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母亲的眼泪》,回答问题。母亲的眼泪 张纳元       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阅读《母亲的眼泪》,回答问题。母亲的眼泪 张纳元       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母亲的眼泪》,回答问题。母亲的眼泪
张纳元
       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干裂的冻口在母亲的揉搓下慢慢变软,母亲就用炭火把羊油烤化后滴进我脚背上殷红的裂口里,山里人都普遍用这种土办法来治疗手脚上的冻口。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与羊油一起滴在我布满裂口的脚背上。
       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高烧的我迷迷糊糊感到有凉飕飕的东西一点一点滴落在我脸上,并慢慢溢开来,我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跪在我的身边。泪流满面地凝视着我。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开学的那天阴雨连绵,因为要步行六十多公里的山路到山外的一个小镇上乘车。母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做饭,她给我做的是糖水面条。她一边往碗里捞面,一边对我说:家里穷,你这虽是去念大学,却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就多忍着点吧。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进碗里。我吃面,母亲就帮我打点行李。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书上说,眼泪是软弱的具体写照。我说,不!母亲的眼泪使我体味到,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现在,我已是一名大学讲师了,但只要一闭上眼睛。母亲流泪的情景犹在眼前,它一直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1.母亲的眼泪教“我”学会了坚强,从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出了作者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用文中词语回答)
                                                                                                                                 
2.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流过的三次眼泪是按照_______顺序叙说的,在文中标志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中的“咸味”指什么?
                                                                                                                               
4.如何理解“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答案
1.母亲是一个很贤淑,却性格坚毅的女人。
2.时间 小学四年级 已快念完高中 考取了大学。
3.是“眼泪”,饱含着母亲的辛酸与无奈。
4.围绕穷与爱回答即可。
举一反三
(节选)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从文段中找出揭示“芙蓉鸟事件”真相的句子。(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2、分析一下“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为什么?
     答: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3、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4、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5、“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早些进入中学作为长大的标准。 第二次,“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 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                                   
6、“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十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来,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了一惊,怎么,自***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已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镰刀头羊是整个飞渡的组织者,从它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它具有哪些特点? 
                                                                                          
2、选文画横线句①和句②都提到了“彩虹”,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二段对第一对斑羚的成功飞渡作了很细致的描写,试体会一下其中动词的作用。 
                                                                                         
4、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去森林公园游玩,在乘缆车的途中,索道失控,缆车直坠深谷,在这个关键时刻,父母把孩子高高举起,当缆车撞击地面的时候,一车的人中生还的只有那个被举起的孩子。这则故事和选文同样让人感动,让人惊心动魄,而其中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谈谈你的想法。
                                                                                      
5、又是一年春草绿,那些跳过山涧得以生还的小斑羚们转眼长大了一岁,这天它们来到了让它们永生难忘的伤心崖上,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斑羚,你会跟这群消失在灿烂彩虹中的老斑羚们说些什么呢?你会跟那只被你踩在蹄下的老斑羚说些什么呢?(请用第一人称作答,力求感情真实自然)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种植善良
       那次回乡下老家,外婆叫住我,说给我看一张纸。外婆颤巍巍地从贴身衣袋里掏出那张纸,可以看出她对这张纸的珍惜。不过,纸上除了一个女孩的名字和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地址外,便什么都没有了。
       外婆对我说,纸上写着向她借钱的人的地址,她借给了那人100元钱。那天中午她正在家门口晒衣服,一位蓬头垢面的女孩走了过来。女孩说她是被人骗卖到这个地方来的,好不容易才挣脱他人的监视逃了出来,想向外婆借点路费回家。外婆同情这女孩的遭遇,立即答应了。外婆便从里屋取出她的积蓄,那全是一元两元的小票,仔细地数好100元给了女孩。而女孩留下了这张地址千恩万谢地走了。
       我一听就明白这是个骗局。这是一些骗子骗钱的惯用伎俩。外婆的钱来得艰辛,平时没有什么收入,只是靠偶尔为乡邻念念佛才挣得几元钱,给女孩的100元钱她可得挣上好些日子。可我却不敢直接与外婆说明这些,我怕外婆受不了这个打击。
       思前想后了一阵子,我才轻声地问外婆:“你怎么就相信那女孩说的是真话?”外婆却显得很坦然:“那女孩这么可怜怎么会是骗子呢?即使她想骗人也不会骗我这老婆子。”我不好再和外婆说什么,我知道换了我是断然不会借钱给不认识的人,多年的城市生活已使我形成了不轻易相信他人的观念。我只是轻声地安慰外婆:“但愿那女孩别不小心把你的地址给丢了,那样就不能还钱给你了。”外婆却笑着说:“只要是真正帮助了那女孩,即使她不还钱给我也无所谓。”
       再一次回到老家时,外婆又找到了我,她从衣袋里掏出了一封信,说这是刚收到的,有人给她在信里寄了100元钱,肯定是借钱的女孩寄来的。我一看信封上的笔迹,就知道这信是那女孩寄来的。信封里是一张薄薄的信纸,还夹着一张100元的纸币。女孩在信上坦诚地说其实上次她是骗人的,只是想利用人们的善良骗点钱用用。可看到外婆把那些一元两元的纸币凑起来给她时,她的内心却哭了。外婆的那份善良也触动了她心底的善心。现在她已在一家工厂里打工,这100元钱就是她第一个月的工资里的。
       看着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外婆在一旁问我:“那女孩怎么说?”我不想告诉外婆事情的真相,我只是说:“那女孩平安地回到了家,把100元钱寄还给你,并且非常感激你的帮助。”外婆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为自己又行了一次善而欣慰。
       我知道有一句话叫种植善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多了,便会产生许多的猜忌和怀疑。可善良是需要种植的,只要处处与人为善,在交往中多透出一份善意,那份善意的种子便也会在他人的心底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进而结成果实传播给他人。
1、为什么非要把做好事说成是“种植善良”?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答:                                                                                                                                                 
2、“外婆便从里屋取出她的积蓄,那全是一元两元的小票。”交待钱的数目时作者为什么还要强调全是一元两元的小票?只是为了说明钱的种类吗?
       答:                                                                                                                                              
                                                                                                                                                           
 
4、“我”从哪些地方判断外婆肯定是受骗了?
      答:                                                                                                                                               
5、一开始“我”是怕外婆受不了被骗走钱的打击,没有揭穿骗子的真相,但在文章倒数第二段,“我”为什么还“不想告诉外婆事情的真相”?
      答:                                                                                                                                             
                                                                                                                                                         

6、“看着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请你根据全文内容推测一下“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答: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我看到了一条河》,完成1—6题。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先令是英国旧币,10先令相当于半个英镑)。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打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选文有改动)
1.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2.文章叙述了“我”童年的“几个片断”?请简要概括。
                                                                                               
3.为什么我对童年的“几个片断”记忆犹新?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
     ①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②我很冷,浑身是泥,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5.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
                                                                                                
6.你对文章中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