙述了一个什么事件?(2分) 小题2:你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请说明理由。(2分) 小题3:请写出文中表现阿曼达父子心心相连的一句话。(2分) 小题4:文章结尾段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中对父子二人的 描写,说他们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3分) |
答案
小题1:(2分)阿曼达的父亲在地震后怀着坚定的信念成功地抢救出儿子。(亦可从阿曼达的角度总结) 小题1:(2分)划线句子渲染时间延续过程又长又慢,突出强调父亲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停地行动,顽强地救出儿子。 深刻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挚爱之情。(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能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小题1:(2分)这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题1:(3分)父亲信守承诺、挚爱儿子、不怕艰险的表现都了不起;阿曼达信任和热爱父亲、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表现也都了不起。 |
解析
小题1:整体感知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作答时,能答出“父亲在地震后怀着坚定的信念成功地抢救出儿子”即可。 小题1:赏析文句可以从内容、主题、手法、用语等角度进行鉴赏,此处从主题角度来说突出强调父亲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停地行动,顽强地救出儿子。 深刻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挚爱之情。从其他角度鉴赏,合理即可。 小题1:学生感知文本,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小题1:感知文本,结合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主题,找出相照应的内容,分别总结合概括文中父子二人了不起的地方,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25分)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2)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3)“不要掉队呀!” (4)“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5)“我们顶着天啦!” (6)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7)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8)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小题1:根据选文(1)、(7)两节文字对“火把”的描写,请你用两个词分别概括老山界山路和山势的特点。(2分) 山路:________________ 山势: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战士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最符合文章的原意?( )(2分)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 小题3:选文第(8)节文字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 )觉角度突出夜之( ),从( )觉角度暗示山之( ),从( )觉角度反衬夜之( )。(每处限填一字)(3分) 小题4:选文第(8)节中的景物、声响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3分) 小题5: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很有层次,请你结合选文举例说明。(3分) |
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那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那是在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看看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即明白过来,肯定有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预料的那样,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大声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28元的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湖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地梳洗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⑥十几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的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使我摆脱了困境,但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⑧老师的眼睛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摇着头说:“我也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暗自庆幸自己当初善意的一个闪念竟如此影响到别人的一生。 ⑨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2:阅读第⑤段文字,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老师形象的?根据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3分) 小题3:第⑤段女教师对售货员说“我是她妈妈”,回家对女孩说:“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妈妈”和“阿姨”这两个称呼前后矛盾吗,为什么?(4分) 小题4:十几年后,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为什么来到老师的家?(2分) 小题5:当老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说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2分) |
