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嘴里的鱼钩顾振威       大学期间,薛松从来不吃鱼肉,这一直是我们的未解之迷。       我们问,嫌鱼腥?薛松摇了摇头。       又问,嫌鱼有刺?

父亲嘴里的鱼钩顾振威       大学期间,薛松从来不吃鱼肉,这一直是我们的未解之迷。       我们问,嫌鱼腥?薛松摇了摇头。       又问,嫌鱼有刺?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父亲嘴里的鱼钩
顾振威
       大学期间,薛松从来不吃鱼肉,这一直是我们的未解之迷。
       我们问,嫌鱼腥?薛松摇了摇头。
       又问,嫌鱼有刺?薛松还是摇了摇头。
       我们就对薛松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鱼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外国好多人长寿就与他们多吃鱼肉多吃醋有关。尽管我们苦口婆心地教育,偶有聚会,薛松对色香味俱佳的鱼肉还是视而不见。
       弹指间流逝四年岁月。毕业聚会,我们流了太多太多的难分难舍的泪,说了太多太多的暖人肺腑的话。今日一别各西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我们都毫无保留地敞开了心扉。
       薛松颤着声告诉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我像是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把父母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把学校当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商店。顶撞老师是小菜一碟,打架骂人是家常便饭。为了使我走上正路,父亲饱含热泪恳求过,苦口婆心劝告过,声色俱厉恫吓过,义愤填膺打骂过,但这些都不起一丝一毫的作用。后来,我迷上了钓鱼。认为池塘边一坐,十多分钟就会有惊喜拽上岸,这要比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趣多了。学校后面就有个池塘,我每天都扛着鱼竿去钓鱼,学校是一分钟也不想进了。
       这天,我刚走出大门,父亲就追上来拽着我扛的鱼竿不松手。我用力一拉,父亲倒在了地上。他老人家哽咽着说,薛松,我求你了,去学校读书吧。你不答应,我就跪在你面前不起来。我高昂着头望着蓝蓝的白云天,丝毫不为所动。别去钓了,父亲气愤地说,论岁数,爹比鱼大;论体重,爹比鱼重。你要钓就钓我吧。父亲说着就将鱼钩挂在他的嘴唇上,鲜红的血流了出来。
       父亲可怜巴巴地跪在地上,是那样的凄苦无助。他才五十多岁,脸上却是沟壑纵横,半白的头发零乱在头上。为了这个捉襟见肘的家,为了不思进取的我,父亲真是操碎了一颗心。
       醇浓的亲情使我的心不再坚硬如铁。泪水很快就蒙住了我的双眼,我也跪了下来,跪在了父亲面前。
       父亲笑了,尽管脸上热泪纵横。他忍痛拔掉嘴里的鱼钩,点点滴滴的血砸在地上,也砸在我心里。此后,我见了鱼肉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父亲嘴里的鱼钩,心中就会充满痛苦、不安和愧疚。
       你父亲太伟大了,我拍着薛松的肩膀说,参加工作后,你要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啊。
       薛松哭了,泪水狼藉满脸,哽咽道,我是想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可我到天堂里去孝敬吗?父亲坟前的柳树,已经有胳膊粗了啊!
1、文章为何以“父亲嘴里的鱼钩”为题?能否把标题改为“薛松不吃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点点滴滴的血砸在地上,也砸在我心里”一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章最后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也跪了下来,跪在了父亲前面”,此时,“我”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四段三次写到“泪水”,你认为分别是怎样的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能换,因以“父亲嘴里的鱼钩”为题,一方面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写出了薛松转变的原因,也从中体现了父亲无限的爱子深情。“薛松不吃鱼”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砸”字富有表现力,既表现了鱼钩挂在父亲嘴里造成的伤害,又表明父亲的做法对薛松心灵的震撼。
3、不多余,最后两段进一步写出了薛松不吃鱼的原因,也加深了他对父亲的愧疚之情,使人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进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亲情。
4、示例:为了这个捉襟见肘的家,为了不思进取的我,父亲真是操碎了心。我怎能如此不幸?我再这样下去,怎么对得起父亲的付出?
5、第一次是薛松愧疚的泪、自责的泪、心疼的泪;第二次是父亲疼痛的泪,更多的则是因儿子回心转意而高兴的泪;第三次是薛松惭愧的泪、怀念的泪。
举一反三
母亲的事与儿子的事(阿青)
       “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季节,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老家县城一位老朋友邀请我下个双休日带上全家到他那儿去做客。我的小家庭都住在市里,到这位同学家途中要经过我的乡下老家,因为自己有车,我准备到时候顺便“拐”一下,看看独身寡居的老母亲。
       当天晚上,我预先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牵挂我,在电话里问我要不要地菜,我说“有就挖点吧”。她又问要多少,我就随口用家乡话说了一句:“就一半斤吧!”母亲犹豫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
       地菜,是我最爱吃的天然食品之一。可在滴水成冰的季节,就不易采到了。我要求母亲采一半斤,不过是图个新鲜。
       又一个周六说到就到。好久没回老家了,总得给老母亲带点好吃的。妻子提醒我说:“女儿前天过生日,朋友们送了很多奶油蛋糕,提上两大盒就是。”
       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回到了农村老家,母亲居住的老屋却是锁着的。一位邻居分明是听过母亲的交代,对我们说:“***一大早就去后山沟里挖地菜去了,她说今天再挖一点儿,就够十八斤了。”“什么什么,十八斤?可我只说要一半斤呵!”我不由心里暗暗叫苦:母亲近年来的确耳背了,我当时怎么就忘了把挖地菜的事多重复几遍呢?要知道,在这样的时节,那些寥如晨星的地菜,都是从野草避风的根部和长势最好的麦苗的缝隙中一小朵一小朵“剔”出来的。山野里的风是那样的寒冷刺骨,我的母亲居然一朵一朵积累了十八斤——这分明是,她在接我电话的一星期里,每天都泡在冬野里东挖西采,紧张忙碌……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母亲从野外回来了,头上围着一条旧围巾,不住地咳嗽,满手都是冻裂的口子,浸着鲜血,但见了我和妻子就极开心地笑了起来,掂掂臂弯里的菜篮,说:“总算挖够了……”
       儿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母亲总会十分郑重地挂在心上。我直觉鼻子猛地一阵发酸,好久没有说出话来。
       母亲看到了我们给她带来的食品,顿时激动得跟什么似的。她把邻居们招了来,炫耀地说:“你们都看看,明天是我生日,我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提前给我送蛋糕来了。两个蛋糕都这么大,我哪里吃得完,今天就请你们先尝尝。”说着,母亲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我一下子愣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好。
       母亲的生日,每年只有一次,于她的儿子而言,应是一件大事啊!可多少年来,我居住在并不遥远的城市,却几乎常常把母亲的生日忘得干干净净。
       我为自己的不孝愧疚不已,决定和妻子儿女留在母亲家里,好好地给她老人家过个生日。
