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教子无方林海音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教子无方林海音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教子无方
林海音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板板,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我们的小家庭里,为孩子的设备简直没有,他们勉强算是有一间三叠的卧室,还要匀出我放小书桌和缝衣机的地盘来。还有三个抽屉归他们每人一个,有时三个孩子拉出抽屉来摆弄一阵子,里面也无非是些碎纸烂片破盒子。他们只有一盒积木算是比较贵重的玩具,它的来历是:
  儿童节的头一天,大的从高级班那里借来全套童子军武装,我家务忙,没顾得问他,所以,第二天一早儿,他穿上“童子军”就没了影。到了晌午,只见他笑嘻嘻满载而归,发了邪财似的,摆了一桌子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什么的,还大大方方地赏了妹妹们一盒积木。问他到哪儿去了,他这才跟踪满志,挺着胸脯说:
  “今天儿童节,我代表学校到教育厅‘接见’厅长去了。这些全是他赏的。”
  我们一听,非同小可,午饭多给了他一块排骨啃。整个晚上大家都拿“接见厅长”当题目谈笑。
  就是这样,我们既没有游戏室,又没有时间带他们到海滨去度周末,趟趟街上的雨水,就好比我们家门前是一片海滩,岂不很好?而且他们趟着水最快乐,好象我的童年一样——说实话,到今天我都不爱打伞,穿雨衣,让雨淋满身、满头、满脸,冰凉凉最舒服。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我们最喜欢听到爹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便可以任意而为,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五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雨天无聊,孩子们最喜欢爬到壁橱里去玩,我起初是绝对不许的,如果他们乘我买菜的时候爬到里面去,回来一定会挨我一顿臭骂。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的问爸爸:
  “妈妈也出去吗?”
  爸爸说:“是的。”
  二的把两条长辫子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说:
  “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
  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孩子们又惹了祸,母亲喊:“你来管管。”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娇女儿泪多”,两行泪珠挂在她那“灵魂的窗户”上,闪闪发光;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那老大,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胡子。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母亲又骂我:
  “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选自《林海音经典作品》)
1.从全文看,作者有哪些事“该管不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自己童年的淘气故事,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文中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孩子们趟街上的雨水,堆枕头玩游戏,涂花脸三件事。
2.将自己的淘气与孩子们对比,来说明这种童年乐趣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意思对即可)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模样的淘气与可爱。(意思对即可)
4.“尊重理解孩子,顺应儿童天性,有独特的教育方式的母亲”。(或“文章让人感受到的并非是不负责任的母亲,而是一个很善于体察和引导孩子,懂得教育规律的母亲,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宽厚、慈爱而又活泼、淘气的可爱性格)(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各题。为爱挺直
郭华悦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期)
1、选文第④段中说“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他的“希望”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结合选文,请你说说他“不断推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⑦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贵州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答题。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在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凡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来年地瓜就没收成了。”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自己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和激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躯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他特有的眼神。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熟悉的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速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1.填空。