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11分) 天堂的灯 2006年7月3日,星期一。洛阳市浅井头中学特别批准:允许初一(2)班的女生胡艳艳来校上半天课。这是已经停学三年、患再生性贫血停治三个月、奄奄一息的胡艳艳最大的幸福了。 胡艳艳家穷,母亲早逝,她和捡破烂的父亲相依为命。艳艳9岁才上学,小学几年,她品学兼优,获得过市级和省级各类大奖28次。为了上学,她成了最苦累也最快乐的孩子。她必须抢课堂之外的所有时间干活,只为了能让爸爸每天多捡点垃圾。可惜,15岁时,胡艳艳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时,医生护士没能禁绝她在病床上继续她的学习,同学们来当“二传手”复述课业,老师们也每个星期轮番到病房为她补课,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读完了小学并考上了初中!她还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最大的理想是 “把自己的生命之火化作一篇篇温暖人间的诗文”。 家里太穷,社会各界捐助的钱,让她的生命在不断输血中延长了三年,已经算是奇迹了。几天前,一向坚强的胡艳艳哭了,她嘤嘤地说:“爸爸,我很想回学校上一堂课……”爸爸立即去学校。学校惊动了,校长当即就落泪,特意批准她上半天学!八个女生用手臂交织成特殊的“担架”,把胡艳艳架进了校园。到校,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每间教室都有欢迎她的队列,还有“艳艳你好”的彩旗!一走进校园,每个人眼前的风景都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花坛、雕塑、操场、小果园,那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树,还有图书室、教学楼、宿舍楼、教室。 上课铃响了。看似正常中的震撼与悄然转变:人们都比往常认真了,亲近了,默契了。老师含泪的微笑,同学们端正的坐姿,就连校园清洁工也格外勤奋起来,一遍又一遍擦洗花坛的池壁栏杆!艳艳在靠前正中的位置坐好,笑着,但仍是没忍住,泪水撒在了桌面上——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 这节课,是老师特意安排的,艳艳最喜欢的作文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作文题是:《今天》。 同学们都含着泪在写,包括平日最讨厌作文的同学。 “我有许多‘今天’没能做到最好。今天,我又回到学校了,这里是我的天堂……” 胡艳艳在本子上一字一字的写,很重很慢…… 胡艳艳的作文没有写完。她写的最后一行字是: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她晕倒了。送医院后,由学校发起,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义捐又自发形成,但,艳艳生命的火焰已经燃至极限了。 2006年7月7日,艳艳走了。但,她把天堂的灯留给了大家。 (选自《杂文报》)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2:为什么说艳艳流的泪是“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3分) 幸福: 疼痛: 留念: 小题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这句话的理解。(2分) 小题4:艳艳的生命之灯即将燃尽,却还坚持去上半天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2分) 小题5:假如你是艳艳的同学,或你的身边也有艳艳这样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2分) 说的话: 做的事: |
把钥匙挂在心口(19分) ⑴年纪轻轻,可是我忘性挺大。每逢出门总是得先找到家门钥匙。不然,回家时我一准儿会站在门前束手无策。 ⑵一次,把我这种烦恼讲给朋友听,朋友笑道:“其实很简单,你可以用个红绳把钥匙串起来套在脖子上,让钥匙贴着心口,这样你肯定不会再忙着找钥匙了。 ⑶一试,果然不爽。再细细地研究一番,又觉得这种做法实在是富有深深的意趣。 ⑷人们常常把钥匙拿在手里。可是手里总是满盈盈的:奖券、首饰、职称、学历、荣誉证书、信用卡……然而在这个什么都需要疯狂掠取的时代,手里的东西也并不能让人足意。人们往往是在紧握双手的同时,还在时时刻刻地环顾着周围,想着要再去获取些什么。手是这么小,可要的东西是那么多,哪里还会有钥匙一个合适的位置呢? ⑸人们也常常把钥匙放在口袋里。可是口袋里也往往被塞得不留一丝空隙:股票、期货、房产、存单……凡是人们认为对自己有用而且能够保存一段时间的东西,都要让他们在口袋里占上一席之地。口袋被撑得那么鼓,那么胀;似乎随时都会有爆炸的危险。哪里还会有钥匙一个宽松的位置呢? ⑹人们还常常把钥匙放在皮包里。可是现在的皮包本身好像往往比皮包里的东西更重要。人们的皮包不停地淘汰着,变幻着,皮包里的东西也在做着相应的增多、减少、搭配和组合:化妆品、大哥大、计算器,甚至卫生巾……哪里还会有钥匙一个恒定的位置呢? ⑺于是,我们常常随意地把钥匙放在某个地方。于是,我们便常常需要去寻找钥匙。 ⑻难道不是吗? ⑼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我所说的手,是心灵的手。我所说的口袋,是心灵的口袋。皮包,是心灵的皮包。钥匙,当然也是心灵的钥匙了。 ⑽所以,才需要把钥匙挂在心口。 ⑾也许,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只有心灵才是最易空旷的地方。我们只有把钥匙挂在心口,才能时时听到钥匙敲击心灵的声音。 ⑿也许,在这个浮华轻飘的世界上,只有心灵才是最为真实的福地。我们只有把钥匙挂在心口,才永远不会忘记回家和失落家门。 