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6分)月光启蒙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6分)月光启蒙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6分)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小题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4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民歌 →    →   →说谜语
小题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小题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1分),表达效果是               (2分)。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                                   
小题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答案

小题1:甲:安详    乙:慈祥     
小题1:讲故事  唱童谣 
小题1: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小题1: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2分)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或:“月儿弯弯像小船”、“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小题1:D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选择恰当词语的能力。根据文意选择相应的答案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梳理情节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补写情节的能力。根据文意补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赏析词语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
小题1: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理解即可。
举一反三
那远远的云端(12分)
学生最爱给老师评头论足了。要是有个有点"特点"的老师往讲台一站,同学会相互挤眉弄眼。下课后,三三两两议个没完没了。记得刚进高二时,就有这样一位富有"特色"的老师成了我们最有趣的议题。
上课前,有消息透漏:此人年过花甲,性格外向,喜怒无常……喜怒无常?我心抽了一下。
“来了!”有人一声惊呼。只见一个老头从甬路那端缓缓“颠”来,教室顿时静煞,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地射向他:好一个醉仙人!走起路来噔嶝有声,两条手臂大幅度摆动,整个身子摇来晃去。上讲台了,嗬,满面红光,眉眼灵动,精神矍铄!他略一扫视,带着余喘就哇啦哇啦讲课了。和新班学生见面不讲客套也罢,总要讲上一串有趣的废话嘛!可他啥也不讲,真是……
第二天,关于“怪老头”的轶事便风传开了。别的都记不住了,只记得“小灵通”说,当年她伯父听他讲课,这位老师曾经在讲台上背诵《孔雀东南飞》,背呀背呀,禁不住潸然落泪,不能自己,直到悲恸咽住,才停下喘气。我们听后全都捧腹大笑,真是滑稽得可爱。有趣的是,30年后的今天,他又要向我们讲《孔雀东南飞》了,多想看一看他泪挂两腮哟。
可等到了!他要我们先自行注释,然后略讲解几句难句,接着便是范读。只见他稍一酝酿,一次深呼吸,便沉下脸,小声地开始朗读起来。我发现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是嘛,瞧他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哦,这也许就叫“吟哦”吧!我禁不住也想笑。可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有些同学自觉没趣,便也捧起书来听他读了。渐渐地,他越吟越带劲儿,越来越凄切,读到刘兰芝告别小姑时,只见他不断地咽喉头,不像前边那般流畅有调了。听得出,他近乎沙哑酸涩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这是,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以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悲怆的神情来。我不断咬着牙,不让泪水涌出。直到下课铃响,大家还是沉重得很,无人哗笑,无人追跑。
上他的课,我总被他的感情所左右。他不是演员,但他情感的变化,却犹似春末夏初那变幻莫测的云天。渐渐地,我也养成了带情朗读的习惯,读到好章段,我竟也会旁若无人,忘乎所以。如今,细细琢磨一下他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不禁深深赞叹。我已深切领会了他的一句话:“读到有情时,文也通大半。”唉,说他喜怒无常,莫非由此而生?
