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20分)与植物相处李汉荣①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温驯可爱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20分)与植物相处李汉荣①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温驯可爱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20分)
与植物相处
李汉荣
①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温驯可爱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动物只要你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偎在你的怀里,狗向你撒娇,鸟向你歌唱……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会变得简单、纯洁,会以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
②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至于虎、豹等凶猛的动物,人们就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栏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了。这样,我们就格外关注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③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野百合悄悄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都告诉我了。
④茉莉、菊、栀子、玫瑰……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静静地守着昙花凝神注视吧,夏夜清风中的悠悠开放,是它漫长一生里难得的灿烂瞬间。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捕捉了风的动静,孤独的仙人掌用一手的刺拒绝着轻薄的同情,青苔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
⑤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注]。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豆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五律……
⑥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却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理,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文章有删节)
【注】春墒:“墒”音shāng,田地里土壤的湿度。“春墒”即春天时节土壤里的湿度。
小题1:阅读全文,请回答植物“生活的哲学”的内涵有哪些?(4分)
小题2:文章标题是“与植物相处”,可文中第②段却写的是与动物相处,请说说第②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下面句中有两个加点的“绿”字,请根据文意说说这两个加点的“绿”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
小题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与自然相处?(4分)
【甲】动物只要你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偎在你的怀里,狗向你撒娇,鸟向你歌唱……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会变得简单、纯洁,会以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选自李汉荣《与植物相处》)
【乙】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选自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答案

小题1:(4分,意思对即可)①知恩必报(回报人们的欣赏,回报大地的养育,回报自然的恩赐)②保持心灵的自由,品格的独立(不趋炎,不媚俗)③踏踏实实的工作,不忘自己的责任。④奉献自己的美和生命。
小题2:(4分,意思对即可)①内容上:这段文字与写“与植物相处”的内容形成对比,突出植物更使人亲近。(2分)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第①段——与宠物相处,引起下文与植物相处更自由快乐。(2分)
小题3:(4分,意思对即可)运用拟人的手法,紧扣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植物生长的各种情态,情趣盎然,表达了作者对植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题4:(4分,意思对即可)①前者是指青草(植物)既丰富了他们诗歌的内容,也使得他们的诗拥有了清新活泼的生命力。(2分)②后者是指青草(植物)使古老的中国文化显得鲜活生动,充满生机。(2分)
小题5:(4分)示例:人应该与自然友好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生命的喜悦,避免自然的惩罚。生活中,我们不能乱砍滥伐,我们不能践踏环境,我们不能为了买卖而萌生***害,我们只有敬畏自然,自然才会尊重我们。(明确说出与自然相处的观点和看法得2分,能联系生活实际得2分,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注意各段开头的中心句,摘引概括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动物与植物都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事物,根据内容从对比衬托和引出下文两个方面概括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小题4:
试题分析:结合文意,了解“绿”通常在语言表达中的修饰含义,再从对“诗歌”“中国文化”的影响方面来概括。
小题5:
试题分析:从亲近、欣赏、保护自然这个意义上谈即可。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6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小题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不知B.执策临之
C.学不思则罔D.出淤泥不染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烨然神人B.白玉之环
两人缠万贯
C.右备容D.主人日
气相投                         接再厉
小题3:下列加点“负”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至于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势竞上,互相轩邈D.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小题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甲)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小题6:(乙)文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小题1: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A.余幼时即学嗜:特别爱好(或“喜欢”、“爱好”)B.送之走: 跑
C.自谓可兵十万 将:将军D.有土寇会:适逢,正赶上
小题2:先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两项(     )(2分)
A.无从致书B.计日C.是人多以书假余D.不敢出一言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小题4: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2分)
小题5: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6:宋濂通过学习成为有学问的人,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两人的读书经历给你什么启发?(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8分)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小题1:上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       (朝代)思想家。(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小题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做任何事都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B.君王的大智慧应是专心听取正确意见。
C.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三心二意。D.君王不智是因不能专心听取贤者言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江南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⑧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呜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竞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江南柳》阅读练习题:
小题1: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 (2分)
小题2:文段④划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柳之妙”体现在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2分)
小题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1)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2)品析下面句子:
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小题4: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2分)
材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选自《诗经·采薇》。往:离开故乡。思:语气助词。)
小题5: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黄山绝壁松》,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进取……它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小题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4分)
上联:黄山景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
下联:绝壁松                 
小题2:说说第④段画线句“苍鹰也不去那里”有哪些言外之意。(4分)
小题3:文末赞叹“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不超过150字)(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