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功利性读书》,完成下列各题。功利性读书祝勇

读《功利性读书》,完成下列各题。功利性读书祝勇

题型:北京模拟题难度:来源:
读《功利性读书》,完成下列各题。
答案
举一反三
功利性读书
祝勇
1.讲求性情,反对功利。
2.要点:①为换稿费而读书;②为自我包装而读书;③为图省事读短篇而不读经典长卷;④为赶时髦读流行的书而不读符合自家心性的书。(意对即可)
阅读《我的大学》,完成下列各题。
题型:北京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福建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广西自治区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我的大学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______出来,“叭嗒”一声______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自己都吓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①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他稍稍地_______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________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②真有本事!
  他叹了口气,悄悄地坐了下来。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③面前,声音发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他又站起来了,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充满感情地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一封长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最后,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
2.指出文中加粗的词语各指代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段中“以声写静”的句子找出来,并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程老师在上公开课前事先作了朗读课文的安排。上段文字中哪一句话反映了这一事实?这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父亲的考题》,完成题目。
父亲的考题
  ⑴儿子事业有成,但其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到了别无所求的地步。一天,父亲给一向标榜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
  ⑵儿子紧张的情绪松弛了下来。
  ⑶“在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
  ⑷儿子的嘴角挂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在了右腿上。
  ⑸“在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7人。”
  ⑹父亲拿着本子的手有些抖,念的速度也在加快。
  ⑺“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
  ⑻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关怀地问:“完了吗?”
  ⑼“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列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这是个小站,只下去10个人,又上来8个人;下一站也是个小站,下去6个上来9个。”父亲的态度很认真,儿子却觉得该结束了。
  ⑽“再下一站又下去101个,上来18个;再下一站是终点站……”
  ⑾还没等父亲说完,做儿子的就站起来:“您是想马上就知道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人吗?”儿子的口气中透着一股得意。
  ⑿“不!”父亲微笑着说:“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
  ⒀儿子一下子懵了。
  ⒁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而沉重:“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一辈子能积攒多少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钱再多死的时候也不带走。应该留意人生的每一个站台:哪个站台付出的少,哪个站台得到的多;哪儿有欢乐,哪儿有痛苦;……。认真地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这样你才算拥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不枉活一世。”父亲拉着发呆的儿子的手说:“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
1、在⑷段中,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⑾段中,儿子“得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考题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父亲的良苦用心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从⒁段父亲的话中,你能看出父亲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明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
起初:悲观 → 后来:________ → 近来:_________
2.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
照应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