去年,我曾连获校、地、省作文比赛一等奖。那天早会时,全校师生集合在大操场,校长将给我颁奖。忽然,他风风火火地闯进我们的队伍,一眼瞄住我,挤了过来,没等我明白,他已把我拖出了队伍,郑重地教我:“一会儿你上台领奖,要先进三步,双手接奖品,然后转身向全校师生亮一亮奖品,然后退后三步,看,像这样……”周围的同学全都哗然大笑,他却充耳不闻,仍一本正经地为我做着木偶似的机械的师范动作。我都是高三年级的学生了,又不是第一次上台领奖,真是个老古董!我虽不敢笑,心里却埋怨他没事找事。可是说来也怪,在我短短的生活道路上,曾印下多少激动人心的绚丽画面:在万人歌咏大会上,我的手风琴演奏曾赢得如雷的掌声;在长沙省委礼堂,我郑重地接过省委书记颁发的奖状;也曾像一颗小明星,荣幸地和名作家一起游山玩水,一起留影,一起上电视……然而那些画面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漠了,偏偏只有他为我做木偶似的机械的动作的场面不时地在我脑幕里映现,而且越来越清晰,每次都使我感受到了一中暖乎乎地、特殊的爱。
在我的记忆中,他只有一次对我发脾气。我读高三,学校成立文学社,他当顾问。那天,他兴冲冲地摇进教室来,眯着眼笑着告诉我:“你被选为社长!”我立即本能地红着脸,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婉言推诿一番。没料到,他的脸立即露出愠色,严肃地盯着我:“你以为韬光养晦,隐藏才华是谦虚,是美德吗?不,现在观念变了,有才不漏,还不如毛遂……当社长算什么?你应该向大家拍胸脯,公开宣布,我得几个奖算什么?我还要得更多的大奖,我——”我浑身发烫,借口溜了。
你说他是老古董吗?这种新思想至今我还难于接受呢!然而暗地里这些话却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着,越燃越旺。眼前摆着的是好几张获奖证书、奖状。抽屉里,放着复旦大学的免试录取通知书。我抬起头,望着窗外云天,呀,老师就站在那远远的云端,又在向我教训道:“得几个奖算什么?我还要得更多的大奖!”
小题1:文章开头说“怪老头”是一位富有“特色”的老师,结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老师有哪些富有“特色”之处?(4分)
小题2:第④段为什么要写“怪老头”讲授《孔雀东南飞》的轶事?(2分) 
小题3:文章第⑦段说老师是个“老古董”,你觉得这位老师真是个“老古董”吗?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由。(2分)
小题4:第⑦段中“然而那些画面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漠了,偏偏只有他为我做木偶似的机械的动作的场面不时地在我脑幕里映现,而且越来越清晰,每次都使我感受到了一中暖乎乎地、特殊的爱。”仔细揣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5:文末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13分)
掌心化雪
丁立梅
⑴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⑵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⑶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⑷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⑸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⑹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⑺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⑻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⑼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⑽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⑾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⑿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小题1:选文第⑵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2分)
小题2:语文老师为什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3分)
小题3: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4:在⑾⑿段中,“她”一次次跑到福利院,和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发奖品,为什么?(3分)
小题5:选文的题目“掌心化雪”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掌心化雪”的意思。(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8分)
长途跋涉的肉羹
林清玄
①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的最好吃的肉羹。”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②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小摊上的肉羹非常的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
③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胶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当时的交通不便,从风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昏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④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问,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虽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⑤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盛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盛了半碗。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风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⑥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真好吃!”爸爸说:“就是真好吃,我才会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十倍呀!”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
⑦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经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作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
⑧这使我真实地体验到,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
⑨我想,这是爸爸妈妈那一代人,他们的爱那样丰盈真实,却从来不说“我爱你”,甚至终其一生没有说过一个“爱”字的理由吧!
⑩爱是作料,要加在肉羹里,才会更美味。自从吃了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每次我路过凤山,都有一种亲切之感。‘这凤山,是爸爸从前买肉羹的地方呢!
⑩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⑩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就像不管我的年岁如何增长、不论我在天涯海角,只要一想到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那一锅肉羹,心中依然有三十年前的汹涌热潮在滚动。肉羹可能会冷,生命中的爱与祝愿,永远是热腾腾的;肉羹可能在动荡中会满溢出来,生活里被珍藏的真情蜜意,则永不逝去。(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2分)
小题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
(2)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小题3:请说说题目的含义及作用。(4分)
小题4:结合文中父亲的行为,谈谈你对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小题5: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最后一课》文段,完成小题。(14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给下面的划线字注音。(2分)
白(   )                   住(   )
小题2: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2分)
小题4: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延长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2分)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2)“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小题5: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3分)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小题6: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暗香》,完成小题。(17分)
暗香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但终究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②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花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上的,因此,春夏秋冬,他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在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在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
小题1:第③段中划线的“一个最温柔的记忆” 指什么?请概括回答。(4分)
小题2:第⑤段划线句中“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从中读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4分)
小题3:“当他流着泪买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请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5分)
小题4:本文对你如何做人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