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吃糟饼(8分)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①糟饼二枚,即有酣意。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那?”答曰:“非也,吃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便说饮酒,也妆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文阅读 吃糟饼(8分) 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①糟饼二枚,即有酣意。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那?”答曰:“非也,吃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便说饮酒,也妆些体面。”夫颔②之。及出,仍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酒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③的。”友笑曰:“仍是糟饼。”既归,而妻知之,咎④曰:“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夫曰:“知道了。”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的?”友问曰:“你吃几何?”其人伸手曰:“两个。” 注解:①啖(dàn):吃。②颔(hàn):点头。③熯(hàn):用极少的油煎。④咎(jiù):责怪。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止啖糟饼二枚 ②适遇友人问曰 ③归以语妻 ④不待问,即夸云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 小题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友人是怎么知道此人吃的是糟饼的。(要求说出两点)(2分) |
答案
小题1:(4分)①只 ②恰巧 ③告诉 ④说 小题2:(2分)你怎么说是用油煎的,你要说是烫酒喝的。 小题3:(2分)例:(1)朋友逗他说:“酒是烫着喝的?还是凉着喝的?”他回答说:“是用油煎的。”(2)朋友问:“你喝了多少?”他伸出他的手说:“两个。”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止”是通假字,通“只”,“适”是古今异义字词,古义为“恰逢”,“语”,应解释为“对……说”。 点评:本题不难,几个字词皆是常用字词。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句子里意思往往略有差别,翻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本义。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小题2: 试题分析:熯,用注释,“汝”,你,“如何”,怎么,“云”,说,“热”,烫酒,“饮”,喝。先将每个字词的含义弄清楚,再组成句子。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短小,易于翻译。翻译文言句子,先要疏通全文的大意,注意句子的语言环境,然后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尤其要注意易混淆易译错的字词,要据文意句意仔细判断。 小题3: 试题分析:找出友人与此人两段对话,将对话翻译一下,“此人”在回答友人的提问时,总是想着糟饼。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短小,易于梳理文字信息。做古文阅读题,有时要注意提问方式,比如本题,不说“翻译”,而说“有自己的话”,其实就是翻译。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11分) 心 泉 ①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②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漫步在唐诗宋词明清小品里,耳畔不时传来冷冷的泉声,眼前晃动的是一溪甘冽鲜洁的清泉,以及观泉、听泉者的身影。这身影,杂夹着青石、鸟影、梅枝,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③我曾许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那些绿色透明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磐。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④东山魁夷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人生的生存秩序——结婚、生子、柴米油盐等等淹没了它的身影。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清泉从地层深处喷涌而出,历尽了脱胎换骨的磨砺,只剩下一身的清白。它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从古到今,它不间断地流淌着,阅尽世间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它何曾因风霜雨雪而萎缩移易,又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适自得。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心中有泉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不变心性;也才能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夹着热血带着体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的清泉,屈子字字珠玑的楚辞;李白气概奇伟的诗歌;东坡闳肆奔放的散文;司马迁的传记,黑格尔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钢琴曲,梵高的绘画……这些历尽磨难的艺术家以精神的清泉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高贵。也有一些心中有“圣泉”的人,以其化育万物的慈爱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譬如孔子,释加牟尼,还有圣雄甘地。 ⑤这些源于高贵的心灵的精神清泉,汩汩流进我的心灵,源源不断地渗入我的肌肤与内脏,在我的血管里流淌。它洗去我肺腑中的浑浊,还我以洁净;它冲刷我骨子里的怯懦,还我以刚健;它扑灭我脾脏里的躁火,还我以平和。它疏通血脉,打通经络,以便我更和谐灵敏地感应大地与天宇的生命潮汐。我呼吸天地的湛然清气与浩然正气。清泉流入我的身体,我会从心灵深处听到絮絮低语的泉声。每逢在人生的旷野上迷失,我会观照着流泉的走向,寻找前进的方向。 ⑥奔波于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只因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这种清泉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就像爱。我等凡俗之人,当用淡泊宁静的心怀澄清心泉,用心泉冲刷人欲物欲,用心泉涤尽如尘的烦扰。 ⑦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小题1:作者阅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后,对“泉”的感知和认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3分) 小题2: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说:“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请品味这句话中“浸”字的妙处。