(1)文段是运用第____人称来叙述的。段③一段⑩是按照_____顺序来记叙的。
(2)段⑥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2.段⑩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文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略写?哪些内容则是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贵州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滋味
张抗抗
  ①那年春节,到外婆家过年。
  ②春节的前几天,我得到了一些压岁钱。妈妈说,可以用它来买一样过年时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在小镇的街上转来转去,店里好像没有什么东西可买,我不知道应该拿这些钱怎么办。
  ③后来我走到了卖鞭炮和烟花的小铺旁边。
  ④那些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炮仗很快吸引了我。
  ⑤我在那个小铺跟前站了很久,因为我拿不定主意到底应该买哪一种,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自己买过鞭炮这种东西,那是男孩子玩的。他们总是当我们经过的时候,冷不丁地点燃他们手里的鞭炮,悄悄扔到我们脚边,听我们捂着耳朵尖叫,然后开心地乱笑。我下决心这次一定要买一种最好的鞭炮,让他们大吃一惊。
  ⑥卖鞭炮的老头看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伸手递给我一只紫色的花纸筒,它差不多有一截甘蔗那么长短,比甘蔗更粗些。老头笑眯眯地告诉我说,这是今年的新品种,放在地上点着以后,会喷出像节日天空中的焰火那样金黄色的火花,很好看的。
  ⑦我说那是像喷泉一样的么?他摇摇头,说是像下雨一样的。
  ⑧那么就是金黄色的雨,一粒粒金光闪亮。这个景象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⑨我数了数口袋里的钱,差不多刚好够买一只。
  ⑩真够贵的啊,但它实在很诱人。我迟迟疑疑地站了好一会,最后掏出了我所有的钱。
  回家的路上我举着那只纸筒一路疯跑,恨不得马上就把它点着。
  可惜,离年三十还有好几天呢。外婆仔细端详着那只烟花,说这么珍贵的东西,一定要等到过年才能放的。妈妈说那就年三十吧,叫全家还有邻居都来看。
  那真是一段漫长的等待。好像比一年还长,那几天里我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那些只有春节才会得到的,所有好吃好玩的东西,比如新衣服新鞋子、灯笼、风笋,还有花生糖果粽子年糕汤圆包子……与我枕边这个将会发出万丈光芒的烟花相比,统统地无滋无味,叫我提不起一点兴趣。
  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早上一睁眼我就问妈妈,说现在可以放了吧。妈妈说,得等到吃过年夜饭,天黑了,放烟花才好看。于是那一天里,每隔几分钟,我便抬头看钟,时间从来没有过得那么慢,天空几乎一寸一寸地暗下来的。总算熬到了晚饭,丰盛的年夜饭我只草草吃了几口,便借故放下筷子溜了出去。空荡荡的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家里的人那顿年夜饭吃得没完没了,我紧紧捏着那只纸筒东张西望,盼着大家快出来看我放烟花,有一会我甚至觉得天已经快要亮了。
  终于,外婆拿着一盒火柴,走了出来。
  大家都嘻嘻哈哈地涌了出来,很多双眼睛,在黑暗的院子里亮起来。
  我把纸筒小心地安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开始试着在风中划火柴点燃那只纸筒的引信。我的手发抖,点了好几次才点着,扔下火柴就猛地躲到了妈妈身后。
  嗤的一声,从地面上飞起了一串金色的火焰。像下雨,又像喷泉,还像是风中摇摆的稻穗,在眼前飞舞蹿腾,把周围黑暗的夜空照得雪亮。我们睁大了眼睛叫着跳着拍着手跺着脚,我们不知该怎么欢迎它,也许我们应该把全镇的人都请来同我们共享这美丽的欢乐……——节选自于《张抗抗文集》
1.请用简要文字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最能表现“我”等待放烟花时的焦急心情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的是童年生活。作者对人物心理感受、动作、神态作了描写,无处不凸显儿童的特性。请你联系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为什么要略写“放烟花”而详写“等待放烟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回家的路上我着那只纸筒一路疯跑,恨不得马上就把它点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都嘻嘻哈哈地了出来,很多双眼睛,在黑暗的院子里亮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甘肃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
朱晖
  那年冬天,她到一所大学举行签名售书。
  虽然天气很冷,长长的签名队伍却把场面映得火热。一名学生拿着书走到她的面前,小心翼翼地递了过来:“麻烦您给我签个名吧”。她不经意地扫了一眼,立刻发现这是一本盗版书:书的纸张十分粗糙,里面的内容更是错字连篇。定睛再看看他,衣衫单薄,笔直地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面部表情战战兢兢。不用猜,这一定是个家境贫寒的学生。
  签还是不签?她面临两难的选择。签的话,无疑是对盗版书籍的一种认可;不签呢,他必然会遭到周围学生的嘲笑,这对于一个贫穷的学生来说,自尊将会受到严重伤害。踌躇了片刻,她还是流利地在盗版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微笑着递还给他。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
  转眼10年过去了,她再次发布新书,应邀接受了一名记者的采访。采访结束时,记者又随便和她聊了几句。
  “您如何看待盗版书籍?”
  “作为一名作家,我当然反感,而且号召大家共同抵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如果有人非常喜欢您的书,但又没钱买正版的,迫不得已到地摊上去淘盗版的呢?”
