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4分) (1)屋舍俨然(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具答之 小题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A.仿佛若有光 |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4:“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小题5: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
答案
小题1:(1)整齐的样子 (2)都 (3)邀请 (4)详细 详尽 小题2:A 小题3:(1)老人和孩子都充满喜悦显得心满意足。(2)桃源中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小题4:热情好客 他们不想让外面的人打扰他们和平宁静的生活。 小题5: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题的4个字常常考到,一定注意识记。 小题2: 试题分析: B: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工具的总称。C: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和丈夫相对,那字的另一伴。D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不论。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黄发”和“垂髫”的意思。2句中的“足”和“道”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理解写出桃花源人的特点即可。热情好客。但是他们并不想让世人知道他们的所在。 小题5: 试题分析:从其理想,并联系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即可。 |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无案牍之劳形( ) ②未尝不与书俱(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小题3: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 何陋之有 B 渔人甚异之 C 能以径寸之木 D 乃引客就观之 小题4:阅读[甲]文填空:(3分)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小题5:用原文填空。(3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来表达。 |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加点词。(4分) (1)泯然众人矣 (2)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⑴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⑵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小题3:《伤仲永》运用 表现手法;而《孙权劝学》用 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两篇文章同样说明了 。(10个字内)(4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0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1)横柯上蔽____ ____(2)窥谷忘反____ ____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接,千百成峰。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3:文中“急湍甚箭,勐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小题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文言文阅读(14分)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惩山北之塞( )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方磨铁杵( ) (4)媪自言姓武(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 | 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 C.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 | D.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小题3: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小题4:【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_ ”(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5: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_ 。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___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 小题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
(16分) 莫干山居 木心 莫干山以多竹著名,挺修、茂密、青翠、蔽山成林,望而动衷。尤其是早晨,缭雾初散,无数高高的梢尖,首映日光而摇曳,便觉众鸟酬鸣为的是竹子,长风为竹子越岭而来,我亦为看竹子乃将双眼休眠了一夜。 我是在夏季八月来的,借词养病,求的是清闲,喜悦这以山为名的诸般景色。此等私念,对亲友也说不出口,便道:去莫干山疗养,心脏病。于是纷纷同情同意,我脱身了。 莫干山半腰,近剑池有幢石头房子,是先父的别墅。房子里有家具,托某姓山民看管,看管费以米计算,给的却是钱。我在他家三餐寄食,另付搭伙之资——刚到的一个星期左右,我随身带来的牛肉汁、花生酱,动也没有动。他家的菜肴真不错。山气清新,胃欲亢盛,粗粒子米粉加酱油蒸出来的猪肉,简直迷人。心想,此物与炒青菜、萝卜汤之类同食,堪爱吃一辈子。是故情绪稳定。我在莫干山写论文,白昼一窗天光,入夜一枝烛。茶也不喝。一星期左右过去后,不见粉蒸肉,十日也不见,早餐是那女孩拎了竹篮送来的,昼晚两顿我去她家共食。下雨,如下大雨,真对不起,姑娘被蓑衣、戴笠帽提饭菜来。写作这回事很容易发生饥饿,不知别人如何。后来方始想到写作时岂非在快速耗去卡路里,怪不得老是怀念粉蒸肉,就是勿见上桌了。偶尔邂逅,肉少粉多,肉切得很薄,我不希望在这上面表现精致,至少是散文,他们在碗里做的是五言绝句。一日时近中午,兴冲冲快步穿林拾级,远里就闻到红烧羊肉的香味。他们一家四口,老伯大妈、姑娘小弟,气色晴朗,连我,五张脸似笑非笑。桌上已摆着烫热的家酿米酒,还有大碗葱花芋艿羹,还有青椒炒毛豆,浓郁郁的连皮肥羊肉,洒上翡翠蒜叶末子,整个儿金碧辉煌。中国可爱,还在于主张高温度饮食,此法更能激励味蕾的敏感,而餐桌上祥瑞之气氤氲,就此如梦似真,将味觉嗅觉视觉浑成轻度的晕眩,微微地应接不暇——每当此际,村人自嘲为“筷头像雨点,眼睛像豁闪”。如果人多,又全是饿透了的熟人,那么确有风狂雨骤之势。果腹之余,旁而观之:可爱极了……这顿五员会歼一羊腿,从概念上、范畴上讲,是属于小规模的风雨交加。我是笨,笨得一直认为姑娘全家四人都是性喜素食的。 这幢石屋因山势而建,前两层,后面其实是一层。面空谷而傍竹林,小竹林。竹梢划着窗子,萧萧不歇,而且在飘雪了。一味的冷。并非坚持,是凌晨一时后停笔已成习惯。床就在书桌边,早登上也睡不着,论文脱稿,大约是年底,不下山也不行了。我得入城谋职业,目前身边还有钱。这黝黑多折角的石屋,古老的楠木家具,似熄非熄的大壁炉,两枝白礼氏矿烛,一个披棉被的人,如果……如果什么,我是说非常适宜于随便来个鬼魂,谈谈。既然是鬼,必有一段往事,就是过去的世事,我们谈谈。我无邪念,彼无恶意,谈谈是可以的,任何一个朝代都可以谈谈——这种氛围再不出现鬼魂,使我绝望于鬼的存在。雪下大了。南国的下雪天不刮风。竹梢承雪而不动,村犬不吠。铜锣火铳不响;那是要到万不得已时才发作的。静极了,雪和虎爪一样着落无声。静极……静极……我也不发任何声息。就床,就床不过是把披在身上的棉被盖在身上。还是一味的冷…… 半年山居,初回城市的头一两天,屡兴“再上山去多好”的感喟。几乎事事得重新视听适应。我已经山化,要蜕变,市化,重做市民。人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的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作出来的。 我算是害怕寂寞的人吗,粉蒸肉,老虎,羊腿,竹秀……再住半年,可能也会无耻了。 在都市中,更寂寞。路灯杆子不会被雪压折,承不住多少雪,厚了,会自己掉落。 (节选自《竹秀》,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描写莫干山的竹子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偶尔邂逅,肉少粉多,肉切得很薄,我不希望在这上面表现精致,至少是散文,他们在碗里做的是五言绝句。 ②这黝黑多折角的石屋,古老的楠木家具,似熄非熄的大壁炉,两枝白礼氏矿烛,一个披棉被的人,如果……如果什么,我是说非常适宜于随便来个鬼魂,谈谈。 小题3:作者的莫干山居生活是清苦、寂寞的,为何作者回到都市后“屡兴‘再上山去多好’的感喟”?(4分) 小题4:你如何理解文章结尾一句?请结合文意回答。(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