(2分) 小题3:那些“源于高贵心灵的精神清泉”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和影响?(3分) 小题4:如何理解“人生之美,正在于此”这句话?(3分)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7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吴门道中二首 宋 孙买见 数间茅屋水边村 ,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 ,一蓑烟雨湿黄昏。 小题1:试赏析《吴门道中二首》中“湿”字的妙处。( 3分) 小题2:古人善借景抒情,试比较两作品写景抒情上的不同点( 4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6分) 《论学问》VS《最是读书滋味长》 (甲)①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在娱乐上学问的主要的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做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而学;问的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②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摘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的水一样,都是无味的东西。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 ③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踢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类。同此,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的证理之中,如果他的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如果他的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的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的案卷。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 (乙)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阅。两汉宏文、唐诗宋词、元代杂曲、晚清小品中一些久经锤炼的篇什,不必很多,百余种足以使我们经常约会文化盛筵。一套《古文观止》,翻阅何止百遍。选家批阅数载,掏沙捡金,以千锤百炼之精神汇集千锤百炼之作品,什么时候读都会心驰神往。许多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并非说我们可以忽视新知识、新文化、新文明,而是说新书往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引为知己,成为“看家”的好书。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 小题1:甲乙两文读的话题都是关于 的。从论证的层次看,甲文1、2、3段之间是 关系,乙文属于 结构。(4分) 小题2:甲文划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试概括甲文第三段和乙文的观点(4分) 甲文第3段观点 乙文观点 小题4:初中生应该不应该上网,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结合本文请简要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观点(4分) 答: |
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答题。 ①七月,盛夏,银杏还是青翠的绿色,而我的心痛已经渐渐弥散开去。 ②最后一堂课,是和老师告别;考完最后一场试,是和学业告别;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和学生生涯告别。然后,知道一个个朋友离去的日期,开始一场场告别。告别朋友,告别同窗,告别四年已经习惯的大学生活。 ③已经习惯了晚饭后在校园竹林中漫步,习惯了晚上的卧谈会,习惯了下雨时有人把衣服一起收回,吃饭前尝两口别人的饭莱,几个室友像一家人似的相濡以沫。离别的日子将近,学校周围的饭馆总是挤得满满的。所有的朋友在那里举杯,为过去的日子和情感,为今天的惜别与感伤。 ④还记得入学第一天我们的自我介绍么? ⑤还记得我们的“新生杯”篮球赛么? ⑥还记得“小刚”的梦话,“鲁汉”的鼾声么? ⑦还记得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辩论,一起赋诗,一起唱歌么? ⑧那些有趣的、飞扬的,色彩鲜明、动人心弦、无比快乐的时光将要一去不复返了。我会永远记住那些和善可爱的面庞,记住你们每个人青春的风采,记住那星光下曾经相伴的蛙吟虫鸣,记住朋友们在夏夜里那轻柔如风的人生畅想……每一个画面,每一种声音,每一个瞬间都会因那里有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而被永恒地怀念。 ⑨再见了,我的老师、我的慈母、我的恩人!你们那渊博的学识、崇高的人格,真让我由衷敬佩;你们那 、 ,真让我 。在这临别之际,我披着月光,独上西楼,凭栏眺望着你们住处的灯光,依恋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耳畔又响起了你们深情的寄语。面对着浩瀚的夜空,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除了频频回味外,更多的却是感恩和祝福。 ⑩再见了,我们呆过的这间教室,四年来,你如同一个好兄弟,默默地为我们遮风挡雨,无私地为我们全体付出。对着空无一人的教室依依道了声:“兄弟,我走了!”然后轻轻掩上门…… (11)再见了,我的恩师; (12)再见了,我的朋友; 再见了,我的青春; (13)永别了,我的学生时代! (14)青春散场,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丽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友谊和感情。 (15)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我们将会在前面的旅途上,迎着灿烂的阳光,乘着青春的翅膀,勇敢地飞向梦想的天堂。 (文段有删改) 小题1:段①中的“心痛”具体是指“我”什么样的心情?(2分) 小题2:文段主要抒发了作者的哪三种思想感情?(3分) 小题3:请在段⑨中的横线处根据划线句的文意和结构形式续写出恰当的内容。(3分) 小题4:请为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小题5:读完文段,相信你一定会心有所感,情有所动:请为自己初中的某位老师写一段临别留言。(要求:感情真挚,语言优美,不能出现校名和人名。60字左右。)(4分) |
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答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文段中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小题2: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小题3: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 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小题4: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