       第二天下午,临走的时候,我掏出自己兜里所有的钱,放到母亲床头。母亲却怎么也不肯收下,临了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在箱子底里摸出一沓钱,与我给她的那些钱加在一起,硬塞进我的兜里,她说:“我好像听你说过,你不是想花两三千元买台跑步机嘛,妈已经给你凑够了,你明天就去买吧,锻炼身体要紧啊!”
       我连忙把钱又塞给母亲,说那些钱是让你添置过冬衣物的,你穿的、盖的也太薄太旧了。母亲笑笑说:“这些事用不着你操心,妈这一辈子都这样过来了,习惯了!”
       我真的弄不明白了:母亲她挨冻受苦的事小,而儿子买那可有可无的跑步机,竟成了她牢记在心的大事!但不管我怎么坚持,最终还是没能说服母亲。
       车子启动缓缓离去,在反光镜中看着站在村口寒风中仍向我们频频招手的老母亲,我禁不住在心底喊了一声:“母亲啊,我的生身亲娘!”眼泪滚滚而下…… (选自《人民日报》 2004年01月31日 第八版)
1、题目“母亲的事和儿子的事”,在文中“母亲的事”具体指:                          。 “儿子的事”具体指:                                     
2、文中写“说着,母亲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和“我禁不住在心底喊了一声:‘母亲啊,我的生身亲娘!’眼泪滚滚而下……”请简要说说母亲的泪和我的泪蕴含的不同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品析下边两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和作用?
   (1)我准备到时候顺便“拐”一下,看看独身寡居的老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犹豫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写给母亲的钱是为了让她买过冬衣物,而且还进一步强调“你穿的、盖的也太薄太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到文章的最后“母亲啊,我的生身亲娘!”,不只是作者“眼泪滚滚而下”,我们也会潸然下泪,感动的不仅仅是母爱,感动的是作者经过精心构思后而呈现出来的“母爱”,请结合你学过的欣赏文章方面的知识,找两个点,谈谈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动的。(可从结构、选材、构思、语言、手法等方面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你十一岁时,她带你和你的朋友去看电影时,你则以要求她坐在不同排来谢谢她;当你十二岁时,她警告你不要看某些TV Shows时,你则以等到她离开时注视这些TV Shows来谢谢她;当你十三岁时的青少年时期,她建议你要去剪个头发时,你则以告诉她她一点品味都没有来谢谢她;当你十四岁时,她让你去夏令营,你则以忘了写封家书来谢谢她;当你十五岁时,她工作回来并期待一个拥抱,你则以房门深锁来谢谢她。”(选摘自 《对妈妈好一点》)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结合文章和上述材料,在“母亲节”的时候,按下面的要求,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
(1)活动名称:                                      。(不超过10个字)
(2)活动主题:                                     
(3)活动方案:                                                                                                                 
(4)给母亲的话(主要展示活动中围绕主题探讨出来的成果)(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后一壶水
       这是爷爷给我讲的他遇着的一个真实故事。
       我爷爷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爷爷所在的排,30来人,艰难地行走在一片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爷爷是这个排的排长。顶头上司让他们横穿沙漠,将一被捕的共产党员押送至另外一座城市。
        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国民党在一次扫荡中,接到密报,抓住了他。
       爷爷还说,这个共产党员是条硬汉子,在国民党的严刑逼供中,始终紧咬牙关,一声未吭,当然也没有在他的口中捞到任何秘密。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残忍地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使这位共产党员再也不能从嘴里说出一个字来。爷爷有一副好心肠,每次在沙漠中几十号人喝一壶水时,爷爷首先让这位共产党员喝,然后大家再依次喝一点,润润喉咙。应该明白,人在沙漠中行走,水就是生命。
       也不知爷爷他们就这样在沙漠中走了多少天,带的几十壶水也日渐减少,最后,仅剩下一壶了。爷爷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他知道,自己手下几十号人和这位共产党员的生命都系在这壶水上。
       强忍着干渴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向前又走了一段路程,终于撑不住了,望着大家干裂的嘴唇,爷爷用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从行囊中拿出了最后一壶水。
       爷爷望着手上的这个与其他水壶不一样的水壶,心颤抖了,这壶水等于是几十条生命啊。爷爷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与众不同的水壶,看了看,眼睛潮湿了。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将水壶递到这位共产党员面前,让他先喝第一口。
        这些日子来,已与爷爷和爷爷的手下人渐渐熟悉的这位共产党员,睁着一双干枯但又有神的眼睛,看看爷爷,又看看爷爷手下的兵。忽然,他的一双大眼睛                   水壶上的外国文字,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从眼神露了出来。
       停顿,短暂的停顿。猛地,这位共产党员接过爷爷手上的水壶,嘴对着水壶的嘴,咕咚,咕咚,咕咚,眨眼之间,一壶水让这位共产党员喝了个底朝天。
       惊愕,愤怒的惊愕。在这沙漠地带,水是生命,比金子还珍贵。
       就在爷爷的手下对这位共产党员的做法纷纷指责时,只见站着的这位共产党员的双腿软了下来,嘴里吐出肥皂沫状的泡泡,不一会儿,他倒了下去,闭上了双眼。一脸惊讶的爷爷,发现这位共产党员的嘴角挂着一丝安详的微笑。
       爷爷和他手下的人安葬了这位共产党员。
       在以后的几天中,爷爷带领手下的几十号人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死亡地带。
        一直对共产党员喝水一幕念念不忘的爷爷,拿着那个水壶找到一位懂外文的大夫询问。
       大夫接过水壶一看上面的外文,很吃惊地问爷爷,用这壶装过什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爷爷说装过水喝。大夫直摇头,连声说,不可能,不可能。大夫还说,壶上面写着外国一种剧毒药的名称,显然是装过毒药的,如果喝用这壶装过的水,人畜只要喝一小口,也会没命的。 
       爷爷听到这儿,彻底明白了那位共产党员为什么要抢着把一壶水喝完。压在心头的疑惑是解开了,但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
       后来,爷爷率领他的几十号手下,起义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
       再后来,爷爷也加入了共产党。
1.文中画线短语“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表明了当时人们处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中?
                                                                                                                                                            
