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9分)【甲】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9分) 【甲】见《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之。”公曰:“勿***,寡人闻命矣。” —— (《晏子春秋·晏子谏***烛邹》) 小题1: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小题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4分) |
答案
小题1:今 齐 地 / 方 千 里 (1分) 小题2:略(4分) 小题3:广开言路(纳谏) 不***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4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刺”“闻”“轻”等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3: 试题分析:从近五年中考本类试题的形式上看,这五年的题目均为填空简答题。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以讽喻方式进谏,使齐王广开言路,战胜于朝廷;晏子正话反说,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高 山 流 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⑨寂寞赶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⑾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⑿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⒀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⒁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⒂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⒃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⒄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⒅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⒆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⒇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21)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小题1: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2分) 小题2:根据②到⑥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2分) . →无精打采→ 。 小题3:第⑨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2分) 小题4: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⒁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 ②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 小题5: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使走进了风光/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裸露在前边/凤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2分) 小题6: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3分)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8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蹴尔而与之( ) (4)妻妾之奉( ) 小题2:下面与“人皆有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辍耕之陇上 B 何陋之有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可爱者甚蕃 ( ) (2)不蔓不枝 ( )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 C.水陆草木之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4: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 |
阅读下边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28分)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1)与日逐走( ) (2)北饮大泽( ) (3)河、渭不足( ) (4)道渴而死( ) 小题2:翻译句子(5分)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小题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5分) 小题4:从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5分) 小题5: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5分) |
陈太丘与友期(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委而去 (2)入门不顾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小题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两点反驳。(2分) 小题4: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