小题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划线的词:(2分) 足意: 浮华: 小题2:文中第⑶段画线句子中“这种”指代的内容是(1分) 小题3:品味下列句子,琢磨一下其中的的含义。(4分) ①“人们往往是在紧握双手的同时,还在时时刻刻地环顾着周围,想着要再去获取些什么。” ②“可是现在的皮包本身好像往往比皮包里的东西更重要。” 小题4:第⑿段中为什么说“只有把钥匙挂在心口,才永远不会忘记回家和失落家门。”(3分) 小题5:整体感知全文,钥匙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3分) 小题6:本文以“钥匙”为话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请你也从日常生活中任选一件事物为话题写一段50字以上的话(比如“筷子”、“吸尘器”、“宠物”等等)。(4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0分) 我把自己扶起来 马德 高考发榜的那天,晓静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她站在了班主任李老师面前,劈脸问:“老师,我是不是没有考大学的命?”她的话冷冷的,弥漫着绝望之后的悲凉。 李老师的心一惊。是的,这是晓静第二次高考了。 晓静虽说是个女生,但更多的时候,表现得像个男孩子。她说,她得像个男人,这样好让母亲有主心骨。晓静的父亲前些年去东北做买卖,结果一去不复返,在那边另成了一个家,撇下了晓静娘儿俩。开始,母亲要死要活地闹。晓静说,妈,这个世界离开谁都能活,没有他,咱们一样能活得好。 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担起了一个家。 晓静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也许,她太过紧张了,连续两年高考,她的成绩都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命运,似乎有意跟这个可怜的孩子开玩笑。 李老师问:“你信命?”晓静低着头,一言不发。此刻,她正笼罩在宿命的阴影里,无法挣脱。 “我也信过命。”李老师的这句话刚出口,晓静猛地抬起头,略带惊疑地看着他。显然。老师的回答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是的,我也曾信过命,和你一样。”说完,李老师摊开双手,一边给她看,一边说:“你看,我手指的骨节粗吗?” 晓静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看看手,又看看老师,满脸疑惑。“老师,这怎么啦?”她问。 “这里边有一个故事。我讲给你听。”老师收起双手,接着说:“我参加高考那年,和你一样,落榜了,由于家里很穷,人们都劝我别上了,说祖坟上没有那棵草,上破天也没用。村里的一个老先生,人们都很尊敬他。有一天,他抓起我的手,仔细端详了又端详,叹了口气说,你没考大学的命,你就是一个干庄稼活的。说完,他指着我的手,解释说,你看你的手指头,又短又粗的,不像贵人的手,贵人的手指纤长,凤爪似的。为此,我曾经偷偷地留意过那些考上的同学,果然,他们的手指头,都细皮嫩肉,又细又长的,跟老先生说的一样。再看自己的手,不觉自惭形秽,无尽的自卑和绝望在心底翻滚着。那时候,我真的有点认命了。” “那,后来呢?”或许,相同的遭遇激起了晓静的共鸣,她急切地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后来,我还是复读了一年。那一年,我不是为自己复读的,我是为天底下所有和我一样长着短粗手指的人复读的。我忍辱负重,咬着牙坚持了一年。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打破宿命,推翻魔咒。记得高考成绩下来的那一天,有人说我考上了,我没敢相信。直到,我对着成绩单,用我短粗的手指头比画着一点一点认真地看完,才彻底确信。自己考上了。” “好,太好了!""当李老师讲到这里,晓静轻轻地击了一下掌,发自内心地为这一结果叫好。 “所以,对于命运,我们可以敬畏,但绝不去迷信。而要破除这宿命,是需要一点不屈不挠、不服输的劲头的。你说呢?”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晓静说。 “是,老师,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晓静说这话的时候,紧紧地握住了自己的拳头。 晓静最后选择了继续复读,她差不多是那所学校唯一一个有勇气复读2年的学生了,走在校园,学生们偶尔也指指点点的,但她从来没有在意过,一如既往,有说有笑的。她成了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命运没有再难为她,第三年,晓静考了630多分,考取了北京的一所有名的高校。 报到的那一天,晓静去看望了李老师。晓静说:“老师,过去的这一年,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你说得对,对于命运,可以敬畏,但绝不能迷信。是的,当一个人不再被宿命主宰和左右的时候,天底下,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成功的脚步了。” “另外,还有个秘密,我得向你透露一下。”晓静说完,故意神秘地背起手,有些顽皮地看着李老师。 “什么秘密?”李老师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晓静突然从背后抽出手来,摊在李老师面前,老师的脸顿时红了,他惊讶地喊道:“天哪,你的手指居然也……” “是的。老师,我和你的手指是一样的。不过,一个道理已在我心中永难磨灭:什么样的手,不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一个人的命运,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且,在跌倒的时候,我懂得了自己把自己扶起来。” 说完,晓静一脸的骄傲和自豪。 小题1:概述本文的故事梗概。(4分) 小题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试作些点评。(4分) 小题3:晓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从她的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小题4: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5:李老师的教育方式如何?请发表你的看法。(4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