2.文中画线处“停顿,短暂停顿”,作者为什么在此作这样的强调?
                                                                                                                                                          
3.(1)文中         处填入的短语应是[     ]
           A.看了看 
           B.望了望
           C.盯住了
           D.看过了
     (2)请你说说选择这个短语的理由。
                                                                                                                                  
4.面对最后一壶水,文中那位共产党员从眼神流露出“恐惧”,也有过“短暂的停顿”,为什么牺牲后嘴角却挂着“安详的微笑”?
                                                                                                                                                               
5.当爷爷明白那位共产党员为什么那样做后,“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结合最后两段,请你说说爷爷在思考什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虹莲 有删改)
1.文中句子“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2.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3.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
    (有些嫌恶)→(无可奈何)→(猛然打动)→(             )→(             )
4.文章的标题“种春风一有什么深刻食义?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军号声声
       ①“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②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③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④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⑤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⑥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⑦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⑧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⑨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⑩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1、联系全文思考,标题“军号声声”有什么含义?
                                                                                                                                                  
2、从全文看,③-段记叙的顺序是 ,其作用是                                                                  
3、“我”小时候,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而二十年后,依然是这把军号,为什么能听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4、第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比较下列两个句子,揣摩一下为什么选文第段采用B句。
    A、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军号声。
    B、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
                                                                                                                                                                
6、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写了老人与军号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周围几个老人的表现?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
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
                                                                                                                   
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                    )→(父亲建议上山采蘑菇)→(                    )→(改摘山果卖的不少钱)
→(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6、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80字左右)
                                                                                                                    
题型:上海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