  她顿时语塞。想了片刻,说:“其实我以前遇到过类似情况,一名贫穷的大学生拿着盗版书找我签名,我很矛盾,但最终还是签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
  记者不再追问,拿出一个盒子递给她:“这是您的一位读者委托我转交给您的,里面装着一封信和一本书,希望您有空时务必拆开看看。”
  她笑着说:“不会是哪位读者对我的作品有意见吧。不过请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拜读的。”
  她没有想到,那本书,原来是她多年前签售的盗版书,而那封信,写着这样一段话:“感谢您当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保护了一个贫困生的尊严,但是也令他惴惴不安,深感有愧于您。或许您不知道,当时他穷得每天只敢吃一顿饭,为了省钱买您的书(尽管是盗版的),他整整三天只喝食堂的免费菜汤。您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非要讨您的签名?那是因为,他非常崇拜您,如果拥有了一本您亲自签名的书,将成为他抵御人生严冬的精神力量。”
  “他想蒙混过关,但还是被您看了出来。在您犹豫的那一刻,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几乎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是您没有拆穿他,而是递还了一个微笑,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那一刻他发誓:总有一天要堂堂正正地站在您面前,真诚地说声‘对不起’。从此,他不再对未来悲观失望,因为内心深处总有一股清泉滋润着他;从此,他宁愿四处借书或到处摘抄也没有买过一本盗版书,因为他不能辜负了您最动人的微笑。毕业后,他感受过白眼,遭遇过不公,体味过艰辛,但从没想过放弃,因为他还亏欠您一句‘对不起’。经过多年打拼,他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始终把目光投向底层、关注弱者,还尽其所能地资助了2名贫困山区的学生。一个月前,他逛书店,无意中发现了您当年的那本书,于是欣然买下,现将那本盗版的书交还给您处理……看到信的署名,想必您应该知道我是谁了。”
  晚上,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你的礼物令我很激动,虽然我仍然坚持自己对盗版的态度,但我却为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件小事而骄傲。”
  不久,她收到记者的回复:终于可以向您说声“对不起”了。为了这句话,我努力了10年。
  这个记者就是我。
1.“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句中的加粗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作家的微笑是“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题“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有哪几个方面的含义?(答出2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章内容(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记叙文阅读,完成问题。生命之韧
  (1)那一年,天大旱。夏收以后,老天爷就再也没有痛快地下过一场雨。一口一口的池塘被炙烤得快要发疯的乡亲们舀了个底朝天。
  (2)当大人焦虑不堪时,孩子却乐不可支,没有什么比得上在快要干涸的池塘里抓鱼来得有趣。山塘里的大鱼小鱼、泥鳅虾米、田螺蚌壳被我们收拾得干干净净。
  (3)一个月之后,山塘的淤泥开始硬结发白;两个月后,山塘里硬化的泥土横七竖八地裂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小块片,裂缝窄的四五公分,宽的有一尺以上。
  (4)直到秋收以后,严酷的旱情才有所缓解。过年时下起了大雪,雪化后山塘里终于有了浅浅的一洼碧绿,但清清的浅水中连一只活着的虫子都看不到。
  (5)阳春三月,细雨绵绵,山坡上的雨水全注入塘中,山塘中一片浑浊。五六月间,山塘里的水澄澈清亮起来。有一天,我在池塘边溜达时,突然眼前一闪,鱼!一串串小鱼儿在清澈的池水中游弋嬉戏。再仔细一瞧,哟,还有小虾米、小泥鳅呢!
  (6)我纳闷了:小鱼儿是从哪钻出来的?这是一口山水塘,没有别的水源呀。于是我跑回家求证大人。父亲说:“有水就有鱼。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回答等于什么也没说。
  (7)问母亲。母亲迟疑地说:“说不定是有人放养的吧?”这回答和没说差不多。
  (8)问姐姐。姐翻了半天白眼,说:“我知道了,是山上的毛毛虫变的!”这回轮到我翻白眼了。
  (9)奶奶听到了,瘪着嘴说:“那是鱼蛋蛋变的。”我说鱼蛋蛋不早就烤干了吗?奶奶说:“那鱼蛋蛋可厉害呢,三年都晒不死的。”
  (10)我仍然将信将疑。上初中时,我把这个难题送给了生物老师,生物老师挠了半天下巴,说:“可能是泥块里有存活的鱼卵吧。”
  (11)我不再追问。鱼儿一定有一种特殊的延续生命的方式,就像:哪怕是阳光无法透射的深海,也有无数的生物在畅游,抑或是千年的冰层下也有生物在潜滋暗长。
  (12)顽强、坚韧、不屈不挠,野火烧不光,干旱炙不死,洪水荡不尽,地震摧不毁……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13)很多年过去了,但那山塘中的小生灵的神秘、顽强、执著,常常让我的心房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悸动,让我时常生出一种对各种生命群体的深深的敬意。(节选自《青年文摘·绿版》2008年第12期,有改动)
1.阅读全文,概括(1)—(3)段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作者的写作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两个月后,山塘里硬化的泥土横七竖八地裂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小块片,裂缝窄的四五公分,宽的有一尺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人物形象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观察下图,从图中小鸭子的眼睛里你读出了什么?联系选文,谈谈你的感悟。(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地震中掉入裂缝里的小鸭子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